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走来
2019-08-27吴新财
吴新财
青岛市在1994年进行了一次较大的城市规划建设调整,把原有的崂山县划分成李沧、崂山、城阳等三个行政区。
此前城阳区政府驻地是城阳镇,由镇升级为行政区,在建设方面需要做大量工作。那时我居住在城阳区政府所在地。主城区空旷,建筑物不多,一眼望去在田野之间是分散的村庄。城阳村、南疃、北疃、小寨子、大北曲、小北曲、田村等村庄。村庄是城区的主体结构。
城区商业不繁华,工厂不集中。随着城区建设发展的完善,商业渐渐繁华了,工厂也逐渐多了起来。省内外的打工者如潮水般涌来。
那时城阳区有正进、佳园等几家水产品加工厂,还有电子廠,服装加工厂,变电器厂等规模较大的工厂。在这些工厂中聘用打者最多的是水产品加工厂。水产品加工厂把加工好的水产品销往国外。这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性工厂。工厂24小时运转,工人分两班工作制度。每班工作12小时。那时工厂不跟工人签劳动合同,工厂不给投保险金,工人想辞职只要提前一个月跟厂里说,就可以离开,不用写辞职申请,基本是来去自由。虽然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但工资比较高,工厂不欠工资,劳动报酬吸引着许多外来打工者。
因为城医刚成立,几乎没有居民楼。村民出租的是四合院平房。打工者为了节省房租,一般是多人合租一屋。有的一座四合院里租住着十多位打工者。
打工者文化不高,生活方式也不同,形成了多彩的生活氛围。
这时我认识了一位来自莒县的打工妹。开始她是一个人打工,后来她的三妹和四妹也来打工了。但没见到她的二妹。她说二妹在姐妹几人中是最有个性的,心眼最多,性格急,在读中专。听房东说这位打工妹有个男朋友,同居后,进监狱了……这么着,我就想以这位打工妹为原形创作小说。
当然,这篇小说不完全是因为遇见了这位打工妹想写的,这期间我接触的打工者特别多,感受深,如同水到渠成,这件事只是引点。小说写的顺利,但在创作过程中已经远离了那位打工妹的身影,展现了综合性的打工群体。
我目睹了城阳区最初十年的发展。我离开城阳时,那里已经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相当繁华了。城阳区最初十年的发展成就了这部小说创作。
生活是文学最好的诞生地。
2018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