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价值观

2019-08-27杨东海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史料时空观念

杨东海

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文科课程,不单单有历史知识的传授,也夹杂着地理、政治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帮助学生把握時空、人地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契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由历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充分掌握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史学价值观,我们称之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版)》将学科素养作为学科课程重要的目标,并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今天仅对初中历史教学涉及较多的三个方面阐释一点自己的见解。

一、时空观念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实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同时历史也在一定的空间发生,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构建历史时空,整合历史信息,把对历史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可以从地图、文献史料、视频等资源载体,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细致、具体地进行。多媒体的使用有效的弥补了原来单纯使用教材、挂图的立体不足问题,使学生对空间的概念更清晰了。

二、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在真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和评判的能力和品质。传统历史教学重视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则需要在此基础上更为强调过程性知识的引导。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材料论证历史问题,增强其历史分析能力,进而使他们养成严谨的思辨意识和思维品质。

另外,历史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增强教学能力。历史教师应深挖教材,精心打磨教学设计。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充分挖掘历史材料,做到史论结合,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三、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意识和精神;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财富,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形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现阶段初中的历史教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注重以人为本,符合当代学生心理、生理、思想发展特点以及认知水平。作为初中的历史教师,应当对教材中宝贵而又生动的教育资源进行深挖,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例如: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既粉碎了美国的战争企图,同时也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用事实说明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样构筑历史知识的立体结构体系,从深度和广度上研究历史现象。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长期有意识地这样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努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尊重每一个个体,协助学生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历史核心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史料时空观念
跨越时空的相遇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钓鱼的观念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