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和密度对夏大豆南农47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019-08-28胡哲杨红燕卢健王吴斌张英虎
胡哲,杨红燕,卢健,王吴斌,张英虎*
(1.盐城市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2; 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盐城 224002;3.南京农业大学 农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盐城夏大豆每年种植面积在3.3万hm2[1],近来随着棉花种植面积下降,盐城大豆种植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大豆产量和品质性状受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其中播期和密度是大豆主要栽培因子,多位研究者对选育的大豆品种进行了播期和密度试验[2-6]。南农47是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培育的大豆新品种,2017年在江苏省组织的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2018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同步,2019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为充分了解南农47品种的产量潜力,2018年在江苏省盐城市进行了南农47的播期和密度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南农47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旨在为南农47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材料为大豆新品种南农47,原代号南农1606,由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选育并供种。
1.2 处理设计
试验于2018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洋试验场进行,前茬为大麦,肥力中等,地力均匀。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重复3次。主处理为播期,设4种水平,分别为B1(6月10日)、B2(6月16日)、B3(6月22日)、B4(6月30日);667 m2密度设4种水平,分别为M1(0.83万株)、M2(1.25万株)、M3(1.67万株)、M4(2.08万株)。每个试验小区为5行,行长6 m,行距40 cm。因B4M4处理下密度未达设定值,数据缺失。
1.3 测定内容及方法
南农47成熟期间连线取10株考种,考查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取中间3行收获测产。采用FOSS公司的Infratec TM 1241型近红外仪测定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利用Office 2016和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下南农47产量变异较大。表1显示,最高产量为B1M4处理,即播期6月10日,密度为2.08万株,单产为194.45 kg;最低产量为B4M1,即播期为6月30日,密度为0.83万株,单产为101.86 kg。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播期处理下平均产量差异显著,P值为0.042;不同密度处理下平均产量间差异均显著,其中M1和M4产量差异极显著,P值为0.000,播期和密度间的互作差异不显著(P值为0.911)。多重比较表明,B4处理下的平均产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播期处理,其他3个播期处理间差异不明显。这表明盐城地区南农47的播期在6月10—22日间都合适,但6月22日后播种产量显著下降。南农47随着密度的提高,产量显著提高。在本试验下,667 m2密度为2.08万株时,产量在不同播期均较高。因此,南农47是适应密播的大豆新品种。
表1 不同播期、密度下各处理南农47产量表现
注: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0.01和0.05水平差异。
2.2 对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的影响
从图1可知,不同播期对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的影响较小,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在B2播期下最高,且随着密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
图1 不同播期及密度处理对南农47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的影响
2.3 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从表2可知,随着播期的推迟,南农47籽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随着密度增加,南农47籽粒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在本试验下,B1M4处理的南农47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为43.9%。
表2 不同密度、播期处理对南农47籽粒 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南农47在本试验的4个播期内均能正常成熟,表明该品种播期的适应性较宽,但要获得较高产量应尽量早播,这与梁福琴等[7]研究的结果一致。在4个密度处理下,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升,表明南农47是耐密植型的大豆新品种;同时,密度对南农47的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影响较小。在早播和高密度处理下,南农47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本研究发现,盐城地区在6月10日播种,667 m2密度在2.08万株时,南农47的产量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