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区域发展的重要论述及其实践价值

2019-08-27盛世豪黄俊尧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浙江区域习近平

盛世豪 黄俊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通过深入调研,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区域发展的实践探索,进一步深化对区域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并推动实施了“八八战略”,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萌发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就区域发展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蕴含着对区域发展的价值内涵、时代要求等内容的深刻认识。系统研究阐释习近平关于区域发展重要论述及其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规律、加快推动区域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

区域发展以什么为导向?这是区域发展的根本问题,不仅事关区域发展的路径举措,更关系到区域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这又是一个被传统区域发展理论长期忽视的问题。有学者指出:传统区域发展理论只注重宏观经济指标,特别是国民收入指标,把国民收入的增长作为区域发展的目标。但是,这一指标并不一定能反映人民生活的状况。国民收入可能增长很快,但同时人民生活可能每况愈下。②习近平明确指出,“这个问题从本质上看,实际上是个发展观问题。原来我们过于强调GDP,过于强调缩小区域之间人均GDP的差距,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有片面性的。必须明确,让百姓过上富裕安康幸福的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③事实上,早在2004年,习近平就提出,“发展不能脱离‘人这个根本。我们仍然需要GDP,但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也必须明确经济发展不是最终目的,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都是终极目标。”④

习近平要求用以人为本的观点来正确看待区域发展中的一些重要关系,比如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人和社会的关系,就是既要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又要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和人的关系,就是要强调公平正义,不断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既要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体的能力和贡献,为他们进一步创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人和组织的关系,就是各级组织既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又要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⑤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⑥2014年他在江苏调研时进一步指出,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全面小康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其中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⑦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发展,也是对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的丰富和深化。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⑧

浙江的发展实践也表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不仅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区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据统计,2017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46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已连续17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已连续33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为88.6%;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省域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反过来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到2017年,浙江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为1049户,居全国第一,全省每千人拥有企业34.7户,比全国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21.9户多出12.8户,充沛的主体活力成为进一步支撑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来源于其拥有的产业的竞争力,如果某产业置于一个完善的网络(群体)中,将会提高其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⑨区域经济理论也认为,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优劣,后者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就深刻认识到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轉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他多次指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根据浙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其实质是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⑩为此,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概括起来,就是要通过“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习近平多次强调通过“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动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014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腾笼不是空笼,要先立后破,还要研究“新鸟”进笼“老鸟”去哪;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2015年3月9日,在参加两会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指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要做好加减乘除。” “现在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补课。如果按照原来的跑道跑,跑得越快可能偏离越远。这个问题不解决,老工业基地难以凤凰涅槃、腾笼换鸟。老工业基地支柱产业要通过创新实现优化升级、脱胎换骨,进行深入改革创新,实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性调整。” 2018年4月,习近平在湖北调研时又强调,要深化改革、加快创新,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彻底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转换,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6月,在山东调研考察时,习近平强调,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基础设施提升,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推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进展。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就是通过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本質上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也是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所在。实际上,对区域发展而言,提升供给比提升需求更加直接有效。这是因为区域需求是有限的,而且要受到外来供给的竞争;而区域供给面对的是全国甚至全球市场,只要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供给,就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抓住了这一关键,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其具体路径包括:一是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二是优化现有供给结构,通过调整现有产品供给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从深层次上解决供给同需求错位的问题,满足现有产品和服务需求。三是优化现有产品和服务功能,大力培育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的供给,以此来创造新的需求。归结到一点,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供给体系有效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三、坚持统筹协调的区域发展路径

如何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始终是区域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非均衡发展、梯度发展主导下的传统区域发展战略,强调以区域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来推进区域现代化进程,优先发展条件较好区域,形成较高的梯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会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推移,带动落后地区发展。梯度推移理论把区域内部的不平衡发展视作是区域发展的动力来源,而忽视了区域发展的统筹协调性,从而难以解决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扩大问题。

习近平高度重视区域发展的统筹协调性,强调让不同区域的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同等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比如,他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认为“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要突出“两种人”,一是城市居民,一是农民,要不断推进农民市民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的标志,也反映着城乡之间的制度差异,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经的过渡形态。 习近平认为,城乡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但城乡二元成为一种体制,就人为地造成了农民与市民的身份差别。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减少农民的同时,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公共资源的投入由城市为主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把传统农业改造建设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的村落改造为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传统的农民改造为适应生产分工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从而逐步消除农民与市民在实质上的差别和身份上的巨大落差。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早在2003年6月,他就提出并推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此作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工程”,以及推动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 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在浙江率先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4:1,是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

