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
2019-08-29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①,急于义而死焉者也②。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堙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与?独五人之嗷嗷,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④。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肓⑤,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⑥,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⑦。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⑧,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阳阳,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⑨。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⑩,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环道路⑾,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同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⑿。
(《七录斋诗文合集·古文存稿》卷三)
注释:
①蓼(liǎo)洲周公:即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天启六年(1626)三月,周顺昌被魏忠贤党抓捕,同年六月惨死于京师狱中。
②急:一作“激”,二字可通。
③逆阉:指魏忠贤。阉,对太监的蔑称。废祠:魏忠贤当权时势力颇大,各地官员争相为其建造生祠;魏忠贤失势后,生祠皆废。
④丁卯:天启七年(1627)。史载周顺昌被捕,吴民声义,是在天启六年(丙寅)三月,颜佩韦等五人被杀则是在该年七月。因此“丁卯”当为“丙寅”之误。
⑤缇骑(tíjì):本指汉代执金吾属下的卫士,后泛指抓犯人的官役。此处指明代锦衣卫校尉。
⑥以大中丞抚吴者:指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巡抚毛一鹭,时以大中丞巡抚吴地。
⑦溷(hùn)藩:厕所。
⑧沈杨:·本作“沈扬”。
⑨颜色不少变:是说五人的头颅被置于城楼上,面容没有-一点变化。颜色,面容。
⑩脰(dòu):颈项,这里指头部。 函:用匣子装。
⑾圣人之出而投环道路:指崇祯皇帝即位后,严厉镇压阉党,魏忠忠贤在被贬途中自缢而死。投环,自缢。
⑿同(jiǒng)卿因之吴公:吴默,字因之,曾任太仆卿。《尚书》载,周穆王命伯同为仆正,后称仆寺卿为同卿 太史文起文公:文震孟,字文起,曾任翰林院修撰。 孟长姚公:姚希孟,字孟长,文震孟的外甥。上述三人皆苏州人。
大意:
墓中的这五个人是在周公蓼洲被捕时,激于义愤而被杀的。到了今天,吴郡的知名人士向当地长官请求,然后清理魏忠贤生祠的旧址,安葬了他们,并且在其墓前树立石碑,以表彰他们的事迹。唉!这也算是一件盛事了!
这五个人的被害,距离今天入土安葬,前后只有十一个月。在这十一个月的时间中,那些富责人家的子弟和志得意满的人,因疾病而死又默默无闻的,也很多了。何况那些生活在草野之中的没有名气的人呢!唯独这五个人死后光荣显耀,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丁卯(丙寅)年三月十五日。那時我们复社中一些行为堪称楷模的人,为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给他送行,哭声震天动地。差役按着剑走上前来,喝问道:“哪个在为他哭?”大家忍无可忍,将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的官衔担任吴郡巡抚的毛一鹭,是魏忠贤的党羽,周公被捕就是他主使的。吴郡的百姓为此事正痛恨他,于是趁他厉声呵斥之机,一齐大声叫喊,群起而攻之,毛一鹭吓得躲进厕所里,才得以幸免。不久,他就以吴郡百姓叛乱的罪名请示朝廷,经追查,处死了五个人,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也就是现在一起被安葬在墓中的五个人。
然而,这五个人在临刑时,意气风发,高呼中丞的名字痛骂,从容谈笑着死去。他们的头颅被挂在城墙上示众,脸色没有一点改变。有贤德之士用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个人的头颅,装在匣子里,最终跟尸体合在了一起。所以现在的坟墓中,是五个人完整的遗体。
唉!在大宦官魏忠贤当权乱政的时候,官员能不改变自己意志的,以天下之大,能有几人呢?而这五个人出身平民,平时没有接受过儒家的教育,却能为大义所激发,置生死于度外,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而且当时假诏书纷纷传出,那些受株连而被捕的党人,遍及全国,终于因为我们吴郡百姓的奋起反击,他们才不敢继续株连治罪。魏忠贤也因害怕百姓的义愤而迟疑不决,不敢冒然实施自己的阴谋。等到圣明天子即位,魏忠贤就在放逐的路上自缢而死,这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绩啊。
由此看来,今天那些身居高官要职的人,一旦获罪,有的抽身逃走,却无处可以容身;有的则剪去头发,闭门不出,故作疯癫而不知去向。他们这种可耻的人格和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牺牲精神,到底孰轻孰重?因此,周公蓼洲的忠义显于朝廷,被追赠美好的谥号,死后荣耀无比;而这五个人也因此得到加修坟墓的恩宠,将他们的名字刻在大石碑上。四方人士来此,没有不到墓前跪拜哭泣的,这实在是百年一遇的荣耀啊!否则,让这五个人都保全性命,老死于家中,平平安安度过一生,地位高的人都可以把他们当作奴仆来使唤,又怎么能使英雄豪杰屈身于他们墓前,慷慨激昂地抒发仁人志士的悲壮情怀呢?所以,我和复社的各位君子,为这陵墓空有石碑却没有碑文感到难过,于是特意写了这篇碑记,也借此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说明普通百姓也是能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
上文提到的贤德之士是:太仆卿吴因之,太史文文起、姚孟长。
【点评】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他幼年嗜学,读书必手抄,朗读一过后焚之再抄,如是者六七遍,故其读书室名“七录斋”。
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迫害朝中正直的大臣,激起了极大的民愤。曾任吏部主事的周顺昌为人刚介,疾恶如仇,因指斥魏忠贤党而被罗织罪名。天启六年(1626)三月,锦衣卫前往苏州抓捕周顺昌。周顺昌有德于乡,受到士民爱戴,得知锦衣卫前来抓人,苏州百姓数万人为其喊冤乞命。锦衣卫气焰嚣张,巡抚毛一鹭是魏忠贤一党,亦厉声呵斥民众。众人义愤填膺,一拥而上,打死锦衣卫_人,毛一鹭躲进厕所才侥幸逃脱。事后,周顺昌被押解入京,遭严刑而死,颜佩韦等五位普通苏州市民则以叛乱之名被处死。魏忠贤败后,苏州百姓为表彰五人事迹,在魏忠贤废祠上为他们修墓建碑,张溥则创作了这篇碑文一《五人墓碑记》。
这篇文章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敢于向恶势力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志士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作者将五人之死与“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庸庸碌碌,屈服于邪恶势力,不能保持刚正的气节相比,与魏忠贤一党“高爵显位者”事败抵罪的贱行相比,也与“老于户牖之下”“人皆得以隶使之”的苟活者相比,由此凸显出五人之死重于泰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者在碑记之末一语道出了本文的主旨:“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不仅抒发了对五人蹈义而死的敬仰之情,更充分肯定了普通百姓的正义行为对国家社稷的重要影响。(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