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2019-08-27夏露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3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工匠精神融合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同时对高职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强调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机整合,但是先进社会,越来越少的人强调工匠精神,该种精神被极大的忽略,这对企业及个人的发展来讲都十分不利。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下,重视创新意识及敬业精神,企业才有发展的新鲜动力,必须深刻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如何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是广大高职思政教育深刻反思的问题。文章就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首先,对两者融合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总结了两者融合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两者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工匠精神;思政教育;融合

现代教育体系有很多部分组成,其中就包括高职院校。相比较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培养的是专业技术人才。广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同样肩负着社会生产的重担,同样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刚刚成年,其心智还不是很成熟,需要导师给予正确的引导,高度强调思政教育的开展,符合高职学生的思想发展需要。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其中也符合学生发展实际,本身就是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提供基础的环节,因此如何将两种能力培养的目标强有力的结合起来,使两种能力培养有相辅相成的作用需要广大高职思政教育深刻反思,强化完善。

一、工匠精神培养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的紧迫性探讨

“工匠精神”首先强调的是敬业,其次强调的是创新。敬业是一种工作态度,不仅有利于一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还强调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是单纯开展的,而是与具体需要结合起来,必须意识到时代发展的基本属性,完全了解的基础上,其他的工作才有可能。创新能力同样是广大高职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发展能力,因此必须强调该种能力的培养,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合二为一,推进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帮助社会主义发展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一)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两者有机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高度重视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化,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就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创新和实践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力量。对广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更需要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但是当前广大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重新审视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思政教育,工匠精神同样培养是高职教育活动开展顺利的关键

思政教育活动的展开环节同时融入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处于高职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值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正是正确三观形成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不稳定,稍有不慎就会被外界不良因素干扰,如果引导不及时,学生很容易走入歧途,因此作为思政教师,必须本着为学生的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强调一系列工作的展开,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养双效展开,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保驾护航,学生如同有厚厚的盔甲保护,今后的职业道路会十分顺利。

(三)思政教育过程正是展开工匠精神培养的好时机

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本身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而工匠精神强调在其中的开展是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需要,同时工匠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两者的有机融合,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帮助。

二、高职思政教育活动与工匠精神培养活动相融合是切实可行的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本身就有高度一致性,无论是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等都是统统包含在其中。因此,这两者之间的融合本身就是有利條件。工匠精神是现代社会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精神,同时也是一种“职业信仰”。任何行业,任何岗位都离不开工匠精神。广大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必须对自己的岗位足够热爱,本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开展每一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优势,才能够真正提升价值。现代社会存在的变数相当大,同时外界竞争也十分激烈,创新必须作为新时期工匠的人生追求,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强调创新精神的追求,本身就是对自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直接表现。

三、现代教育背景下,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途径

(一)强调高职思政教育基本职能的转变

促进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首先需要强调高职思政教育职能的转变。传统的高职思政教育将焦点放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上,而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极大的忽略。而高职思政教育的教育对象都是刚刚成年的学生,正是人生思想认知形成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强化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职能转变,同时还需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其中,让学生激发起对职业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成为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综合性人才。

(二)强调高职思政教育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教师是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引导者,高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养有机整合,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应该积极迎合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发展特征。开展思政教育一定要本着为学生的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展开,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概念及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其次,深入研究工匠精神,意识到工匠精神与思政教学理念存在的共同之处,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强调工匠精神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融入。

(三)如何实现研究目标的有机整合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实现有机融合,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目标的实现,保障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是一位有高素质的人才。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的共同之处就是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保障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符合社会大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在让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了解我国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道路,真正意识到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在潜移默化中对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职业技能,促进自身职业素养的形成。

(四)促进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融合氛围的营造

学生健康成长,学习不断进步,需要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实现,而工匠精神的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也是如此。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面对的校园文化,学习氛围,就业环境,这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及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很大的帮助。虽然不是每一名高职学生都能够获得理想的发展,但是理想的氛围能够增加其成才的几率。因此,为了保障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思政教育的有效整合,广大高职院校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例如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知识竞赛,给予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举办一些优秀工匠参与的讲座,让这些工匠讲述自身的学习经历,对学生学习热情及学习自信的见证有很大的帮助。

(五)重視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强调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强调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职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在每一节课程中都尝试着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知更为深刻,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同时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端正工作态度,有正确的工作认识,能够在具体的岗位中发光发热,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真正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为自己的行业服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培养的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的是真正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要具备的素质,这同时也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思政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正确的看待事物有很大的帮助。强调两者的有机整合,对学生自身发展来讲意义显著,因此,作为一线高职思政教师,需要从意识层面意识到两者整合的意义,然后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为学生毕业后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张密丹.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现代职业教育,2016(28):144-145.

[2] 米茹.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农家参谋,2018(3):166-166.

[3] 吴奇斌.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J].学园,2017(6):165-165.

[4] 林杰.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实现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2):196-197.

[5] 梅芳.试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散文百家:下,2017(9).

[6] 杨思熠.新时期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结合研究[J].考试周刊,2017(54):125-125.

作者简介:夏露(1984.05- ),女,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工匠精神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