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和信陵君生年探究
2019-08-27邢素芝汪建飞
邢素芝 汪建飞
摘要: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和信陵君出生年份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至今亦无学者专门考证。笔者通过对部分相关文献(著作、学术论文及网络文章)的阅读与研究,初步推断孟尝君和信陵君生年大约分别是前341年和前296年。
关键词:孟尝君;信陵君;出生年份;史记;先秦诸子系年
近日闲暇阅读历史书籍,其中战国四君子激宕传奇的人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便想着要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平过往。当然,作为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我还特别地想知道他们的生卒年份,如此这般才觉得更有真实的历史代入感。奇怪的是,《资治通鉴》中对四君子卒年时间都有清晰的交代,却对他们的出生年份不曾提及,留下了悬念。
在这个快餐盛行的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随着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互联网来查询。于是我便很自然地“百度”他们的资料。果不其然,2000多年前的四君子在今天依然倍受人们关注,在互联网上有超强的存在感,显示度绝不逊于任何一个当下的“网红”。2019年6月24日在百度平台上,以四人封号为主题词进行搜索,结果分别为:孟尝君6700000个、平原君5510000个、信陵君3160000个、春申君3920000个。
然而,十分遗憾的是,在如此海量的大数据中,当我试图进一步检索挖掘出四君子的生年时,只找到了平原君和春申君的出生年份,而孟尝君和信陵君的出生年份却是两个“?”。看来,孟尝君、信陵君二人的生年至今还是个谜。好奇心驱使着我要进一步去探究,搞清楚这个问题。
一、探究的方法与路径
从“百度”中搜索的海量数据不能回答“孟尝君和信陵君生于何年?”的问题,看来,互联网、大数据还不是万能的。接下来笔者又查阅、研读了有关书籍。其中包括《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以及钱穆先生撰写的《先秦诸子系年》,还有孙毓修编纂的《信陵君》等小册子。期盼着能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然而并没有,看来此路不通。
接下来,笔者通过知网(https://www.cnki.net/)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以“孟尝君”为主题词,在知网数据库中共检索出713篇文献,最早的一篇文献“《冯谖客孟尝君》译文”发表于1956年[1]。这些文献除了主要以“孟尝君”作为研究对象外,关联的主题还有《史记》、《战国策》、王安石、司马迁、平原君、封建社会等;其中期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是671篇,硕士学位论文12篇。而以“信陵君”为主题,在知网上共检索出339篇文献,最早的一篇文章发表于1955年,题目叫“略谈司马迁现实主义的写作态度”[2]。同样,这些文献大多数是以信陵君为中心展开研究和讨论的,关联的主题则主要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郭沫若、《魏公子列传》等;其中期刊上刊载的文章320篇,硕士学位论文3篇。另外,在上述两组文献群中有25篇文献是把孟尝君和信陵君都作为主题来研究的。
浏览了这些文献,发现其中并没有专门考证孟尝君和信陵君生年的作品,哪怕是作为一个小标题来研究也没有。我愈加好奇,战国四公子中的孟尝君和信陵君,一个因“鸡鸣狗盗之雄”[3]、“黑社会老大”[4]而毁誉,一个以仁而下士、忠君爱国而扬名[5],这么两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重要历史人物,今天虽然不能说家喻户晓,但凡有一点历史知识的炎黄子孙都会对他们略知一二。为什么两千多年了,那么多文人政客对他们议论纷纷,其中不乏华美的篇章,但是就没有人能搞清楚他们出生在哪一年,究竟是历史学家们的疏忽,还是这个问题太微小,不值得考究?抑或是这个问题本身无解?
