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向的低年级童谣妙用

2019-08-27侯丽娜

课外语文·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童谣教学策略

侯丽娜

【摘要】近期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在此牵引下,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本文将列举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采取“童谣游戏、童谣律动、童谣创编、童谣与绘画相结合”等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兴趣培养语感、教会学习方法、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提高低年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核心素养;童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儿歌童谣具有韵律性、形象性以及再加工性,是儿童在低年级这个生命阶段的最佳营养。在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向下,让童谣服务于低年级语文教学,笔者在拼音、识字、写字三个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

一、童谣夯实拼音基础,激发兴趣培养语感

广东地处方言区,启蒙阶段教给学生一个标准读音十分重要。而语文的外延就是广阔的生活,我们从儿童校园生活取材,将童谣与游戏、律动融入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指导字音拼读,同时又能让语感鲜活、深刻地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一)辨音

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直以来是拼音教学的难点。此处教学中师生互动游戏诵读童谣:

平翹舌音、前后鼻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呈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进行多次练习,同时童谣内容对一年级入学校园生活进行了积极的暗示和引导。 

(二)辨形

声母b、p、d、q的字形相近抽象难辨,而低年级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此时巧编童谣:左手OK,b b b,小b倒立p p p;右手OK,d d d,小d倒立q q q。

瞧,枯燥无味的符号,变成了有趣的手指律动操,在韵律中降低了识记的难度,孩子们用手比画着,诵读中学会了区分四个形近声母。这样贯通语文与生活,学生的语感越发鲜明、敏锐而独特!

二、童谣唤醒多样识字,创新思维习得方法

我们以“一首、一句、一字” 童谣的独特视角唤醒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多样识字。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编一首生字童谣,以读促识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而平时的阅读教学也是帮助学生识字的重要语言环境。教学中我们挖掘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整理、创编生字童谣。

首先大量搜集含有本册生字的儿歌、童谣,按照生字出现的顺序列入单元诵读篇目。同时课题组老师整理与单元主题相近的童谣范本,将剩余的生字巧妙编排其中。学生通过生字童谣的诵读、感知、体会,对童谣有了美的认识,一首首生字童谣就从孩子心中飞涌而出。例如学完一年级下册第9课《两只鸟蛋》、第10课《松鼠和松果》学生创编的生字童谣:

一首首生字童谣,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巩固了识字,使生字学习不再变得枯燥乏味。

(二)创编一句童谣,区分形近、同音字

因为心理认知水平有限,小学生一般对形近、同音字缺乏精细的分析和比较,所以在学习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借助创编童谣进行区分。例如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中“喝、渴”两个字的教学中,创编童谣:有口才能喝,有水才解渴。再例如一年级下册21课《称象》中“像、象”两个字创编童谣:象、象,大白象,鼻子像根擀面杖。一句简单“童话”即达成形清、义明、音准的识字目标。

(三)创编一字童谣,明晰字理

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谜。我引导学生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联想,将字还原成画,由形显义、知音,创编识字童谣。例如一年级下册第6课 “笑”字、第15课“哭”字,学生识字童谣作品如下:

“囧”是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而其本意并非如此,二(1)班陆思彤同学创编的“囧”字童谣,让我们也豁然开朗。

三、童谣指导趣味习字,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指导练字时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笔画、偏旁、部首、结构,机械重复点、顿、起、行、收等写字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童谣为学生掌握书写技巧,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一)童谣写美基本笔画

1.横有短横和长横。

短横:轻轻起笔斜斜上,短短收笔出肚子。

长横:大海涨潮平稳推进,左低右高回锋收笔。

2.竖分悬针竖和垂露竖。悬针竖似一支箭,垂露竖似火柴棒。

3.撇有平撇又称短撇、竖撇、斜撇。并边写边说童谣:微风小旗扬起角(竖撇)、轻风小旗展开腰(斜撇)、疾风吹过飘直了(平撇)。

画小旗后在田字格中练习笔画,边写边默背:“撇向左下行,行笔重到轻,弯度要准确,长短要适中。”

4.捺的书写要“一波三折”,一年级的孩子经常写成直直的小木棍。我创编儿歌:斜捺宝宝淘气伸脚,平捺宝宝滑梯玩闹,一波三折起行收好。

(二)童谣掌握汉字结构

独体字:爱美字宝宝有腰线,字宝宝穿裙不落地。

左右结构:生字宝宝懂谦让,偏旁收窄部件宽,左小右大左偏上,左右相同右边展。

上下结构:大头字宝宝不能要,宝宝戴帽有讲究,部件展要戴大帽,部件收要戴小帽。

半包围结构:半包围宝宝包一半,肚里部件突半边。

品字结构、相同字组合:双生宝宝骑高高,上面收来下面展,三个宝宝叠罗汉,左下谦让右下展。

综上列举,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童谣的妙用让课堂鲜活起来,一节节语文课就像一个个充满了神奇与未知的万花筒,让学生兴致勃勃渴望探求。童谣走进课堂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猜你喜欢

低年级语文童谣教学策略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绘本应用于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低年级语文课堂应当重视信息媒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