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自主探究教学法”的运用
2019-08-27黄春兰
黄春兰
摘 要:新课程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自主探究教学法”,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主动性;自觉性;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9-0086-01
一、明确目标,指导预习
预习是自主探究的开端,通过预习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从整体上了解教材体系、知识层次及所占位置;从内容上理出知识线索、划出重难点,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上课开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重难点的要求,把本节课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本节知识的整体地位。
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分解成几个部分:生态系统的定义是什么?生态系统的范围是什么?生态系统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此問题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与食物网),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定向、自主探究铺路搭桥。
二、引导学生,研究教材
目标明确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指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自主探究。首先,阅读教材内容,对重点生物学基本概念进行划线;其次,根据教材中的语言叙述,初步领悟,应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基本问题;再次,通过思考重点、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和拓展题等,提出问题;最后,学生按照“释疑”“质疑”等自学要求写出自学笔记。
三、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掌握,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免疫调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免疫系统有哪些防卫功能?吞噬细胞只在第二道防线起作用吗?能否找个实例来证明你的观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哪些异同点?在学生不能顺利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而当其通过思考后也不能回答时,教师不应立即回答,可以把他们的疑问在全班范围内征答,从而激发大家迫切追根求源的心理。
四、独立阅读,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阅读是自主探究的核心环节。教师应“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自己思考去掌握知识。在学生独立阅读时,教师要巡视课堂,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实施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集问题,个性点拨。
五、自主讨论,发表见解
通过讨论、争辩,问题会更加明晰。如问题“吞噬细胞只在第二道防线起作用吗?”课本上并没有予以归纳,教师可以让前后四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发言交流。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集体主义观念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其参与探究热情。
六、个性点拨,归纳总结
在小组讨论后,请小组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结合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个性化点拨,将学生讨论结果上升一定的高度,从而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师生共同讨论学习、基本解决重难点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七、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能投身于这样一次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改革大潮,可以说是一种机遇、一种幸运,更是一种挑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真地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切实地落实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逐步变为现实,与学生一起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恩山,刘 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与探究性学习[J].生物学通报,200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