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幼儿这本书

2019-08-27颜毅真

教师·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游戏

颜毅真

摘 要: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对幼儿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具体案例,从幼儿和教师两个角度来分析、阐述如何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观察、解读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回应、支持幼儿游戏,促使他们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快乐健康发展。

关键词:读懂幼儿;游戏;观察视角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9-0095-02

2016年版《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人们尽管已经认识到游戏对幼儿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表现为:“无视”幼儿的游戏——没看见幼儿真正感兴趣的游戏;“弱视”幼儿的游戏——看不清幼儿游戏时的真实情况;“短视”幼儿的游戏——急于想看到幼儿通过短时间的游戏就获得某种成功;“偏视”幼儿的游戏——总是偏向幼儿在游戏中的知识与技能的发展。

存在这样的情况,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不懂玩、不会玩、不知道幼儿该怎么玩。也就是说,教师没有真正去了解和认识幼儿,没有“读懂幼儿这本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教育工作者着重从儿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因此,要读懂幼儿这本书,解读幼儿游戏行为,观察是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只有正确理解观察的内涵,把握好幼儿和教师两个观察的角度,对幼儿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常规的、持续的、系统的观察,才有可能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对幼儿的游戏做出适宜而有效的引导,促进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一、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感悟幼儿的心灵世界

既然幼儿是一本难读懂的书,教师就应该改变思维方式,试着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游戏,试着运用“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去看待幼儿的表现,将每一个活动当成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看到幼儿原本不易被成人察觉的原生态的生命境界,捕捉教育的契機。那么,在游戏中教师该如何从幼儿视角出发,感悟幼儿的心灵世界呢?

一看:是不是幼儿真正喜欢(想玩、爱玩)的。

毫不夸张地说,游戏是上天赐给幼儿的礼物。这个礼物是幼儿看得懂和喜爱的,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

【案例一】在结构区,幼儿们用管状积塑拼插出了形式各异的手枪、大炮、坦克之类的武器,于是他们用这些武器玩起了“打仗”的游戏:有的拿起“冲锋枪”“哒哒哒”对着伙伴们一阵扫射,有的假装被射中,躺在了地上,有的在地上匍匐前进,有的用“手榴弹”炸向“碉堡” ……幼儿们已经自发地进入一个他们自己创造的游戏场景中,玩得不亦乐乎!教师看到这乱哄哄的场景急了:“你们在干什么,玩建构区玩得整间教室吵吵闹闹的!”教师严厉的声音终止了幼儿下一步行动,有的幼儿扔下手中的东西跑开了,有的幼儿手足无措地呆站着。在老师的指责声中幼儿耷拉着小脑袋不情不愿、不声不响去玩其他的游戏了……

【分析解读】在案例中,自发的“打仗”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他们感兴趣的,他们尽情投入其中,游戏已经成为他们自我表达的方式。可教师却“无视”幼儿的游戏,眼中只看到幼儿捣乱的行为,觉得幼儿在游戏中违反了建构区游戏要求,让幼儿放弃了原有的游戏意愿。教师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游戏,使得游戏最终成为教师导演的一场戏,而不是幼儿真正想玩的游戏,大大挫伤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二看:是不是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他们从游戏中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以至于全身心投入,甚至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休息。幼儿们为什么会这么喜欢游戏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吸引幼儿每天玩而乐此不疲?它能给幼儿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这就需要老师走进幼儿的世界去观察。

【案例二】班级的音乐表演区是欣欣和乐乐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她们在这里装扮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她们一会儿敲锣打鼓游街,一会儿踏着鼓点进行“T台秀”,合着音乐节拍边唱边跳……她们全情投入,忘乎所以!她们还设计制作了演出的海报和邀请函,竞选主持人。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积极参与,尽情投入,乐此不疲,每次都忘记了游戏结束的提醒。教师也不催促,整个表演区成为幼儿们快乐的源泉。

【分析解读】在案例中,幼儿的表演并没有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但是他们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根据自己的经验水平进行游戏,并积极与同伴进行互动,体验了表演的快乐。幼儿们都沉浸在表演的情境中,既忙碌又快乐,全情投入,玩得忘记了时间。此刻,教师没有“偏视”幼儿游戏的行为,即没有只是关注表演技能的掌握,而是关注幼儿们是否通过游戏体验到了成功、快乐、自信等积极的情感,因为教师明白只有那些属于幼儿们的游戏,才可能使得他们全身心地投入。

三看:是不是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游戏不同于教学,是儿童自己创造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师需要观察他们是如何在一次次的游戏中慢慢积累相关经验,并逐步表现出比前一阶段更有进步。

