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红色文化对当代青年的教育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

2019-08-27王爱凤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当代青年教育功能

王爱凤

摘要:内蒙古红色文化是指以和平时期与内蒙古战争年代的遗址标志物、纪念地、革命文献所记载的革命事迹、革命历史、革命精神、革命人物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形态,在当代科技文明领域具有其深厚的内涵及底蕴。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弘扬内蒙古红色文化教育功能,对当代青年个体成长及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我国传统价值观及文化思想受到社会多元思潮的侵蚀,当代青年频频出现道德缺失、急功近利的现象。如何规范青年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是发展内蒙古红色文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内蒙古红色文化的价值与内涵,探析内蒙古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理想信念功能及健康情感教育功能,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内蒙古红色文化;当代青年;教育功能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7.039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7-0167-04

红色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共产党引领下、具有群众基础及历史沉淀的文化产物。它是中国社会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传承。红色文化作为我党行使执政能力的文化基础,有利于提升群众的政治、文化认同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营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在青年教育问题上,红色文化作为道德陶冶、理念导向的重要方式,在美德教育、人格锻造及思想政治观念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是我国最早开展革命工作的民族地区,也是我国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抗日战争以来,内蒙古地区逐渐形成以共产党为主体,具备地域风情的红色文化。同内蒙古鲜明的民俗文化、辉煌的时代文化及蓬勃的当代文化一样,红色文化是内蒙古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内蒙古战争时期的革命事迹、革命历史及革命精神,能够全面传承及发扬红色文化精神,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劲的驱动力。在当代社会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视域下,中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及科技文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全面发展的同时,我国当代青年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及社会多元文化的侵染,在思想道德、思政观念及行为举止层面存在诸多问题。发扬内蒙古文化教育功能,可有效促进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优秀人才。

一、内蒙古红色文化的内涵以及形成

(一)内蒙古红色文化的發展

内蒙古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进程中构建的,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1924年年中,在李大钊同志带领下,中国共产党区委展开对蒙藏学校青年的教育工作,宣传内蒙古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剖析十月革命,引领青年学生投身革命事业;1927年,李裕智、乌兰夫等蒙古族青年正式加入共产党,并成为内蒙古区域的骨干。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又先后在察哈尔、热河、包头、绥远等地区建立党委组织,为内蒙古红色革命创造了先决条件;大革命时期,随着京绥铁路运动的爆发,直接促使内蒙古群众觉醒,推进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展;在之后的归绥运动中,“抵制日货”“反对二十一条”成为蒙古革命根据地群众爱国斗争的核心内容;1928年,蒙古族领袖锡尼喇嘛发动乌审旗革命运动,并取得内蒙古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肩负抗日救国的使命,在革命战争中谱写出辉煌的英雄事迹;1933年,东部民众军在与日本侵略者长达三个月的激战中失败;1934年,由内蒙古各族群众构建的抗日队伍,在奈曼旗一域与日本军队进行激战;1937年,高岗被委任为内蒙古地区党委书记,并在归绥地区成立民族救亡会,逐渐形成抗日救国救亡高潮;解放战争初期,内蒙古各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展开自治运动,建立内蒙古民族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革命斗争期间,为内蒙古解放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内蒙古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二)内蒙古红色文化的内涵

