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人生的天空布一道诗的彩虹

2019-08-27邢海珍

北极光 2019年6期
关键词:意象诗人诗歌

邢海珍

1

人活在世上,自然要做许多事,比如说写诗,它也是构成整个人生的一项活动。朝大处说,诗属人的精神世界,意识形态、文化传播,事关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生命价值等诸多问题,是神圣的大事业。若往小里说,写诗是个人的追求,喜欢写就写,心性、情怀是生命存在的要端,有话要说,形诸文字,与自我与他人,都有一定的意义。我知道,写诗难,不容易大红大紫、大富大贵,所以大多数人只能停留在爱好的层面,不敢高攀和妄想成为写出经典之作、产生深远影响的大诗人,而只是与诗结缘,成为有一己爱好的写诗的人。我想当下中国大多数诗人都处在这样一种状态,点滴成河,众水汇聚,于是便有了诗的汪洋大海。女诗人王恕就是诗歌洪流中的一个痴迷者。

前几年,因为都是心向诗歌的芸芸众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与王恕相识了。所谓相识者,其实也只是至今未曾谋面的交流,于是有了一些关于诗歌的对话,陆续读了她的一些诗作。在这条路上,由于我们的起落高度差不多,我很认可她的人,也喜欢她的诗。

王恕出生在黑龙江五大连池,祖籍辽宁辽阳,从小在辽阳上小学。辽阳是清代著名文人王尔烈的故乡,王恕是王尔烈的后人,先祖的文脉从先阴之河流进了她心灵深处。从小就听爷爷、父亲讲述王尔烈的故事,众多乡亲传诵这位大才子的文名,无意中便受到诗歌的熏陶,诗的种子在她人生的土地上发芽、生根。后来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知青上山下乡等政治运动,她在北大荒农场扎根,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多年来一直坚持写作,无论走到哪里,心中诗的火焰总是燃烧不灭,并陆续在《光明日报》、《星星诗刊》、《诗选刊》等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平台上发表了大量诗歌作品。

2017年,王恕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秋林桦影》,这是诗人的心血之作,也是她多年来坚持诗歌创作的总结。作为诗友,我为她取得的成就高兴,祝愿她的诗歌花朵在辽远的大地上开得灿烂,为读者朋友奉献一缕馨香。正如诗人赵宝海在诗集序言里所概括的那样:“王恕的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堪称心灵的密码。它灵泉暗涌,意象朦胧,清纯莹澈,意蕴丰厚,情趣理趣具足,如一颗颗通体晶莹的宝石珠子,被情感的丝线,精致地穿起来,配以心形的吊坠,闪耀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岁月流逝,诗人王恕转眼走进了夕阳的光影,但她仍是童心未泯,仍然迈着青春的脚步走在诗意的春天里。在《秋林桦影》的后记中,诗人写下了這样一段富有浪漫情怀的文字:

一棵草有心,一棵村有眼,一朵花有灵,一个人有根……

山野的孩子伫立或行走,心中自然就有一份深深眷恋。秋枫如血,脉络里依然会有青葱流岚,化作云雨回报大地母亲。一些心灵呓语点点滴滴,深深浅浅的足迹颤若雁行或飞或落。宁静之心穿越红尘烟雨,布一道彩虹……

拥抱大自然,眷恋大地母亲,无限美好的童心和热爱,是一个诗人所必然拥有的精神财富。王恕怀有一颗诗心在人生的山野上行走,与花草树木为邻为伴,吸纳万物灵性,在生活的沃土之上,养成了一个诗人生命的根性,朝着人生的天空布一道诗的彩虹。

2

从诗集的名字“秋林桦影”看,王恕偏爱山林树木,这大约与她长期生活的环境有关,或是与诗人某种隐逸的心性有关,远离喧嚣,在安静的环境中进入一种幽秘的诗意境界。

著名散文家、哲学家周国平在《人与永恒》一书中说:“诗应当单纯。不是简单,不是浅显,是单纯。单纯得像一滴露水,像处女的一片嘴唇。”他所强调的“单纯”是精粹、纯正,是明媚、高远。是没有任何刻意遮蔽的通透,是祛除了矫情的装饰而卓然独立的风姿。单纯是诗的极高的境界,“像一滴露水”那样清新透明,“像处女的一片嘴唇”那样洁净鲜美。

