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效果

2019-08-28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训练组肌纤维盆底

许 敏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43002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常与妊娠和分娩有关,临床以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常规盆底功能训练对盆底肌力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2]。近年来,生物电刺激方法被应用于PFD治疗中。有学者研究认为[3],PFD患者在行生物电刺激治疗的同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可通过有效激活肌肉活力而使患者盆底功能快速恢复。本研究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院2016年9月—2018年5月接收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206例。纳入标准:①产后42d检查盆底肌力测试 <3级;②年龄>20岁;③单胎初次足月分娩;④产妇均同意参与本次调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泌尿系统感染、阴道炎症;②有盆腔手术史;③伴有神经系统疾患;④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患;⑤依从性不好。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再根据每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盆底训练组和电刺激组。

1.2 方法

盆底康复训练:产妇平卧张开双腿并呈屈曲状态,尽力在吸气和呼气时肛门收放6s。完成后休息6s,重复上述过程,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同时可在任何诱发尿失禁动作之间对盆底肌进行收缩训练,每次15~30min,每日3次,训练12周。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在盆底康复训练基础上,使用Myotrac系列生物刺激反馈仪(南京伟恩),患者半卧位,将电极置于阴道,电刺激频率I 类肌纤维8~32Hz、II类肌纤维20~80H;电刺激脉宽I 类肌纤维320~740μs、II类肌纤维为20~320μs。电流调节原则为患者感觉肌肉强力收缩而未引起疼痛,同时依据生物反馈仪显示的压力波形指导患者肌力锻炼。每次治疗20~30min,每周2次,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测定患者盆底肌肉I、Ⅱ类肌纤维肌力、疲劳度,应用阴道压力电极测定静息压、盆底收缩压。

1.4 盆底肌力分级

根据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将盆底肌力分为:①0级,阴道难以完成收缩活动;②I级,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持续;③Ⅱ级,阴道明显收缩,仅能持续2s;④Ⅲ级,肌肉收缩且带动检查者运动,持续时间达3s;⑤Ⅳ级,肌肉可持续进行4s的有力收缩;⑥Ⅴ级,肌肉收缩能够对抗检查者手指压力,持续时间≥5s[4]。

1.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盆底肌力分级将疗效分为:显效,肌力较治疗前提升≥2级,阴道前后壁紧贴且无膨出;有效,肌力较治疗前有所提升,但提升<2级,阴道前后壁紧贴但有一定膨出;无效,肌力无变化,阴道前后壁不紧贴,有膨出[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阴道分娩104例孕妇中,盆底训练组年龄(30.3±7.6)岁(22~38岁),孕周(39.5±1.2)周(37~42周),新生儿体重(3.4±0.5)kg(3.1~4.2kg);联合电刺激组年龄(30.3±7.5)岁(23~37岁),孕周(39.2±1.0)周(37~41周),新生儿体重(3.4±0.5)kg(3.2~4.0kg)。剖宫产102例孕妇中,盆底训练组年龄(30.2±7.5)岁23~38岁;孕周(40.1±1.0)周(38~42周),新生儿体重(3.4±0.5)kg(3.2~4.2kg);联合电刺激组年龄(29.8±7.5)岁(22~37岁),孕周(39.5±1.1)周(38~41周),新生儿体重(3.4±0.5)kg(3.0~4.2kg)。各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2.2 疗效比较

联合电刺激组总有效率高于盆底训练组(P<0.05),见表1。

2.3 肌电值及疲劳度比较

治疗前不同康复组产妇总肌电值、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电值、Ⅰ类与Ⅱ类肌纤维疲劳度比较无差异(P>0.05),但不同分娩方式组间有差异(P<0.05)。治疗后电刺激组总肌电值、I与Ⅱ类肌纤维肌电值、II类肌纤维疲劳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阴道分娩孕妇优于剖宫产孕妇(P<0.05),而I类肌纤维疲劳值与治疗前比较未见差异(P>0.05),盆底训练组肌电值及疲劳度与治疗前比较未见差异(P<0.05),详见表2、3。

2.4 盆底肌张力变化比较

治疗前阴道分娩及产妇不同康复组阴道静息压、收缩压比较无差异(P>0.05),但阴道分娩产妇各测定值均低于剖宫产产妇(P<0.05)。治疗后各康复组阴道静息压、收缩压测定值均有提高,且电刺激组阴道分娩孕妇优于剖宫产孕妇(P<0.05),详见表4。

表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a与阴道分娩盆底训练组比较b与阴道分娩联合电刺激组比较 c与剖宫产盆底训练组比较P<0.05

表2 阴道分娩不同康复组治疗前后肌电值及疲劳度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P<0.05

表3 剖宫产不同康复组治疗前后肌电值及疲劳度比较

表4不同分娩康复组盆底肌张力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6],经阴道分娩是PFD发生的高危因素。使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大大提高[6]。此外,会阴侧切助产、第二产程延长等亦可使产妇盆底解剖学结构遭受破坏,从而导致盆底肌力下降。然而行剖宫产仍有很大可能发生PFD,盆底肌肉因承受负担过重而受损[7-8]。同时妊娠期激素变化可导致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含量减少,使盆底支持力量减弱,从而增加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可能性[9]。有文献研究表明[10],如果产妇产后盆底组织损伤不及时进行修复,随着年龄增大,以及其雌激素水平的逐渐降低,产妇的盆底肌肉将变得更为薄弱,进而使尿失禁、脏器脱垂等症状更为显著。因此,应及早对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开展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

既往针对产妇盆底功能障碍通常采取盆底肌康复训练方法,其又称Kegel 训练法,以增加盆底支持力,提高阴道收缩力。梁日新等亦研究表明[11],Kegel 训练法能够能够显著增强肛提肌肌力,有效促进盆底血液循环,提高控尿能力。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产妇由于未能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12]。生物电刺激作为一种生物反馈疗法,可针对不同患者设定个体化参数,使患者盆底肌肉接受最适宜的电刺激,促使盆底肌肉产生节律性收缩及伸展活动,可达到增强盆底肌力的目的[13]。近年来,有研究认为[14],电刺激可提高肌肉的兴奋性,重新激活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以促进受损的盆底肌、神经修复。同时,电刺激治疗过程中还可以将盆底肌活动的信息以压力波形等形式转化为视听觉信号,产妇根据接受到的反馈信息开展盆底肌锻炼并及时调整锻炼强度与时间,进而可通过改变肌肉神经支配而使盆底肌收缩力及张力显著增强[11,15]。

在本研究中,采用联合电刺激康复效果优于单独盆底康复组,其中而阴道分娩产妇的肌电值及疲劳度、盆底肌张力均低于剖宫产产妇。说明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电刺激在改善盆底功能方面可发挥协同效应,可使不同分娩方式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均得到康复,且阴道分娩产妇康复效果更好。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经阴道分娩时盆底肌肉、韧带、神经均遭受直接性地损伤,并负反馈给大脑中枢,进而可支配阴部神经、肌肉作出相应的调节反应,从而有助于盆底肌恢复。而剖宫产产妇无此负反馈调节作用,导致盆底肌肉过于松弛、疲软,从而恢复进程较缓慢。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电刺激联合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治疗,康复训练效果较单一盆底康复训练好,且阴道分娩产妇的恢复情况优于剖宫产,可显著改善产妇Ⅰ与Ⅱ类肌纤维,使盆底肌肌力及张力有效增强。

猜你喜欢

训练组肌纤维盆底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