针对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难点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欠发达乡镇。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根本途径还是要促进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这是统筹区域发展的核心。”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浙江从推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浙江一直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2003年提出并实施“八八战略”以来,浙江更是在全国率先出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加快推进“山海协作工程”、“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等政策举措,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通过这些举措,浙江的区域协调度不断提高,省内各市之间的人均GDP差距从2007年的2.76缩小到2018年2.17,成为全国发展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四、坚持通过激发内源活力为区域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所谓内源发展或内生发展,是基于历史文化,通过激发内部活力形成比较优势进而促进区域发展的模式。它是一种主要由发展地区内部来推动和参与、充分利用发展地区自身的力量和资源、尊重自身的价值与制度、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不照搬其他模式的发展。 持续性是内源发展的重要特点。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十分强调内源发展,即激发内生动力和区域文化活力,形成区域发展的造血机制。他认为“浙江模式”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走内源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没有特殊政策、没有特殊资源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浙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浙江的文化传统非常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浙江自古就有义利并重、农商并举的文化传统。“代代相传的文化创造的作为和精神,从观念、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上,孕育、形成和发展了渊源有自的浙江地域文化传统和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精神,她滋育着浙江的生命力、催生着浙江的凝聚力、激发着浙江的创造力、培植着浙江的竞争力,激励着浙江人民永不自满、永不停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地超越自我、创业奋进。”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是内源发展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指出,传统优势,是基本,是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独特优势,因而只能巩固不能削弱。潜在优势,是驱动力,挖掘潜力、发挥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才会更有后劲。现有优势,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积淀,是直接受益于当下,因而只有通过充分扩大,才能收获更加丰硕的果实。 他在阐述“八八战略”中的“八个方面的优势”时,强调其核心要义并非单纯指已经体现出来的优势,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实际作出的总体把握,体现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具体而言,是将已经显现出来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好;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的优势;对于一些劣势,要通过努力转化为优势,或者避开劣势。如改革、开放等浙江的传统优势,需要在新时期进一步强化;如创新、人才等浙江的短板,需要切实加以补齐。“八八战略”中的“八个方面的举措”,是针对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转化优势提出的。通过实施这些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

欠发达地区发展也要激活内源发展活力。习近平指出,要充分考虑欠发达地区内部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他特别强调,要客观辩证地看待资源问题。“浙江历来被称作‘资源小省。现在我们眼界更开阔了,发展理念转变了,尤其是科技实力增强了,生产力发展了,更具备了开发各种资源的能力。我们应该看到丰富的山海资源优势,念好‘山海经,把欠发达地区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2年底,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习近平强调,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

五、坚持“两山”重要论断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遵循

如何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因受制于工业文明的狭隘视野,往往将区域发展差异理解为不同区域工业化程度不同的等级差异,并把加快工业化作为解决区域差异的唯一路径,忽视区域发展除了工业化这一维度外,还要考虑农业和生态等维度,进而也就忽略了区域发展可以走差異化路径,具有多样化发展模式。 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对提升生活品质特别是改善生活环境的诉求越来越高,也就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遵循。

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长时间中,由于人们片面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到新世纪初,浙江的生态环境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社会安定。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湖州安吉县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习近平认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人们对这“两山”关系的认识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两山”重要论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生态环境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一种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延伸到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上,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遵循。一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是区域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是资源,是资产,是潜在的发展优势和效益。实践证明,哪里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合理开发和经营,哪里就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事实表明,正是在“两山”重要论断的指引下,浙江坚持生态立省方略,着力完善体制机制,通过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积极建设生态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六、坚持发挥好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作用

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即“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定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了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党的十九大进一步为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市场先发是浙江体制机制优势的重要内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激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率先发展民营经济,带动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此,习近平在2006年做客央视《中国经济大讲堂》解读浙江经济时,就作过精辟概括:“一只是政府看得见的手,一只是市场无形的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还是离不开这两只手,关键是处理好两只手之间的关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把政府职能切实转换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发挥好、规划好、协调好这“两只手”的关系。改革逐步推进到一定的时候,“两只手”应该是这样的关系:在经济社会协调上,市场这只手更多地调节经济,政府这只手则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在经济运行上,市场这只手调节微观领域的经济活动,政府这只手用来制定游戏规则、进行宏观调控;在公平与效率上,市场这只手激活效率,政府这只手则更多地关注公平;在城乡发展上,城市的发展更多地依靠市场这只手的作用,农村的发展则由政府这只手承担更多的职能。 按照这一思路,浙江正确定位政府与市场作用,一方面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重点围绕土地、水电、排污权、金融四大要素开展改革,例如东阳—义乌水权交易开创了全国水权交易先例,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成为全国首个排污权交易平台,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无论是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还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最多跑一次”,无论是明晰产权、推进市场化进程,还是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都体现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更好作用,开启了政府自我革命的新篇章,为区域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丰富发展“两只手”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重大理论观点,形成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新境界,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提供了新遵循。习近平指出,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突出优势。 要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结语

