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事情也做大文章

2019-08-27雷成清

教师·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素材主题记叙文

雷成清

摘 要:初中生常常认为自己的生活形式单一,阅历单薄,生活中无非都是些小事情,根本不值一提。因而在作文写作时常常望题兴叹,无从下笔,有时勉强成文,但干瘪空洞、言之无物。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指引学生有的放矢地积累素材,共享资源,积细沙成巨塔;其次,要教会学生在细节描写上精雕细琢,在情节安排时推波助澜汇,描细节成涌流;再次,指导学生即事说理,形散神聚,聚微光成明灯。有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里的小事情,聚焦视野中的小角度,小中寓大,以小见大,能让学生写出令人满意的“大文章”。

关键词:记叙文;素材;情感;主题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9-0034-02

初中生作文以記叙文为主,记叙文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人和事等用生动的文字记录下来,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没有素材可写是诸多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形式单一,阅历单薄,因而在作文写作时常常陷入干瘪空洞、言之无物的境地,甚至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却依然望题兴叹、无从下笔。那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写出令人满意的“大文章”呢?

一、积细沙成巨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做的是积累写作素材。鲁迅先生曾说:“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脱离了现实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首先要立足现实生活,用眼观察生活,用心思考生活,向生活要素材,从生活中积累真实的、鲜活的、典型的小事情,装入写作素材的包囊,形成写作素材的“巨塔”。

(一)有的放矢积“细沙”

学生忙于学习,在生活中常常不会留心身边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放矢,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醒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加深观察的印象,为写作所用。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以“小人物”为主题编排教材,当中记叙了阿长、老王、卖油翁等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在教学本单元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小人物,搜集写作素材。在之后的《忘不了的身影》学生作文里,就有了许多生动、闪光的人物。有放学路上指挥交通、汗流浃背的交警;有沐浴晨光、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有公园亭外、手法娴熟的糖画老者;有身着白褂、亲切温和的医护人员。在《童年趣事》作文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时和父母聊聊天,一同回忆童年时的趣事;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作文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拍摄课间、课外同学或专注自习,或玩闹嬉戏的精彩画面。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善于积累、勤于积累的习惯,让作文变得轻松,充满乐趣。

(二)共享资源垒“巨塔”

共享是全时代新的一个代名词,共享给人力量,共享使人快乐。积累作文素材也是同理,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空余时间并不充裕,加上他们生活的圈子相对固定,积累的素材也总是有限,从而极易出现作文素材单一、千篇一律的现象。因此,在作文指导课上,如果让他们将所积累的素材与同学分享,在分享中得到情感的共鸣,便可以增加其素材的储备量,丰富其作文的写作内容。如在指导作文《读懂父爱》前,我要求学生以“这些年父亲为我做的事”为主题搜集素材,发现“父亲送我上医院”“父亲接我放学”“父亲带我去玩”等素材出现频率特别高。这些素材相对老套,很难写出新意,大大降低了作文的质量。作文指导课上,我让学生将自己的素材与大家分享,学生热情高涨,在聆听别人的故事中也找到了自己父亲的身影,从而再次打开自己的记忆闸门,搜索出了更加鲜活的素材。

二、描细节成涌流

一篇好的记叙文,并不是以事动人,而是以情感人。情感是记叙文的生命,只有用饱满的情感震撼读者的心灵,文章才能具有内在的魅力。记叙文中的情感源于典型的素材、细节的描写,最能撩动我们心弦的也往往是一些小事情。我们要善于选取内涵丰富的小事情,于平淡中见真情,在细微处显精神,在记叙文的细节描写中产生情感的“涌流”。

(一)精雕细琢见真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很多学生的记叙文读起来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就像一杯白开水。高明的学生写作文时懂得精雕细琢,也懂得通过细节描写来抒发真情,他会像一位资深的“导游”,在谋篇布局时就选定好文章的几处“景点”,驻足讲解,浓墨重彩渲染一番,而其他需要简略的地方则蜻蜓点水、一笔带过。作文《母亲的手》,通过母亲送孩子出家门到公交车站的一段路上,为孩子拎书包、按电梯、捋头发三个画面的描写,尽显母爱的细腻、无私、伟大。尤其文中几处对母亲的手的细致描写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如“她手上的青筋清晰可见,似乎因为这过重的负荷而愤怒反抗,像要挣脱皮肤的束缚。”“她用手为我理着吹乱的头发,偶尔碰到我光滑的额头,那是冰冷、粗糙、僵硬的手掌,俨然一块冻死的树皮,我觉得好像有针在轻轻刺我的心灵。”这样的细节描写,在细小的情节中彰显真情,充满了人情美和人性美,直接撞击读者的心灵,令人过目难忘。

