APP下载

新课改下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措施研究

2019-08-29冯玉红

读写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新课改

冯玉红

摘 要 初中地理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世界。新课标为初中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文章重点论述了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措施,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1-0001-01

初中地理教学旨在让学生形成更准确的空间认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能力。如今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强化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此,地理老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稳步提升初中地理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如今很多初中都普及了互联网,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它具备了可重复、具体化、形象化的特点,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众所周知,初中地理学科有着较多的图形,对学生的空间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它可以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帮助同学们准确深入地把握各种地理知识,树立空间观念,稳步破解学习中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地理教学提供辅助,持续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以信息技术为抓手,化解地理教学的各种难点、易错点、重点。比如,在讲授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学生很难准确地把握地球公转的相关特点和太阳直射点的具体变化。所以笔者采取动画技术,为同学们展示了地球公转以及自转的相关模拟画面,而且结合本课的PPT课件,具体讲解了远日点以及近日点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采取相关的多媒体图片,为同学们还原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运动过程,充分地拓展了他们的地理想象空间,引导他们总结地球公转、自传的运动规律。同学们最终有效地习得了直射点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切实提升了教学效果。

而且,笔者也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同学们的识图、读图能力。如在讲解《气温的变化和分布》的过程中,笔者利用电脑软件,把等温线制成了GIF图片,它从始端到终端形成了依次变化的动态连线,让同学们了解等温线的具体变化,学生在反复查看和理解这个GIf图片后,深入地了解了等温线的相关知识,掌握了等温线的制作反复和内涵,显著提升了同学们的地理学习效果。应该说,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稳步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应该恰当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

二、分层设置作业

应该说,布置作业是地理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作业布置能够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升华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应该抓好地理作业的批改、布置和设计,以针对性较强的作业布置,稳步提升自身课堂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作业布置应该紧扣教材,相关题目要准确对接地理学习的易错点、重点、易混点以及难点。其次,题量适度,不能太多,应该覆盖课堂教学的全部知识点,而且不能超出学生的精力以及承受能力,找到恰当的平衡点,以提升作业质量。应该分层设计作业,结合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具体程度,为他们设置难度适当的练习题。比如在讲授了《世界的气候》后,应该为同学们设计梯度不同的训练题,能力和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只需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做完基础性的试题,比如各个地区间存在着气候差异,世界气候的具体类型分布、影响各地气候的关键原因等。这些都是课本中最基本的知识。对中等偏上的学生而言,应该重点训练其地理思维,引导他们探讨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气候变化等,以提升同学们的地理综合素养。

三、开展小组合作研究,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新课标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和组织者,逐步增强同学们的自学能力。随着社会持续发展,人人都要增强自学能力。教师应该把教学和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广大学生,发挥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教师要科学地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切实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在互助互帮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使他们掌握三维目标,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再者,在讲授“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时,教师应该向同学们展示“中国非季风区以及非季风区图示”,结合“划分非季风区以及季风区的标准”、“国内非季风区以及季风区以哪些山脈为界限”,开展针对性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同学们在你来我往的言语交流中,激活了课堂气氛。在眼观、动脑、耳听、动手的参与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积极地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增强了同学们的识图、读图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意识,获取整合信息和资料的能力,稳步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四、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探究

在“以图导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同学们识图读图,借助图片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以图导学涵盖了三大部分:第一是抛出问题;第二是引导同学们进行探究;第三是学生自主归纳和总结。教师应该进行针对性的点评活动。学生在分析、解读、交流地理信息和资料的过程中,不断地结合相关问题,增强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自地解决各种地理问题,提升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技能。

为了切实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以新课标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采取案例法、比较法、图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布置好课后作业,稳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地理有效教学转变为高效教学,促使初中地理教学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陆静.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163.

[2]林小红.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探究[H].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6):161.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