习近平关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丰富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概括的结晶,顺应当代发展新趋势,揭示了区域发展的新规律新特点,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新的遵循。它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充分显示了对于区域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引领性的指导作用。

全局性体现在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和系统思维的方法,统筹谋划区域发展;体现在具有战略思维,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区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体现在具有大局观、大局意识,着眼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去把握推进区域发展,避免损害全局利益。

整体性体现在提出并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为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体现在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整体推进、整体发展、整体提高,清晰地指明了区域发展的科学路径;体现在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着力推进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城市与农村互促共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统一。

系统性体现在对区域发展工作的谋划部署方面,着眼在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等诸多方面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具体部署,既有整体布局,又有局部谋划,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发展。

引领性体现在顺应全球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立足内源发展,强调开放包容,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等发展规律,为区域发展提供新发展理念和方法指导。

[ 注  释 ]

①  “八八战略”指的是习近平2003年7月在中共浙江省委举行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浙江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特别指出,“八八战略”不是拍脑瓜的产物,而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提出来的发展战略。

②  许学强:《从西方区域发展理论看我国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国外城市规划》1987年第4期。

③  习近平:《2005年8月12日在丽水市举行的欠发达地区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03~204页。

④  习近平:《2004年12月28日在省政协九届九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⑤习近平:《2006年6月16日在“浙江论坛”学习贯彻党章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

⑥  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0页。

⑦  习近平:《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6月18日)。

⑧  习近平:《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党建》2017年第2期。

⑨  M. 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The Free Press, 1990.

⑩  习近平:《2005年1月10日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129页。

所谓“凤凰涅槃”,就是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摆脱对粗放型增长的依赖,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大省和品牌强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变制造为创造,变贴牌为创牌,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浴火重生、脱胎换骨。所谓“腾笼换鸟”,就是要拿出浙江人勇闯天下的气概,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积极参与全国的区域合作和交流,为浙江的产业高度化腾出发展空间;并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引进优质的外资和内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弥补产业链的短项,对接国际市场,从而培育和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实现“凤凰涅槃”和“腾笼换鸟”,是产业高度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选择。见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128~129页。

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创新驱动,除法——市场化程度,见习近平谈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要做好“加減乘除”,《人民日报》2015年3月9日。

习近平谈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要做好“加减乘除”,《人民日报》2015年3月9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由《在青海省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节选)》(2016年8月24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习近平:《2005年8月12日在丽水市举行的欠发达地区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03~204页。

王梦奎:《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管理世界》2004年第4期。

习近平:《从“两种人”看“三农”问题》(2006年3月27日),《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8页。

习近平:《2004年7月26日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160~162页。

习近平:《2005年11月6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第二次大会上的讲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02~203页。

邓万春:《内生或内源性发展理论》,《理论月刊》2011年第4期。

习近平:《2005年10月26日在“浙江论坛”所作的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报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81页。

习近平:《2003年11月24日在浙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317~318页。

习近平:《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2007年6月7日,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7/06/07/008506333.shtml

《习近平在古田谈优势》,中国青年网2016年2月14日,http://pinglun.youth.cn/ll/201602/t20160214_7 627006.htm

董少鹏:《浙江新传奇:"八八战略"从头越——专访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国际金融报》2006年2月9日第5版。

習近平:《2004年11月25日在“山海协作工程”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11~213页。

习近平:《2003年1月13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09页。

刘霞:《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区域发展新模式》,《第十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年11月14日。

习近平:《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2006年3月23日),《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6页。

习近平:《2003年10月11日在与省委党校部分学员座谈时的讲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190~191页。

秋石:《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求是》2018年第2期。

习近平:《从“两只手”看深化改革》(2006年3月17日),《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2~183页。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5月26日),《人民日报》2014年5月28日。

秋石:《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求是》2018年第2期。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1月22日),《人民日报》2017年1月23日。

责任编辑:徐慧枫

猜你喜欢

浙江区域习近平
Mother
Task 2
分割区域
2020年浙江经信定下了这些目标
擦桌子
数字经济 浙江这么干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区域发展篇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