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9-08-27何晶
何晶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以教材为依托,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篇章,诵读国学经典,加深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吸收和理解,进而陶冶情操。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有效策略
【基金項目】该文是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民族地区农村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GS[2018]GHB 379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180-02
一、古诗文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和保障
在高考改革的浪潮下,教育部已经下发通知,使用的语文新教材会大量增加古诗文。小学语文的古诗词将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有60篇增加到70篇。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是有不可轻视的作用。
中国有着悠久的诗歌历史,诗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中,语文教师讲解了大量的古典诗歌,但是讲解之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难以提高,这让更多老师无所适从。面对如此现状我们还是要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着态度,也许最终会有收获。
1.挖掘古典诗歌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诗歌的历史长河有一条清晰的线索,上至《诗经》《楚辞》,再到唐诗宋词元曲,他们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诗经》中的《氓》通过男女主人公由自由恋爱、结婚、婚变、决裂的过程,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勤劳专一,男主人公的用情不专,最后有力地讽刺了古代的“媒妁之约”“三从四德”。
2.弘扬文言文学习中的优秀传统美德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篇目是赞美忠君爱国品质的。如《离骚》中的主人公屈原虽然遭受众人的猜疑、造谣中伤和君主的疏远,但他仍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还有《烛之武退秦师》的主人公烛之武在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之时,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临危受命,只身说退了秦师,维护了国家安全,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忠贞爱国的精神。
二、经典诵读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桥梁和纽带
经典诵读不仅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的系统工程,还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成长奠基的文化之旅。
传承了千年的经典诵读在很久以前曾被一度彻底忘却,直到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弘扬,诸多的文化、历史资料才重新出现在国人面前,受到人们的重视。
1.让经典诵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阶段的必修和选修篇目里有许多值得我们反复诵读直至熟记于心。如《沁园春·长沙》《劝学》《赤壁赋》《春江花月夜》等经典篇目都凝聚了先贤的大智大慧,极富哲理意趣,发人深省,意味深长。
让经典诵读走进校园,晨诵晚读牢记于心。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时间最适合背诵课文、强化记忆。教师可以利用早自习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诵读课内课外的经典古诗文,老师领读、学生领读、师生共读、小组比赛诵读等多种形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晚读时间适合学生静下心来阅读一些名著、名篇、美文,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三、写作教学是积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保障
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古诗文在写作中的引用和古代文学作品写作手法在议论文中的运用。
用古诗文指导学生写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有助于学生了解、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将古诗文及其写法融入现代作文的写作,可以使文章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满足阅读者的审美要求,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进而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1.引用古诗文让写作文采斐然、底蕴深厚
如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彼岸,灯火阑珊》,让作文出彩的开头:彼岸,秦桑低绿枝,燕草碧如丝。或可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看那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闭上眼睛,便可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这样的作文开头既做到了让阅卷老师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2.古代文学作品写作手法让议论文章法严谨、条理清晰
古代的散文种类繁多,也有和我们现在的论述类文本相似的。尤其是政论文的写作技法,我们完全可以运用到议论文的写作中。如教学《六国论》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利用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学《师说》时,可以让学生学习运用古今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论证方法。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点亮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也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希望我们能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挖掘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善玉.《弘扬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吉林教育》,201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