王恕在诗歌创作中,努力追求自然、单纯之美,每每运用意象,总是与自我内在的心性融合在一起,进而走向抒情的深度。在《从未给夜晚下定义》这首诗中,结尾一节是近于写景的文字:

野蒿覆盖小路,汉字里穿行

一滴水异乡瘦弱

迎向火焰,吹起口琴,心就湿透了

饮尽杯中山水

夕阳无人认领,坐在山下

从未给夜晚下定义

诗人笔下的黄昏风景,透出一种忧伤的心绪。野蒿、夕阳以及“杯中山水”,皆未脱自然之气,并无作者故作高深所施放的“迷雾”。这样的诗还可以说是借景抒情,是一些带有情绪化的词语如“异乡”“湿透”“无人认领”等透出了某些情感的趋向。我们可以读出诗人借黄昏写怀乡之思,咏叹光阴流逝的惆怅。王恕写风景不失意象化的追求,“一滴水”、“夕阳”除了自然的物性之外,还有象征意义,但诗人并未给阅读造成障碍,只是留有余地,促成了诗的含蓄效果。

单纯的追求,并不影响诗的深刻。《一条鱼的梦想》是王恕咏叹人生的一首诗,诗人以“鱼”喻人,写人的命运被扭曲,只是“一串串气泡/心在路上走着”,“一生睁大眼睛看世界“,但也难逃剥落鳞片、油锅煎熬的命运。在结尾两节诗人这样写道:

蓝天若一片大海

一张网

云有黑有白有聚有散有悲有喜

是另类的鱼

两岸翠峦探身水中

试图拎起一条江翻看

鱼的梦想其实很简单

有尊严地活着

直立行走

开口说话

诗人王恕把“鱼的梦想”大而化之,涉及天地万物,以意象的方式构建了一个“梦”的大境界,在虚化中让世界颠倒,然后又回到“梦”的现实中来——“有尊严地活着/直立行走/开口说话”,凸显主题,真如拨开云雾,铿然有声。这是一首立意非常单纯的诗,直指人生世界的悲剧性,大义凛然地宣示了“尊严”的理性精神,具有思辨的深刻性。

从《秋林桦影》所收诗作看,是短诗居多,这样的诗也可称为“小诗”。王恕善于在这种小的体制中凝聚诗意,抒写情怀,有感而发,心中灵光一闪,表达即在快速中完成。比如说《暴雨喧哗》本是很平常的题材,诗人只是简而化之,几笔便在描述中把暴雨施虐归结为“情感泛滥”,于天地人情的统一中推出“夏天痛哭失声”的特殊意境,自然之雨有了“人事”的因素。《童年那只鸟》也是一首单纯的诗:

人们不断地

被时光之书转载摆渡

六十岁不短不长

童年没抓住的

那只鳥

叼一枚红樱桃飞走

黄嘴丫还没全退掉呢

眼见麦子一茬茬

由绿变黄

发丝一年年

由黑变白

比诗很见构思的独到之处,“童年”是一只鸟,飞了,没抓住,而且这鸟“叼一枚红樱桃飞走”了,情境效果非常好,生动鲜活。人到“六十”,宛如梦境,转眼之间,麦子和发丝,一切都改变了模样。而这些改变了的事物,都是“那只鸟”眼中所见。这样的抒情不空泛,是托物言志,文字不多,但写得不平淡,有声有色有波澜。写得单纯,但感怀人生短暂,很深刻,一唱三叹的余音不绝,人生五味全在其中。

在王恕的诗中,几乎没有那些拖泥带水的铺陈和叙述,可以读出快人快语的个性,无论是言情还是喻理,都带着一缕迅疾之风,像行侠者的飞镖,出手极快。这样的诗就像古诗中的绝句,注重含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往往是以少胜多,点到为止,不是把话说尽。《月牙泉传奇》一诗言简意赅,诗的境界可谓深邃而又辽远,诗人以意象之美抒发了人的抗争精神:

即使弯月在沙漠上轻划

无边疼痛也会

不断渗出缠绵的绿波

鸣沙山月牙泉

沙吼如雷空叫阵

美人寻爱累卧边塞

泪眼千年

多少辰光植被城池村庄牛羊

覆没黄金甲下

阳关

咀嚼夕阳

翻阅一部沙不掩泉的

神奇故事

诗中的大漠风景真是美不胜收,沙原寥廓,弯月轻划,谁的“无边疼痛”里生命渐渐舒展,我们看见的是“缠绵的绿波”。沙海之中掩埋了多少人间悲剧,但阳关矗立,月牙泉水仍在“神奇故事”中潺潺流淌。诗的语言干净洗练,意境之中饱含着美感和力量。

王恕诗歌的单纯之美,是诗人对诗歌文体独立性的追求,是打造诗体精致的自觉努力。比之小说和散文,诗歌文字量小是一个鲜明的文体个性。在诗歌创作上,王恕选择“小诗”这种体制,尽量做减法,注重提炼和压缩。在明快的表达中驱遣意象,意蕴丰赡,但不是故作曲折而言不及义。她的诗单纯,但不失凝重和深刻;她的诗短小,但又内含丰富,思想和情感的底蕴厚重。

3

说到底,诗是生命情怀的抒写,是生活体验和感受的怀想和忆念。人生的足迹留在世界上,或与心灵相应和,形诸咏叹,形诸文字,便有了诗歌故事的发生。对于诗和诗人来说,人生的过程、生活的经历永远都是根性的存在。宋代大诗人陆游在一首题为《读唐人愁诗戏作》的诗中有这样几句:“天恐文人未尽才,常教零落在蒿莱。不为千载《离骚》计,屈子何由泽畔来?”这里诗人的“戏”说,是把诗与生活的关系逆向来看的。其实,是有了“零落在蒿莱”、行吟“泽畔”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历,才有文人因切肤之痛而进入深刻的反思,才有经典光照后世。

在黑龙江的辽阔大地上,王恕从当年的懵懂少年一直到如今的鬓染霜痕,漫长的人生之路为她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北大荒的耕种岁月,尾山农场的教师生涯,都是诗人不能缺少的生命财富,她诗歌的一字一行都源自这些生活的泥土。王恕的诗虽然很少有直接再现她生活经历的内容,但诗人的意象储备和选择,却与她的经历、经验有着血肉般的关系。至此诗人的创造对于意象的选择,其实就是人生经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诸多事物蓄积于心,而后通过情感或思想的再造所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个人化色彩的具象形态。在《乡情剪影》一诗中,诗人形象地把记忆中的农场生活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连一块青苔也没找到

老屋呛人的灶火

已熄灭在

一片麦田下面

乡村早已搬进城镇

青杨也嫁给远方

柴草垛里孵出的鸡崽儿

毛茸茸的在心头

溜达

午后废弃的场院

凸凹的断墙内外

几个小孩在抓蚂蚱

狗尾巴草们

守在锈迹斑斑几近裸奔的

脱谷机旁

很率真

轰鸣声乍起

把自己吓了一跳

小咬和尘土

一起炫舞

男男女女一起

会战的情景闪现眼前

诗的整体情境是财往事的回忆,诗人凭着当年生活的留痕回到了昔日的生命过程中来,以富有现场感的活力营造了人间烟火气息浓郁的风俗画。时光流逝、时代和社会前行,“乡情”成为诗篇,留在心中,或是不无感伤的珍贵的纪念。曾经居住的老屋不见了,过去灶火燃烧的地方如今已成麦田。废弃的场院、锈迹斑斑的脱谷机收藏多少如烟往事,废墟和遗迹之后是诗人无边无际的感慨。那毛茸茸的鸡崽儿,那男男女女们“会战的情景”,当是遥远日子留驻心中的一缕暖意。