(二)推波助澜汇“涌流”

记叙文要求学生记录生活,但是记叙文并不等于生活实录,不等于生活琐事的简单“拷贝”,写作者不能片面追求“真实”而忽略了文章的艺术特性。毕竟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它形象地反映生活,来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记叙文讲究创造精彩生动、曲折新奇的情节,这样才能更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有时候,学生搜集到的写作素材相对平淡,因而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小事情进行加工处理,这更能表现情感和文章的立意。如在作文《亲情,如此美妙》中,有一个学生记叙了父亲为他煮了一碗面,这是父亲第一次为他煮面,他很感动,也由此感受到亲情的美妙。作文虽思路清晰、情感真实、中心明确,但是不免让人觉得这位父亲有点不“称职”。我和学生交流后,给这篇作文的情节进行了加工:“妈妈出差了,管我吃住的任务落到爸爸头上,爸爸不会煮饭,平常妈妈一出差,他就带我下馆子。这段时间,我肠胃不好,妈妈交代不能去外面吃,爸爸便一边看菜谱,一边动手,现学现卖地给我做了一碗面,虽然味道有些‘怪,但是看到爸爸认真的样子,我很是感动,感受到了亲情的美妙。”

对“父亲接我放学”的老旧素材,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推波助澜,使故事的情节更曲折、情感更充沛,让老树开出新花来。如:“放学了,下起了大雨,我在校门口等父亲来接我。眼看着同学一个个被家长接走,我的父亲迟迟没有出现,我傻站在校门口回忆起我的父亲对我的‘坏,觉得家里自从有了二胎弟弟后,父亲根本不在乎我了。埋怨之中看到父亲拿着伞出现在我面前,我心生愤怒,推开父亲自己冒雨跑回家,到家后妈妈告诉我父亲为赶着接我,騎车摔倒扭伤了腰,后改乘公交车到学校,因此迟到。我心生愧疚,再次冲入雨帘迎接父亲,看到雨中的父亲用一只手顶着腰缓步前行,我感动不已。”情节调整后的作文先抑后扬,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情感更加丰富饱满,势如涌流。

三、聚微光成明灯

巴尔扎克曾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对一篇作文来说,立意是根本,也是关键。初中生的记叙文虽然记录的都是些小事情,却包含着对生活的无限思考,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表明了深刻的哲理,折射出伟大的智慧。

(一)即事明理显价值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主题是作文的灵魂和统帅。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作素材是大是小,写作者都应该对素材进行明确的认知与解读,发现事物的细微变化,感悟小事情中的大道理,进而挖掘鲜明而深刻的主题。如作文《吃一堑长一智》,学生记叙了自己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失败的种种经历,从中吸取了教训,积累了经验,从而领悟了人生的道理。作文《快乐其实不难》中,有的学生写公交车司机忙忙碌碌,却从不抱怨,以表明知足常乐的真理;有的学生写练习舞蹈很是辛苦,却在坚持中收获进步与成功,以表明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有的学生写志愿者跋山涉水,到偏远山区给贫困儿童献爱心送温暖,以表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真谛。

(二)形散神聚凸主题

初中阶段的记叙文写作要求学生必须从两个层面上掌握叙事能力,即写一件事和写多件事。多事一人或多事多人的作文要求学生选取几件不同的事来表现同一主题。写作者在处理此类记叙文的写作材料时,往往不必片面追求故事的完整性,而要注重几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几则材料的内涵逐层加深或者多角度互补,才能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作文《妈妈的目光》中,学生围绕目光,截取了三个生活片段,突出了母爱的主题。先是蹒跚学步时妈妈站在两米之外充满鼓励与期待的目光;再是考试失利时妈妈充满责备与严厉的目光;三是远行时妈妈担忧与不安的目光。这样借助蒙太奇的手法,灵活地切换镜头,用生活中的三件小事从不同角度互相补充,表现了母爱的无处不在、无微不至,达到了“形散神聚”的效果。

四、结语

生活中的小事情天天都在发生,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静心感悟、匠心表达,定能让学生写出新颖、生动、深刻的“大文章”。

参考文献:

[1]陈华宗.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难点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8):96.

[2]谢贵荣,潘少晖.初中作文正方向[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146.

[3]郭俊雄.基于“真情写作”教学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9(45):45.

[4]黄建峰.试论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难点及解决措施[J].考试周刊,2019(40):36.

[5]迟秀云.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J/OL].软件(电子版),2019(3):16.

[6]曾怡平.浅谈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J/OL].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12):172.

猜你喜欢

素材主题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