【案例三】又到了区角活动的时间了,小班的佳佳来到生活区,这里的一个小弹簧秤引起了她的注意,她拿起弹簧在手中把玩。她想让弹簧秤自己立起来,立了几次总也立不稳,就找来了一只玩具鸭,想将弹簧秤靠在玩具鸭身上,失败了;想挂在小黄鸭上,尝试了一会儿,还是不行。于是佳佳开始变换各种方式,用不同的方法不断探索、尝试着怎么让弹簧秤站起来。他让小弹簧秤靠在桌上的座钟前、玩具小衣柜边、布娃娃身上,最后还增加了辅助工具,终于小弹簧秤稳稳地站在了两个布娃娃之间。成功后笑容终于出现在佳佳的脸上,她高兴得跳了起来,并开心地叫老师过来看她的“杰作”,与老师分享她的成功与快乐。

【分析解读】在案例中,佳佳在游戏中总是变换着花样玩“让弹簧站起来的游戏”,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探索慢慢积累经验,终于摸索出让小弹簧秤站立的诀窍,每一次新玩法都是佳佳在原有水平上的一次自我挑战,是她力所能及的,是最近发展区的表现活动。

二、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彰显“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表现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育智慧,彰显教育取向与价值把握,就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用“欣赏”“宽容”“发展”的态度对待幼儿,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以专业工作者的眼光去解读幼儿的游戏,让幼儿在欢乐的游戏中尽情挥洒,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发展。

【案例四】这些天,“闽南风情园”的幼儿们玩得热火朝天,可是只有“消防队”的“消防员”无所事事,四处“惹是生非”,最终导致“武力事件”频发。老师观察到这种情况,没有进行强硬的干涉,而是引导幼儿们观看有关消防员日常生活的视频,并启发幼儿讨论:“消防员平时没有火灾的时候会干什么?” 一个抛砖引玉的问题,打开了幼儿们的思路:“练习救火的本领!”“可以发防火灾的宣传单。”“可以进行消防演练。”……于是,当没有火灾事故发生时,“消防员们”不再无所事事,而是在户外大型器械区练习“灭火”的本领:列队训练、攀爬、翻跃、匍匐前进;有时制作宣传单,到小区去宣传;有时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开展消防演练……

(一)以宽容的态度接纳幼儿

所谓宽容的态度,是要求教师站在幼儿的立场考虑问题,要“睁大我们的眼睛,闭上我们的嘴巴”,多看、多听、多学,用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认同和接纳幼儿,要宽容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失误或矛盾焦点,支持、回应幼儿的游戏。在案例中,幼儿由于对消防员这一职业内容理解有限,所以引发了矛盾冲突。这时,教师不强迫幼儿,不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幼儿,更没有生硬地干涉,而是用“同理心”去观察和指导幼儿的游戏,用宽容的态度支持、回应幼儿的游戏,与幼儿们讨论消防员平时可以干些什么事情,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引发更丰富的游戏情节,让游戏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游戏,体现出教育机智,与幼儿在游戏中达到双赢。

(二)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

所谓欣赏,就是要求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表现得饱有热情,以一种赞赏、积极、鼓励的心态,看待幼儿的表现和创造。在案例中,教师能尊重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愿望,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游戏,并全力支持幼儿的想法,开展了“灭火演练”、分发“灭火宣传单”等游戏,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们的游戏热情。

(三) 以发展的观点研究幼儿

《指南》所倡导的理念,是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客观、积极的观察,不要简单地只看游戏的表面,而应看到幼儿出现的游戏行为背后所蕴含的发展意义;深入研究幼儿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用研究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去解读幼儿游戏中各种行为。案例中,教师能深入观察到幼儿们“惹是生非”的背后是对消防员工作职责的不理解,他们对这份工作始终概念模糊,在角色任务上并不能够准确把握。教师认为只有让幼儿们真正搞明白这一点,他们才能够真正会玩游戏。所以,教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有效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们在思考、解决问题中了解消防员这一职业不同的分工和职责,丰富他们的认知经验,进一步把握角色的特点,促进了游戏的进一步开展,也促进了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管旅华.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6):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郑 静.通过观察幼儿游戏行为有效提升幼儿教育质量[J].基础教育研究,2015(21):87-88.

[4]刘占兰.要了解和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J].幼儿教育,2001(11):5.

[5]沈 波.鼓励幼儿想说、多说、敢说、会说,努力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J].考试周刊,2009(29):233.

[6]馬燕娟.4-6岁幼儿自我概念研究[D].四平:吉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游戏
送信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