内蒙古红色文化是内蒙古区域文化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形式与内容上具备丰富的精神内核及物质载体。具体来讲,内蒙古红色文化是革命年代在内蒙古区域形成并出现的遗址、纪念地、文学作品及革命人物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渗透其中的革命传统、革命思想、革命精神及革命历程等意识文化形态,前者是内蒙古红色文化的空间媒介,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表现;后者是内蒙古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精髓所在。二者相辅相成,构成内蒙古地区红色文化的主体。内蒙古红色物质文化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革命遗址。如在日军海拉尔要塞上构建的反法西斯纪念公园、满洲里国际交通遗迹、武川县抗日根据地展览馆、内蒙古共产党委旧址、自治政府旧址、中滩革命遗址、五一会址及巴彦淖尔指挥旧址等。其次是纪念场所。如乌兰浩特民族纪念馆、百灵庙纪念碑、乌兰夫纪念展览馆、内蒙古烈士园、苏炳文纪念馆等。最后是革命文献。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制度文化。在抗日战争、大革命及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相继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红色制度。1927年,内蒙古革命党在河北张家口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初步制定党章党纲,确立了中央委员会,发表了《民众宣言书》。《宣言书》中简明扼要地剖析了内蒙古乃至中国局势,指出内蒙古红色革命的任务及性质,向内蒙古人民强调党的纲领、宗旨及指导方针。抗日战争后,内蒙古自治联合会建立,并通过《大会宣言》《会章》《大会公报》等纲领,标志着中国内蒙古地区的解放。其二,革命精神。在中国大革命初期,以赵诚、奎璧、乌兰夫为代表的内蒙古青年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蒙藏学校联合建立第一支中国共产党党支部,通过创办校刊大力弘扬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进步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奠定基础;大革命结束后,王若飞、吉雅泰等同志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引导先进青年加入共产党,为后续的土地革命工作积蓄充足的人民力量。1948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代表着内蒙古人民不卑不亢、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其三,红色艺术。红色艺术主要集中在具备内蒙古民族风情的舞蹈及音乐上。

二、内蒙古红色文化教育功能探析

内蒙古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时期,但同时又蕴含着超越时代的精神内核及价值传承,不仅反映着革命先辈坚韧的革命意志及高尚的爱国情怀,更发扬着对高尚人格及理想信念的追求,这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完全切合。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下,青年人思想道德素質水平亟待提高,发展内蒙古红色文化教育功能,对当代青年个人发展及社会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理想信念教育功能

理想信念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灵魂支柱,也是其思想观念的意识基础,更是在面对困境进行行动和抉择的思想依据及价值观发展的逻辑起点。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青年人生活品质及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生活观念也由勤俭刻苦、努力拼搏转变为拜金仇富、物质享受,致使绝大部分青年人的理想信念呈现出庸俗化和物质化的特征,甚至出现错位及缺失,进而为我国的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内蒙古红色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对理想及信念的坚持。这种坚持并不因时局的变化与环境的艰险而动摇。在革命时期,革命先辈舍弃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以坚定的理想及信念,迈向崇高的革命道路。通过对革命先辈的革命事迹进行解读,不难发现,革命先辈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下,蕴含着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期盼与向往,涵盖着对人生价值及意义的崇高信念。因而发扬内蒙古红色文化,有利于提升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信念,促使其树立坚定的理念,迎接新时代下社会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挑战。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挥了支持作用。其中,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发展丝绸贸易战略,为共同繁荣国际经济、文化、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渠道。当代青年人唯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才能为我国迈向国际,发挥国际主导作用奠定基础。

(二)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先进的文化形态是国民道德水平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内蒙古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市场经济建设的有力保障。其所蕴含的思想道德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各族人民在战争时期逐渐形成并升华的思想道德理念,是以集体主义、民族团结、爱国主义为主体的思想道德品质。革命先辈在艰苦的革命中将自身的价值理念同民族、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体现出传统道德、热爱民族、大义凛然、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及爱憎分明的道德理念。内蒙古红色文化所隐含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态的有力体现,对引导、教化当代青年人具有关键的社会意义。在目前教育体系中,我国大部分院校局限于应试教育的窠臼中,过于重视理论课程的传授及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完全忽视对传统道德品质的培养工作。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及初高中逐渐引入素质教育体系,却难以形成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的道德培养体系。

