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作品的寓意性在题材上的表现
2019-08-27胡洁陈克义
胡洁 陈克义
摘 要:常玉作为一位旅居法国的华人艺术家将中西方艺术融合并转换为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寓意性成为其作品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同时被赋予各种内涵,不同题材的选择也是艺术家思想、意志和情趣的反映,常玉正是凭着自己的创作感悟,融入内在思想感情,创造出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上的无限可能。
关键词:常玉 题材 寓意性
常玉作品所涉及题材可分为三类,分别为裸女题材、静物花卉题材和动物风景题材,富有隐喻,无论哪种题材都给人一种肆意而为的率性,其简化的造型、书法式的线条和兼融东西的色彩是由他儿时私塾教育、留学经历、文人性格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独特艺术风格——“常玉风格”,下面就分别从不同题材深入了解常玉艺术所表达的寓意性。
一、先锋现代性与母体文化
女性形象在与艺术作品中常常被赋予各种喻意和象征,也是艺术家们尤为喜爱绘画的题材之一。常玉的裸女画现代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的成分——题材和精神实质。一方面题材上,当时中国正处于对裸女题材争议极大的时期,远在法兰西的常玉视觉经验上吸收并运用裸女題材无疑体现着常玉艺术的先锋性,这也是常玉最早成名的主题之一与其重要风格代表。另一方面常玉艺术的精神实质,在于他运用创新的时尚绘画风格和中国传统图式的精神融合再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女性裸体本身是具有一种生命力和潜在发展空间的暗喻,旅居法国的常玉并没有以象征法兰西女性形象的玛丽安来作为精神实质,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所表现,初到巴黎的他在大茅屋画院惯用速写的形式勾画人物练习,用毛笔勾画人物形象引来围观和受捧。常玉擅长这一西方传统绘画题材,并将西方现代性和中国传统写意性相互融合,它们之间并不矛盾,现代派主张对绘画做减法,删繁就简,无论是印象派、立体派、抽象派都是在造型上做到最简化;中国传统写意风格表达出一种逸笔草草,意味深长的精神,两者有着相似的理念。常玉用现代的表现方法,结合中国画的技法和媒介,形成西画和国画结合的风格。邵洵美在《金屋月刊》中有这样描绘的:“我们的世界是要求肉的;我们要求跃动的线条,活的线条。……幸好我们这个时候还有个常玉留在巴黎。……他每一条线条的灵活确能使人们的心跟着一同急跳起来。……知道这里面有的是生命,有的是力,是活的罗丹的雕刻”。常玉从上个世纪到如今其艺术影响力颇具先锋性,这也是将常玉置身于现代艺术当中的原因。
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常玉始终都能将这种母体文化在画作中体现出来,中国传统文人画常通过风景来展现人之精神,包括山水、花鸟等都寄情于景,强调“情”与“意”,因为不寄情,画便呆滞,不求意,画则空泛,中国画线条笔法连贯意为酣畅淋漓之感,所绘花鸟、山水之精神意为天人合一展现自然之气,这种线条、气韵的运用更是常玉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深远的亲缘关系。
在常玉不少作品中都可发现民间符号元素的运用,常见的有传统“盘长”符号,这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吉祥美好祝福的象征,有铜钱符号样式,形状为圆形方孔,寓意为“外法天,内法地”,古钱又称泉,泉与“全”同音,寓意着完备、圆满。这些常见的吉祥纹样,反映出人们求全求备的心理、富贵双全的殷切期许,而常玉对民间元素的运用更是来自他血液里不可磨灭的传承,抒发了一个漂泊在异国他乡浪子浓浓的思乡之情,他一直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解读对待远在东方故乡的情感并将其融于自己所有题材中。
二、静观万物的文人品格
花卉图式的题材贯穿了常玉的创作,中国人对花卉的审美是华夏几千年来一直都有的一种态度和习惯,自古有 “梅兰竹菊”四君子,还有众多花卉种类也纷纷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为画者所爱,赏花同时还对不同花卉赋予不同脾气与性格,在古代先哲们的思想影响下中国人从不将人与自然对立,从花卉中反映出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共生、天人合一的文人理念。而常玉花卉作品,大多是素为淡雅品质的梅兰竹菊这种中国古代文人喜乐的题材为选择,鲜于涉及玫瑰、百合这些西洋植物,笔法上可以明显看到虽是使用油画媒介却在枝干中显露中国传统书法用笔,苍劲有力,背景大面积的平涂颇似中国画的留白运用,黑白的划分透露着中国禅与道的现代美感,这些都彰显着常玉身上中国传统文人画气节。
