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影寻踪

2019-08-27孙晶岩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影人皮影戏皮影

孙晶岩

秦岭是一座富山,植被茂盛。古代長年的军事活动,使秦岭脚下的华州成为各地能工巧匠交流技艺的场所。发达的制革、竹编、铁器制造工艺、开放的艺术氛围,古老的文化积淀催生出皮影戏艺术这朵灿烂的奇葩。

华州皮影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华州是中国皮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渊源可追溯到汉代。皮影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启蒙、萌生、初步形成、繁盛、改革创新传承发展五个阶段。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就有很多表演皮影戏的场景,皮影戏以其艺术魅力,在民间广为流传。

皮影戏表演要在灯光下的布帐后面,由表演者操纵用兽皮雕刻的影人配以唱白完成。舞台可在巷道庭院、室内室外都可搭台演戏。室外搭台用料简单,一般可搭在两张方桌或一辆大车上,基本材料是木椽、木板、芦席等。室内搭台更为简单,只用几张方桌即可,简便灵活的演出形式,深受老百姓欢迎。

演出以五人组成,称为:前声、签手、上档、下档、后槽。“前声”主唱生旦净末丑各行角色,兼使月琴、手锣、堂鼓、尖板,另有帮签手之责;“签手”以操纵影人的动作为主,配合音响效果,兼填白对话;“上档”拉二弦、司铙钹、唢呐、长号,兼填白帮腔;“下档”拉板胡,兼安装拆卸影人;“后槽”司钩锣、碗碗、梆子、战锣。五人分明确,演出时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皮影戏唱腔早期为老腔,又名满台吼、拍板调,剧目以楚汉故事为主,腔调高昂粗犷,演至高潮时全台演员齐声吼,以猛击木板而合之。久而久之,人们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碗碗腔皮影应运而生。碗碗腔又名时腔,剧情多以言情故事为主,重在一个婉字,其腔调刚柔兼济,清丽典雅,长于抒情,绕耳不绝。造型丰富优美,雕刻细腻多变,染彩绚丽多姿,唱腔婉转动听。

华州是中国戏曲皮影戏艺术最早的源头之一,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以及淳朴敦厚的民风民俗,这些都为皮影戏艺术的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华州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华州皮影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以民族风惊艳了世界。华州皮影戏演出传承人和皮影戏雕刻传承人大约有60余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演出传承人12人,雕刻传承人代表6人,代表人物有潘京乐、魏振业、张华州等。我观看过华州皮影戏《卖杂货》《张连卖布》《细老汉》《招夫养夫》,对这种接地气,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十分欣赏。

皮影在中国影响广泛,我参加红楼梦艺术节时,在北京曹雪芹故居观看过皮影表演。我到母校北京市西苑小学讲课,发现母校的美术课教皮影雕刻,母校赠送给我的礼物就是学生们亲手制作的皮影,图案是两条红鲤鱼簇拥着一个福字,十分喜庆。上款写着“北京皮影”,下款写着“西苑皮影社”。

皮影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州作为“中国皮影艺术之乡”享誉海内外,我喜欢华州皮影,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影人皮影戏皮影
指间功夫
有趣的皮影戏
有趣的皮影戏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诡异的屋内“怪影人”
皮影的来历
老皮影渐显投资价值
安康皮影
影人漫像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