(三)健康情感教育功能

情感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行为处事的主要影响因素。积极健康的情感不仅是推进人健康成长的条件,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前提。拥有积极的情感,才可有效推进人不断认识真理、追求真理、实践真理,并根据真理的需求不断完善自我,规范自我。然而健康情感的培养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教育及熏陶。在内蒙古自治区,英雄事迹、革命历史中所呈现的革命情感俯拾皆是,包括坚贞爱情、浓郁亲情、军民情、战友情以及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革命情谊。在新形势下,我国青年在情感养成层面存在着严重不足,部分青年无法有效控制不良情感,导致事务处理漏洞百出,情绪激动难以控制,从而引发诸多的社会治安事件,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安定及发展。而社会活动层面,当代青年爱情基础薄弱,闪婚闪离现象频发。亲情冷漠,青年与父母沟通频率低下,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有33.4%的青年人每周与父母有效沟通次数不足10次。其中有11.34%的青年人因在外地务工或求学,对亲情认同感严重不足。因而,推行内蒙古红色文化,能够极大地改善以上情况,通过培养当代青年健康的情感,积极引导青年投身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中,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效助力。

三、内蒙古红色文化教育功能实现路径

(一)发展内蒙古红色文化旅游业

弘扬内蒙古红色文化,渗透教育功能应避免传统照本宣科、教条化的宣传手段及方式,而应该结合当地青年心理发展特征,从时代发展脚步出发,以满足青年精神文化需求为主,逐一为当代青年渗透红色文化精髓。内蒙古红色文化历史悠久,具有大量革命遗迹及历史纪念馆,深入挖掘内蒙古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价值,有利于内蒙古红色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红色文化教育功能渗透。因此,当地政府应结合希拉穆仁草原、银肯响沙湾、成吉思汗陵及响沙湾等内蒙古特色旅游景区与红色革命遗迹之间的联系,通过减免政策,引导青年在享受内蒙古自然之美的同时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使青年全面了解内蒙古地区的革命情怀及革命精神。例如在响沙湾旅游景区旅游时,导游应引导青年们进入红色文化遗迹,通过现场讲解将内蒙古红色文化传统、历史知识及革命先辈情怀讲述给当代青年们,引导青年们对内蒙古红色文化进行思考,最终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二)加强网络媒体的教育渗透功能

内蒙古红色文化的情感及道德教育功能应以文艺形式为载体,通过情感感染,全面宣传红色文化理念,达到育人的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代青年生活娱乐方式发生巨大的转变。首先,在影视领域,尽管受我国相关部门审核制度因素的影响,国内红色题材作品如雨后春笋,不断丰富着国民的视听体验。然而,仍存在极大部分脱离历史、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影视作品,严重影响着我国青年人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与认识,不利于红色文化的全面弘扬。因而,相关部门应统筹制作红色题材影视作品,严抓质量,以突出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充分展现文艺作品的艺术魅力,以此从文化角度影响当代青年人的价值观、思想品德、情感塑造,真正实现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其次,在互联网领域,相关部门应结合主流媒体平台、大力宣传红色文化,积极探索互联网网民活动规律,提升红色文化宣传效率。

(三)增强高校红色文化的宣传工作

高校是内蒙古红色文化宣传的主要阵地,通过高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略到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及传统,发挥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响应红色文化教育政策。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可在内蒙古革命遗迹所属区域,建立以红色文化为主的地方型高校。在校园基建中,全面渗透内蒙古红色文化元素,营建出具备民族风情的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享受着内蒙古红色文化的熏陶。其次,在思想政治教学环节,内蒙古高校应充分收集当地红色文化历史资料及事件,结合教材或人才培养体系,整理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红色文化教育案例。教师在讲解相关理论点的同时,可及时引用相关历史事件作为案例,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内蒙古红色文化的情感教育、品德教育、信念教育的功能。此外,可根据革命地区红色文化弘扬程度建立红色文化节,以结合内蒙古当地民族风情为主,激发当代青年学生的红色文化热情,全面发挥内蒙古红色文化的教育效用。

四、结语

内蒙古红色文化具备直观生动、内容丰富、受众面广、感染力强等特征,与当代青年教育相结合,既符合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及目的,又有力地发扬及传承了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两者结合既是时代的创新,也是历史的需求。发挥内蒙古红色文化教育功能,需要对革命遗迹、革命文献及相关文艺作品进行充分的开发、认识、利用及保护,以此构建独具民族特色的内蒙古红色文化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当代青年教育功能
论网络环境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当代青年社会责任品格的培养研究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及实施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青年公益活动
“一带一路”与青年社会责任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