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为什么会把共享单车丢进河里

2019-08-29方婉月

天涯 2019年4期
关键词:共同性河里区分

方婉月

2019年4月28日的《香港书评》网站上,刊载了杰夫·克拉普针对共享单车的有趣評论,题为《山山水水、无尽单车》。

众所周知,在共享单车流行以前,城市里还曾存在过公共自行车,而在克拉普看来,这两者存在着重大差异:在使用完公共自行车后,你有责任将其还回站点,而共享单车则将责任变成了单个人与车的关系。公共自行车涉及的是公共与私人之间的关系,而共享单车涉及的则是自由骑行。公共自行车提供租赁服务,并创造出某种共同性,而共享单车则瓦解了这种共同性,并将其变成了共享单车坟墓。公共自行车主要是一种租赁行为,而共享单车固然提供单车服务,但其数据收集和盈利行为,也是同样重要。进而言之,公共自行车的产品,是交易产生的收益,而共享单车的骑行者本身,却构成了新的产品,因为他/她正是数据的来源和提供者。总而言之,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之间的区别,也正体现出了新自由主义之“新”。

克拉普还讨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只要有共享单车,你就总是能够发现有人会把它们扔到河里去。但是怎么解释这种破坏行为呢?是因为人们无聊、素质低下、缺乏公德所以恣意妄为?这样的说法当然有效,但还有没有其他解释呢?比如,人们将共享单车扔到河里,就好像恨它们一样,那我们该怎样解释这种情感呢?克拉普说,当将落入河中的共享单车打捞起来时,我们就能在刹那间看到某种令人绝望的东西:“我们缺席的世界”,因为遗弃共享单车变得自自然然,甚至被遗弃的共享单车已经变成了自然的一部分。从另一方面说,将共享单车扔进河里,似乎正凸显了其“物质性”——而虚拟经济(一个手机应用、数据库、服务器、平台等)正鼓励我们忘掉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施虐”的角度来理解这一现象:损坏或者丢弃共享单车,似乎暗示它也是某种活物——的确,共享单车与手机应用、地图导航、网站跳转等因素缠绕一处,你似乎很难说它只是一辆单车。或者反过来说,自行车——作为机械造物,其工作原理任何一个小孩都能明白——好像有着自我意识(不管多么微弱),比如我们可以说,共享单车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至少其操作系统知道),而人们之所以要将它们扔到河里,可能也正是因为它们太像个活物了。

在克拉普看来,从共享单车的命运那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某种悖论,即当人类的行为和活动与自然进程及其生态系统越发相似时,它也就既是美丽的,又让人感到恶心。近些年来,关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区分是否合理的言论日渐增多,人们认为,如果我们能够超越这一区分,那么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就将迎刃而解。但共享单车的例子告诉我们,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猜你喜欢

共同性河里区分
区分“旁”“榜”“傍”
“共同性扩大”: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演进规律再认识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形成的共同性、差异性原因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共同性
思想、图像与风格——略论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海里丢河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