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求层次角度推进高中生德育教育创新
2019-08-27郭凯
郭凯
摘 要:需求层次理论彰显人本主义精神,能够为高中生德育教育创新提供理论基础。需求层次视角下的高中生德育教育创新要求关注学生需求、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当前高中生德育教育应致力于满足学生参与社交、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三项需求。
关键词:需求层次;高中生;德育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9-0018-02
需求层次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基础之上的,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首先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阶到高阶依次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需求层次理论体现出对人的主体性的强烈关注,彰显了人文精神。高中生德育教育可以适当借鉴需求层次理论的合理因子,使德育建立在关注和回应高中生的需求基础之上,以推进高中生德育创新。
一、当前高中生德育面临的困境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统称,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旨趣和道德情操。高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定型的关键时期。做好高中生德育工作能够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完善,有利于培养出具备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人才。
当前高中生德育教育取得了诸多成绩,如依托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做好高中生德育工作,能够有效实现对传统思想道德的传承和发展,增进高中生对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了解与认识。然而,当前高中生德育教育尚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一定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教师对高中生的主体需求关注不多,导致高中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凸显。这一困境使一部分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同时也导致高中生德育质效不高,有待提升。
二、需求层次视角下高中生的需求分析
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大为改善,高中生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初步满足,但是高中生的精神需求还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很多家长和教师只是简单地认为高中生只要吃饱穿暖、钻研功课就可以了,未能认识到高中生有着社交、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例如,有的高中生渴望社会交往,但是缺乏满足社交需求的途径,以致陷入早恋不能自拔,影响功课和升学;有的高中生缺乏引导和点拨,未能在高中这一重要阶段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性格内向,行为拘谨,影响未来发展;还有的高中生崇尚“古惑仔”文化,喜好拉帮结派,试图成为“社会人”。高中生虽然尚处于学生阶段,但是他们内心也有着强烈的实现自我的需求。由于缺乏引导和关怀,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借网络游戏的激战和砍杀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甚至流连于网吧或手机不离身,患上严重的网瘾;也有学生试图通过高消费和奢侈品成为“人上人”,获得一种虚幻的满足感。
这些现象表明高中生已经产生了社交、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一系列要求,但是未能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充分重视,以致出现了心理上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偏差,亟须通过德育教育进行纠偏。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他们不仅需要吃饱穿暖,也需要满足各类精神需求,包括参与社交、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应该为高中生提供参与社交、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和平台,而不能仅仅定位于知识灌输和观念传递。这样才能够拓展德育教育的内涵和功能,使高中德育教育承载更多使命。
三、需求层次视角下高中生德育教育的创新
需求层次理论促使我们全面审视高中生的精神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积极推进德育创新,使德育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现就如何从需求层次角度推进高中生德育教育创新展开一些设想:
一是参与社交需求的满足。高中生德育教育应该为高中生提供社交的良机,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社会交际活动中来,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相互学习,培养高中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社交技能。高中德育教师应在德育课程的设计中融入社交元素,在形式上可以仿照西方大学中的研讨小组(Seminar),一方面引导高中生在交流互动中研究问题、解决分歧、达成共识,使德育课程成为一个表达观点、协作共进的社交平台,同时更好地完成德育课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创新德育教育形式,使高中生提前适应交流互动型的大学授课方式,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陈旧形式。
二是获得尊重需求的满足。每一个人都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高中生也不例外。一些高中生性格逆反、倔强,极易和家长、教师对抗,却又自尊心极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获得尊重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认为自己的意见不被师长和家长重视,自己的主体人格受到了漠视。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充分体现出对学生主体人格的重视。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才能培养出懂得尊重他人的优秀学生。这就要求高中德育教师在课程设计和讲课过程中,更多地尊重学生的意见、观念和立场,更多地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学生表达的内容即使存在一些不足,也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帮助学生进步和提升,而不能嘲讽或无视。同时,教师还应就如何开展德育征求学生的意见,使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充分融入授课过程中,以增强德育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可以使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角色这一地位得以充分彰顯。
三是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高中生虽然还处于求学阶段,但是内心也有着强烈的实现自我的需求。如果高中生在现实世界中的自我实现需求没有获得满足,就会转而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慰藉,试图通过在网络游戏中获得更高等级来体现自己的成就,这正是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主要诱因。高中德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世界中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自我实现”要与高中生的年龄、阅历和人生阶段相符。高中德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如环保志愿者活动)、发展兴趣爱好(如书画、阅读、体育等),在这些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在某些特定领域成为同龄人中的翘楚。
四、结语
总之,需求层次理论能够给予我们审视高中生德育教育的全新视角。高中教师应充分发掘需求层次理论之于高中生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并积极推进高中生德育教育创新。建议在满足高中生参与社交需求、获得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高中生德育在形式和内容上的革新,实现高中生的精神成长以及高中生德育质量和效益的充分提升。
参考文献:
[1]刘 海.积极德育视野下高中生精神成长实践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9,32(2):63-65.
[2]黄红渠.开展高中生德育工作创新策略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