诗是文化的载体,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的本身不是诗,经历了同样生活的人不可能都成为诗人。诗是精神的创造和文化的选择,由人生、生活到达诗是生命形态的改变。因为想象和思考的参与,诗人笔下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已不再安分守己,心灵的驯化和浸染,本来那些比较客观的事物,忽然主观化了,已为诗人的心性、情怀所拥有。在王恕的笔下,生活的形态不是拘泥于一种客观的实在性,而是经过变形、延展,指向了形而上的维度。比如《蒿草爬上房顶》中的事物虽然不无实在性,但暗中已被虚化,已经有了超脱的可能:

一条河绕着村庄流过

千年恋着远方

公鸡报晓啼叫了三遍

主人的栅栏门没开

燕子起得早

在天空中翻飞

几蓬蒿草爬上房顶

嘹望

千万别触碰清晨的被角

露珠里睡熟了星星

这首十行短诗中涉及许多的生活事物,本来很平淡,或是诗人有意淡而化之,意欲摆脱生活的实在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写河流,关注的却是“千年恋着远方”,蒿草爬上房顶“嘹望”,“清晨的被角”以及“露珠里睡熟了星星”,是高远的虚空之境,或有一种童话情结藏匿其中。诗有了一些玄思的意味,指向生命的远方,走进了形而上的境界。《粉笔走失》是用比喻的方式把生活中的某种事物转换为诗的意象:“一支支粉笔列装/山乡中悄悄地/走失/漂白了鬓角/潇洒成北国之雪//黑板幻化成沃土/中国符号结成果实/从一纸挂图上跃下/趟过世界之河”,可以明显地看出,诗是以“粉笔”喻人,由“漂白了鬓角”到“北国之雪”,象征着人生像粉笔一样在岁月中磨损而青春不在。从“黑板”到“沃土”、从“符号”到“果实”以及“趟过世界之河”,都是通过比喻把生活的事物转化为诗的意象。诗人王恕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扎实的知识储备,是她诗歌创造走向成熟的不可缺少的底蕴。

4

《秋林桦影》是一部抒情短诗集,可以看出诗人王恕多姿多彩的抒情风格。作为女性诗人,王恕几乎没有小女子式的温情和柔弱,没有那些卿卿我我和无端“五十弦”的人生愁绪。王恕的诗很富男性的特点,有些风风火火,足具生命的阳刚之气。在《春的蒙太奇》一诗中,“春”的季節景观是生命力的象征,充满了抗争和奋进的向上精神:

丛林

像刺猬插满吸管,心是谁的乳汁

大小兴安岭也半睡半醒

一夜间,达子香泣血怒放

凄美的故事,悄然洞穿冰雪

无声的情怀盛开,弥漫

燃烧,注定是一种牺牲

目极处,时光在唇边次第隐退

忽明忽暗

套马杆,划破淡紫色的云朵

揪心断肠,扯出的距离,苦了谁

河水卷起裤腿,假寐的冰排

簇拥着苇花儿的刘海儿

向东向东

别说你的心空,已装订成册

记忆的枝头栖满霞影

南来的候鸟们,无暇留意

野玫瑰抛出的媚眼

仍旧,艰辛执拗地丈量着,春的厚度

春,是一个季节

种子埋下头还会扬脖

春不是一个季节

心灵的喀斯特高原

倾听,太阳的亲切召唤

梦的角度在不断调姿,鲜活

诗人是昂起头远望的姿态,大小兴安岭起伏,达子香盛开,凄美的故事洞穿冰雪。荒火、马群在时光中“次笫隐退”,以河水、苇花儿寄托人性情怀,候鸟们、野玫瑰风情无限,春天的梦幻在种子生命向上的追求中,是那样神奇和多姿多彩。

王恕的抒情不是直接抒情,是传统诗歌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用意象来创造情境,是感性和具象的方式,传统文化精神是王恕抒情的底蕴。像《春的蒙太奇》全用意象来铺展,顺意而进,不是胡乱堆砌,没有晦涩的云雾,可谓明心见性。

在坚实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王恕诗歌的艺术表现追求充分的现代性,注重事物之间的合理对接,大幅度变形、跳跃,运用意象象征等手法,意识流以及化出化人,闪回、蒙太奇常在诗中出现,使诗的创造更灵动,更具活力。她的诗少有平铺直叙的散文化笔法,多是大跳跃,删减繁杂,突破一点,集中实现诗意全方位整合的目标。在《陀螺。念及萧红》一诗中,诗人把现代女作家萧红短暂的人生比作陀螺快速旋转,全诗如下:

一记记鞭策

抽在身上,痛,快乐得天旋地转

呼兰河间或拧成绳索

晾晒身边小城一百多年前那幅市井图

淡积云——浓积云——积雨云消散风雨雷电

萧红骑着火烧云不时回来

一次次拨出心中“砂粒”,砸碎“苦杯”

把自己交给风,31岁一串念珠

文坛如釜,翻炒,形形色色

浅水湾喘息犹在,松花江歌谣凄婉

你从悲苦浸泡中捞出自己,挣扎着,投向光明

脚印交织高高摞起,爱憎清澈

文字不朽,记录着繁华背面另一幅《生死场》

即便塞住耳朵

依然会清晰听见笔尖划纸咚咚心跳

这首诗的构思很机智,诗人把萧红31年的人生命运寄托在被抽打、快速旋转的“陀螺”之上,是大跳跃,是意识流动,把萧红的悲剧命运凝聚在十几行诗中。诗的冷静、压抑的情调,对于情感起伏的把控,强化了诗意表达的深度。游刃有余的语言风格、自然而舒缓的节奏,表现出诗人王恕多年积累打磨在创造精进上的收获,或说她已临近成熟之期。

王恕诗歌的抒情比较自觉地追求意趣盎然的效果,时而率性而为,时而出之幽默,情理毕现,笔致深入浅出。收入《秋林桦影》中的一些小诗,就很有情趣,表现出另一种洒脱的抒情风格。《果园小趣儿》一诗只有这样几句:

想起

“瓜田李下”这个成语

手插兜里走路

别低头

枝上那些果子

可不认得你

走路的人,怕人怀疑自己搞了果子,是环境驱使自我产生心理压力,“手插兜里”、低头走路的人,其实是多此一举。心底无私天地宽,人没必要为人为己徒增烦恼。这样的诗很有趣,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就可领略诗的妙处。《真真假假》是一种幽默调侃的写法:“队里发了耗子药/两根挺香的大果子/一个老奶奶不知/吃下它被抢救/老鼠们倒很开心/有人替它们来品尝//又发一包瓜子/它们磕开皮把仁儿吃了/没咋的”,人和耗子的事,鼠药的真真假假,令人忍俊不禁。这样的诗都有关情趣。还有理趣,重思辨性,思想燃烧,把一些感悟赋以诗的形式。如《三棱镜》:

枕着时光打盹的人,思想会慢慢

长出胡须来。

只喜欢听别人演奏,心中的短笛

能吹响么。

撑不起正义之伞,鸟鸦会在你的

头顶筑巢。

泥沙是走失的土地,哦,大海臂弯里的

那个小岛可是你忏悔的足迹?

许多诗意的思考,可以给人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人生的角度,诗人给人的不是理论的思考,不是结论性的东西,而是诗意的情境所含纳的思辨锋芒,从特殊的角度刺破被包裹、被封闭的思维外壳。王恕把如此深切的理趣与诗的形式熔于一炉,不是理性说教,不是赤裸裸的大道理,而是让人人情人境而引发思考,为诗意所感染,在诗意中回味。

转眼几十年过去,诗人王恕的诗路还长朝前延伸,《秋林桦影》是一个秋天的佳境,这里是诗歌的收获季节。

王恕有一首题为《虹》的短诗,我录下其中这样几句“有一天/我们会从中间向两端落下/七彩尽头/仍旧依恋江河山川/远离疼痛/一些脚印隐藏起来/像从不认识的陌路人”,人生之路,与诗相遇,是一种特殊的缘分,就像彩虹,以生命招展辉煌,像桥一样高矗于江河之上,而其实是虚空之象,是人生的理想化追求。朝着未来,灵与肉的疼痛也渐去渐远,即使不见了脚印,我们还要走下去,因为那是诗的远方。

我祝王恕诗有大成。

猜你喜欢

意象诗人诗歌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人与花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