任何艺术形象都不应该是刻板的复制与再现,而是需要艺术家融入自身浓厚且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悟进行主观的创作,常玉将传统生活的美好回忆寄情于花卉主题创作上,值得一提的是在常玉有些花卉作品中会看到不同种类花卉瓜果的“嫁接”,不分“四时”的瓜果出现在同一盆栽中,本应令人感到错综感,却在作品中感受到幸福美好祥和的愿景,另一方面常玉也表达了一种对时间的隐喻,时间流逝的暗示。花卉早已作为常玉的自我观照与追求了体现生命美学的一种方式了。在当时中国社会背景下,艺术家们纷纷挣脱外来文化的冲击寻找自身的定位和出路,而常玉一如坚持他自己的艺术追求,以绘画作为兴趣,而不做谋生之资,只注重抒情寓意,不看人脸色,清高自负,没有民族忧患的意识,没有满腔热血的抱负,随性而为,追求自由,向往着诗画相融的中国文人画意境。常玉如同中国古代文人般清逸寡欢,不谈钱,认为俗气,而且有辱文人清高的人格品质,但可以互相赠予,以示友情。古代文人的形象附着在常玉身上再联想到他那些盆景花卉,好似跟着常玉一同清高起来了。常玉所画盆景众多,形态各异,有绮丽的繁花,有苟延凋零的残枝,但他自己更像这盆景,一盆开在巴黎花圃中的东方盆景,在盆景题字处可以看到他时常反复题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的名句,是艺术家自身品格和气质的自我表达。常玉凭借着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将“画无定法,似与不似”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蕴以平面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孤独寂寥的画中兽
说到动物题材,中国历来总是可以在动物画题材上映射出深深的寓意。以鹿为例,中国北魏时期壁画《九色鹿舍己救人》就描绘的是神鹿救人故事,也在中国艺术中堪称经典,鹿角在民间传说中是辟邪之物,印度佛教中鹿是祥瑞和美丽智慧的神圣动物形象象征,西方圣诞节中圣诞老人的拉车即为驯鹿,他们则认为鹿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如此鹿衍化为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一种象征,再看常玉笔下的鹿,温柔羞涩,像极了一位女性角色,台湾作家林奕含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封面即采用常玉一幅动物题材作品《小鹿》,结合这篇小说内容讲述的是少女长期遭受补习班老师性侵的视角来揭露社会中人类皮囊下隐藏的邪恶欲望,《小鹿》画面整体粉调,是一种充满温柔与脆弱的粉,鹿折腰造型更像是一个受伤女性既害怕又带有反抗意识,这点上常玉的鹿与小说作者在精神内涵上达到了某种共识。马也是常玉喜爱的主题之一,有嬉戏的双马像极了情人恩爱的鸳鸯,有散发一丝忧伤的单马游荡在浩瀚天地之间,让人充满无限遐想,马对他而言有很多特殊的含义,首先中国人自古对马就有感情,中国最古老的风俗画中就常采用马的题材,马与常玉儿时的记忆相关,父亲就是以画马和狮子闻名于家乡的,少年时看北京马戏团表演也是生活娱乐来源的一部分。同时,常玉在法妻子玛素的发音与“马”近似,经历过短暂的婚姻后能发现常玉晚期动物题材马的形象不在少数,在这些历史中回看画作观者也能带有不一样的自身情感去回味,好的作品一定会让人产生联想,我想在常玉简单造型下的动物风景画驻足多久都会别具一番风情。绝笔之作《荒野中的小象》中,那只在无垠的黄沙漫道中奔驰在天地之间的小象,他会指着这只动物说:这是我。他用动物来自喻其无限孤独、寂寥的内心世界,将动物拟人化,故可以说常玉擅长借用动物形象来表达内心情感。常玉的雕塑也很有意思,以动物题材为主,沿袭他一贯极简生动的风格,满满的生活情趣和现代色彩,独具耐人寻味之感。
我们能在这些动物风景作品中感受苍茫大地,渺无人烟,古道绵绵的苍凉情景,无边空旷的苍穹,只见那无垠大地上渺小如沧海一粟的动物,出现过马、豹、鹿和大象等,它们在嬉戏、缓步或急行、深思或徘徊,还有天上一盏弯弯的新月,可能是故乡,我们不知,不知它们来自哪,又要去往何方!在有限的形象中使观者有无限想象的可能,晚年的常玉是真正体会到了从自然万物中体验生命之美的精神和生存美学的经验。
结语
常玉作品如今不断被重视出现在大众眼前,台湾服装设计师周裕颖在国立历史博物馆联名的纽约时装周官方推出2018春夏系列《遇见常玉MEET SANYU》并进驻汇集华人设计师展售平台的诚品生活店铺,使整个空间充满浓浓的常玉风情;台湾家居设计品牌打造常玉系列家饰,裸女图像的曲木椅、托盘艺术饰品等;在“细看常玉”展览中,音乐人陈粒通过常玉展览来想象常玉的房间跨界创作出专辑《在常玉的房间里》,无论常玉艺术的出现是在拍卖市场上并创造华人油画神话还是出现在公众眼前,每幅作品的图式形象都饱满深情,每类题材也都暗喻着无限的情感,所以当常玉艺术衍化成一种标签能在艺术市场上“打得火热”定是离不开其作品独立的寓意性的,一方面代表着大众的喜好;另一方面与艺术家个人艺术成就和表现意义上的价值归属是分不开的。常玉以这种借鉴西方经验进而融合中西的艺术形式成为20世纪乃至当下艺术家的聚焦点,不仅是近现代中国美术发展的趋向,更是一个时代和民族的课题,提起常玉这块“璞玉”,“裸女、盆花和动物”定会浮现眼前,这也将会是其永恒不灭的主题。
注释:
顾跃. 常玉艺术研究——兼及中国美术的现代性[D]. 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08.
王美艳. 中国传统画法之新变——论常玉裸体艺术东西方绘画之综合性[J]. 设计艺术研究,2017.
邵洵美. 近代艺术界中的宝贝(第1卷)[J]. 金屋月刊, 1929(3).
顾跃. 常玉[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