接下来,笔者从上述千余篇文献中选择了几十篇关联度较高的文章,进行较为细致的研读,发现了一些线索。比如,赵晋的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战国四公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章首,交代了四君子的生卒年份,写明孟尝君和信陵君的生年分别是公元前344年和公元前295年[6]。不过,他也不敢肯定,所以在叙述前加了一句“据学者考证”。让人迷惑不解的是,论文中并没有标注到底是据哪位或者是哪些学者的考证。通览全篇,其余部分对四君子的生卒年份再无述及。如此突兀、孤立的描述,总让人觉得心里不踏实。
不过好在我们终于有了这样一个参照系,姑且认为赵晋提及的孟尝君和信陵君的出生年份是正确的。接下来,我们可以从稀罕的史料和众多的研究文献中,寻求到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抑或是错误的。
二、孟尝君生年探究
只要看过《史记·孟尝君列传》的人,一定对其中一件事情过目不忘,那就是“田婴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太史公在《史记》中记叙了上百位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历史人物,但能明确地告知我们某个人物具体生日日期的,却十分稀罕(笔者还没有通读《史记》,故不敢断言是否唯一)。问题是,有了生日日期,却没有出生年份[7]。
首先,我们不妨从其父田婴的年龄大致判断一下孟尝君的生年范围。据考证,田婴大约出生在公元前376年。田文(孟尝君)只是他40多个儿子中的一个,而且是贱妾所生。按常理,先有妻后有妾,则很大程度上田婴应该是在20岁以后才得田文,也就是说,田文的生年只能在公元前356年之后。有人甚至揣测,田文是田婴的第40个儿子[8],如果这样,那他的出生年份显然又要向后位移。
公元前341年齐威王时期,田婴作为副将,与田忌、孙膑一起參加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马陵之战”[9]。这一年,田婴大约36岁,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不妨大胆地假定,田文就出生在这一年。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当时的社会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所以,“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父权夫权在家庭中是至高无上的。田婴作为一家之长,有绝对的话语权,肯定是说一不二的。他说的话,连正室的妻子也不敢违抗,何况一个“贱妾”呢?可是,这个贱妾不但没有服从田婴的命令,却偷偷地把田文抚养长大[10]。
假设当时田婴居家没有外出,即便不与田文的母亲朝夕相处,也一定会隔三岔五地去看看她,尤其是在她坐月子期间,这是起码的人之常情。如此,田文的母亲想偷偷地抚养刚出生的婴儿,肯定是难以做到的。而田婴恰好在那年外出带兵打仗,从而给了田文母亲极好的机会。我们不难想象,田婴作为马陵之战的副将,身在异地他乡,客观上不可能知道田文的生养情况,主观上他要为战事操劳,哪还有什么闲心去管五月生的孩子还在不在家中抚养。
晁福林[11]在“孟尝君考”中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孟尝君的一生,虽缺少孟尝君生年直接表述,但根据文章内容大抵可以推断出来。该文指出,“孟尝君于齐威王三十三年(前324年)被召请为魏相,其时孟尝君初出茅庐,若是时其年龄定为二十岁左右。”依此可推测孟尝君生于公元前343年,比前文笔者的推断早了两年。换句话说,如果孟尝君生于公元前341年,则他在虚龄18岁的时候就担任了魏相,感觉不太合常规。但据《先秦诸子系年》卷三描述,田文初相魏在襄王初年,也就是公元前318年[12]。生于公元前341年的孟尝君已经24岁了,作为青年才俊,这时担任魏相年龄已经不是问题了。
三、信陵君生年探究
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四君子中素有贤称、为后世广泛褒奖的达官贵人。毋庸讳言,信陵君能声名远播,流芳千古,太史公应该记头等功。他在记叙信陵君时情有独钟,说他是信陵君的粉丝一点也不过分。且不说他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口口声声地呼唤了147声公子[13],就是在《史记·六国年表》中,他记录的信陵君的条款有4条之多,明显地多于其他三君。而且,他还专门去大梁考察并祭拜无忌公子。末子还不忘告诉大家,汉高祖刘邦也很仰慕无忌公子,“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长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这是其他三位君子所没有的经济和政治待遇。太史公对信陵君如此浓墨重彩,却没有告诉我们无忌公子生于何年。有学者认为,“魏公子列传”主要采用采集来的民间传说写成[13]。也就是说,司马迁在撰写魏无忌的故事时,缺少第一手史实资料,所以,他不知道信陵君的生年亦是在情理之中。
《先秦诸子系年》是钱穆先生最为重要的学术代表作,对战国史的研究贡献尤大[14]。他在序言中说:“余之此书,上溯孔子生年,下逮李斯卒岁。前后二百年,排比联络,一以贯之。”[12]此书着眼广泛,对于先秦诸子,无不一一详考。钱穆先生关于先秦诸子的生卒时间和事迹的考证结果,基本上都被专家学者和普通老百姓所认可与接受,后续的不少相关研究论文、文艺作品也都予以采信和引用。以战国四君子为例,该书从不同视角对孟尝、平原、春申3人进行了考证,书中“考辨索引”列出的与“孟尝君”相关的词条有9条,春申君7条,平原君2条。但是,却无信陵君的考证内容,且“考辨索引”中与信陵君相关的检索词只有“魏公子兵法”1条,而这兵书还失传了。只是在“通表第四”中,列出了信陵君受封、救赵、率五国抗秦、去世4件事情的年份,而这些条目与《史记·六国年表》是一致的,并无新意。
