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宰相李德裕的茶事
2019-08-29杨多杰
杨多杰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其余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唐〕李德裕《故人寄茶》
很多人认为,喝茶是有闲有钱人的消遣。事实绝非如此。
也有人认为,工作这么忙,哪里有时间喝茶。事实恰恰相反。
忙字拆开了是“心”“亡”两个字。古人造字时已经告诉我们,忙着忙着心就亡了。心都亡了人的状态肯定很差。有时候太忙了,就容易混混沌沌,丢三落四。说来也对,忘,也是心亡之意。由此可见,“忘”是“忙”的并发症。
越是忙碌的生活,越需要减速。越是忙碌的人群,越需要休息。茶诗,字里行间总透着一股闲情,却不都是闲人所写。这首《故人寄茶》,就出自一位大忙人之手。
按照老规矩,我们还是先讲作者。
李德裕,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为何说他是大忙人呢?因为李德裕是唐朝的宰相。晚唐的宰相大多碌碌无为,而李德裕却是个另类。他绝非尸位素餐之辈,而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政治家。
历朝历代对于李德裕的评价都非常高。唐代李商隐,说他是“万古之良相,一代之高士”。宋代叶梦得,赞他是“唐中世第一等人物”。近代梁启超,更是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合称为“中国六大政治家”。
李德裕日理万机,不可谓不忙。但是他忙的不光是宰相的政务,还要应付云谲波诡的党争。这场党争,不仅牵扯了李德裕的大部分精力,也将他彻底从政坛上击垮。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所谓“牛党”,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四十余名高官。所谓“李党”,是以李德裕为首的二十余名高官。
这场长达四十余年的“牛李党争”,发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的科场案,激化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的科场案。随后胶着于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三朝,最后结束于唐宣宗朝。前后历经六朝。可见,李德裕的宰相生涯,不光忙碌,而且闹心。还好,李德裕热爱茶事。也许,没有一杯茶,这样的生活真是撑不下去。
说完了作者的生平,我们再来看这首茶诗的题目。要理解诗题,还应从时代背景出发。中国茶,大致有五次发展高峰。第一次是唐代,出现了陆羽的《茶经》。第二次是宋代,有了徽宗的《大观茶论》。第三次是明代,代表作有许次纾的《茶疏》。第四次是清代,以陆廷灿的《续茶经》为集大成之作。第五次,就是当下。五次高峰,以时下最为繁盛。
我常说,今天的爱茶人是恰逢其时。天南海北的好茶,可谓是随手可得。丰富的信息,发达的物流,满足着爱茶人的味蕾。而在唐代,可就没这么幸福了。想喝好茶,靠的不是金钱;想喝好茶,凭的都是人缘。即使是宰相,喝到好茶也不容易。当然,李德裕常常会收到别人寄赠的好茶。
诗的题目里,说的是“故人而非“生人”。也就是说,寄茶是“分享”而非“贿赂”。这一碗茶,喝的是“闲情”而非“俗事”。李德裕自是会认真对待。
下面,我们来读正文。
一、二两句,讲的是来历。所谓“九华英”,指的应该是九华茶。这种茶产于安徽青阳西南的山中。此山原名九子山,唐代诗人李白改称其为九华山,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此时的李德裕,正在长安为相。所以安徽的“九华英”制成后,才要緘题封印送往京城。
一款好茶,虽不便宜,但却不是贿赂。要真是行贿,唐朝的宰相又岂是一份茶叶就能打发的呢?因此,必是故人知己,才能以茶为礼。反过来说,一位宰相收到一份茶叶,犯得上特意写一首诗吗?换别人,可能不会。但李德裕不同,他是个彻底的爱茶人。李家与茶,渊源深远。
李德裕的祖父李栖筠,曾任常州刺史,与茶圣陆羽颇有交集。《义兴县重修茶舍记》中记载:“御使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山俗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茶香甘辣,冠于他境,可以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唐代历史上,贡茶就是始于李栖筠与陆羽的这场对话。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也曾两次拜相,辅佐唐宪宗开创了“元和中兴”。祖父与茶圣是故交,李德裕的茶学也算是家传了。友人寄来九华茶,也暗合了白居易“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的说法了。
三、四两句,讲的是准备。茶拿到手中,却不能马上喝。前期的准备工作,总是少不了的。
《茶经·六之饮》中写道:“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难,是个多音字。读二声,组词为困难。读四声,组词为磨难。结合《茶经》的上下文,应解为磨难之意。唐僧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杯好茶,也要历经九难,方成正果。这其中,“六曰炙,七曰末”便对应着这首《故人寄茶》的三四两句了。
唐代是蒸青茶饼,喝之前要用茶碾破型,这便有了“碾破乱泉声”的诗句。除此之外,这两句有个细节,值得格外关注。既是“微月上”,说明诗人喝茶时已是入夜。为何不白天喝茶呢?估计是忙于公务。为何要晚上喝茶呢?自然是要缓解疲劳。很多人知道我晚上喝茶,都询问说会不会睡不着觉。对于我来讲,忙过一天回到家中,认真泡一杯茶便是一种休息。不喝这杯茶,整个人都没法放松,反倒容易睡不好。这句“开时微月上”,不是爱茶之人是写不出来的。
五、六、七、八四句,写的是喝茶。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在这层意思上,茶与酒同为一理。饮茶人数,可多可少,但需投缘。李德裕得到九华英,特意邀请高僧一同品尝。请注意,以李德裕的地位,可谓是手眼通天。但他有了好茶,并不是请来王公贵胄,也不是叫来同僚部下,而是“半夜邀僧至”。也就是说,李德裕希望喝茶时聊文学、聊艺术、聊禅机,就是别再聊工作了。能聊工作的机会很多,可否放过饮茶这段时间?对于现代人来说:真正的奢侈品,不是正岩的肉桂和年份的普洱,而是片刻的清闲和短暂的放空。
九、十两句,写的是感受。五脏六腑,是一种统称。五脏,指的是肝、心、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其中六腑,主管消化吸收与排泄糟粕。昏沉的浊气,自然也该由六腑排出体外。这才有了“六腑睡神去”一句。一杯茶下肚,涤昏祛睡,顿觉清爽。被繁冗公事压制的灵感,—下子都涌现了出来,便又有了“数朝诗思清”一句。李德裕虽从政,但更爱文。《全唐诗》卷四七五中写道:“德裕少力学,善为文。虽在大位,手不去书。”只不过是其宰相的角色,压住了文人的身份。
茶事,让李德裕暂时忘却了俗事。这一刻,宰相李德裕消失了;这一刻,文人李德裕出现了。放下工作,回归自我。这才是茶的千年魅力。
最后两句,表明的是珍惜。剩下的茶,不敢有丝毫的浪费。小心翼翼地收起来,以备下次再饮。堂堂宰相,对一份茶何必如此珍惜呢?其实,李德裕珍惜的不光是茶,更是饮茶的时光。人不论贫贱富贵,在生活中都会有烦恼。一味地纠结过去与未来,便无法安心过好当下的生活。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必纠结;未来的还未到来,不必忧虑。话虽如此,但人总不能免俗,还是会去不自觉地思虑。这时候,茶便有了作用。先从准备到烹煮,再从品饮到回味……
茶事,让我们专注于当下这一刻。此时,人会变得无所挂碍,自由自在。就连唐朝的宰相,也在一瞬间找回了赤子之心。这样的状态,李德裕怎能不珍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