钱穆先生为什么没有考证一下无忌公子的来龙去脉,是无力去考证,还是有什么隐情,不想或不愿去考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确实有些不合常理。毫无疑问,战国四君子任何一位在先秦历史文化中都是抹不掉的话题,钱穆先生在《先秦诸子系年》中对孟尝、平原、春申三位也有所交代,甚至不厌其烦。唯独四君子中最让后人推崇、最具魅力的信陵君,他却失语了。不过,好在钱穆先生告诉了我们考年的方法与要求:“故考年者必先寻实事。实事有证,而其年自定,此易知之说也。为诸子考年者,当先定《六国表》,而后有所依据,固也。其次莫大于为诸子捃逸。”[12]我们不妨依据这样的理念和方法,探究一下信陵君的生年。
史料记载,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而魏昭王卒于前277年,也就是说,信陵君生年不迟于前277年。据戴建震考证,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平原君10岁左右[15]。也就是说,平原君约生于前308年。平原君赵胜是信陵君姐夫,其年岁应比信陵君大,也就是说,信陵君的生年应在前308-前277年之间。
《史记》中明确交代,信陵君是魏安釐王的弟弟。“魏安釐王元年(前276年),封弟公子无忌为信陵君。”有学者指出,魏王给无忌封号的原因,就是想利用其豢养的一大批门人贤士的智慧与力量,来与周边国家特别是齐国相抗衡。就是说,此时无忌公子身边已经集聚了一批门客,不仅有影响力,还有战斗力。能够带领这么大的一个团队,而且要管吃管住,还得有好脾气,但凡一个年龄不到20岁的毛头小伙,一定是做不到的。也就是说,这时信陵君已长大成人,大约20岁左右。
程步在博文中(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008c 090102xuwq.html)描述:“五十岁左右时,机会终于再次降临。魏无忌二度合纵五国击秦,于河内大败蒙骜。”《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无忌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这一年是前247年,据此也可以推断魏无忌生于前296年左右。这个时间与赵晋在他的学位论文中所给出的时间公元前295年十分接近了。
综合上面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初步确定信陵君的生年大约在公元前296年。
四、结语
笔者初步推断孟尝君田文约生于前341年,而信陵君魏无忌的生年大约在公元前296年左右。
因为探究的是两位战国时代人物的生年问题,笔者很自然地联想,这两位风流倜傥的人物在世的时候,有没有谋面?按照前文述及的时间谱系,可以知道,当信陵君刚到18岁那年(前279年),风烛残年的孟尝君在孤独挫败中绝嗣而亡。正可谓,“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可以肯定的是,少年的无忌公子,一定会对威名盖世的孟尝君息吸景仰,把他当成偶像,作为自己时刻学习的榜样,并最终成就了自己出类拔萃的千秋功名。然而我们在历史的故纸堆中,至今还没有发现二人直接交往的蛛丝马迹,或许,通过第三人平原君他们有过不多的交往。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疑点,对我们精准地考证他们的生卒年份一定大有裨益。
历史绝不是一笔糊涂账,也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不妨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无限地接近历史的真实,才有可能揭开历史的谜团。
参考文献:
[1]张莹.《冯谖客孟尝君》译文[J].语文学习,1956(09):28-29.
[2]殷孟伦.略谈司马迁现实主义的写作态度[J].文史哲,1955(12):10-18.
[3]倪有礼.一篇短小精悍的读后感——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J].语文学习,1980(02):28-29.
[4]宋洪兵.荀子眼中的孟尝君——兼及苟子与战国四公子之关系[J].社会学家茶座,2014(2):88-98.
[5]金祖涛.一个值得称道的贵公子——谈《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信陵君[J].语文学刊,1982(06):30-31.
[6]赵晋.战国四公子研究——以先秦两汉时期为中心[D].黑龙江大学,2016.
[7]杨朝明.试论孟尝君[J].管子学刊.1990(2).
[8]唐中云.父母请给孩子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童年——读《史记·孟尝君列传》[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02):78-79.
[9]王汝濤.齐魏马陵之战发生在马陵山补证[J].临沂师专学报,1992(1):52-58.
[10]郑杰文.田文考[J].管子学刊,1995(03):55-60.
[11]晁福林.孟尝君考[J].学习与探索,1997(04):131-137.
[12]钱穆.先秦诸子系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13]白化文.《史记》中的信陵君与张良[J].博览群书,2013(12):17-23.
[14]陈勇,秦中亮.钱穆与《先秦诸子系年》[J].史学史研究,2014(01):54-64.
[15]魏建震.平原君身世与任赵相考[J].邯郸师专学报,199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