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辅导员导师”融合模式探索

2019-08-27曾艳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3期
关键词:融合模式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曾艳

摘 要:就业指导工作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在高职院校出现之后,教育更加注重就业指导方面的研究,逐渐将其作为高校教育的公共必修课程,在高职院校办学的时候,毕业生从业情况和学校的办学效益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各个国家高等教育都逐渐重视学生就业指导情况。而能够构建更加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机制对当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存在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模式;分析研究

大思政是指思政教学中帮助学生成为思政教学和管理教育的重要主体,使得思政教育和全方位的育人系统整合在一起,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效果显著提升,当前“大思政”格局要求高校充分对组织优势和文化特色挖掘出来,有效构成比较有力的和系统化的思政教育,推动学校教育实施的时候能够积极探索与实践新的育人模式,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一、辅导员主要职能

在当前的大思政格局时代背景下,高职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针对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兼顾着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在当前的社会人才需求和用人单位岗位职责需求的条件下,面对着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相对缺乏的情况,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起着关键性作用。不仅要迎难而上,解决当下社会市场和高职院校之间人才不均衡的特点,也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能动性,践行双创教育。根据2014年出台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进行分析,除却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团和管理、健康教育之外,还要求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强化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对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及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能力,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的辅导人员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的教育教学中,可以有效的利用现在的新媒体传播手段对舆论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引导学生针对社会事件进行正确理性的判断,为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前景和创业环境,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效的分析和指导,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提升学生在创业中的创新能力。

二、辅导员导师制

导师制最早的时候是在十四世纪英国教育家提出的,在17世纪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等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中得以实施的,西方比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这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产物,由于其更加符合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我国也得到持续发展。近些年以来,高职院校对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和深化促使不同形式的导师制获取更加显著的成效,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点和自身专业内在规律促使“辅导员—导师”制得到构建和实施,对高职学生实施全面指导和关注,从而形成辅导员与导师统一性教育个性化引导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更好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辅导员导师”融合模式探索在界定的时候主要是指在当前思政教育受到关注和重视的基础上,明确高职“辅导员导师”融合模式实施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在这一基础上得到问题解决的对策和具体实践的方向。

三、大思政格局下高职“辅导员导师”融合模式的时代意义

辅导员本身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重要的力量,如果能够促使辅导员作用发挥出来,就能够较大程度上节约人力成本和教学成本,丰富高职院校相关理论内容,促使课题相关理论知识更加无完善。

本课题研究价值主要是能够有效细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辅导员导师融合模式在应用的时候,能够促使教育管理和师生联系等方面程度加深,在这一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情况,对以往单一教育管理模式加以改善,从而推动学生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点发挥出来,有效调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思想素质得以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四、高职“辅导员导师”融合模式的具体操作

(一)辅导员导师”融合模式中导师的工作职责

(1)开展专业理想和日常的思想教育

在高职“辅导员导师”融合模式下,导师的主要工作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展专业理想和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的教育过程中,受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学生接受信息主要依靠当前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复杂多样,有部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但是有部分对于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养成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而在融合模式下,作为和学生接触比较多的导师来说,着重的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观念,能够促进学生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2)开展专业技能教育

当前的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过于侧重对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忽略了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在当前的用人单位和社会市场人才需求过程中,主要是对就业学生专业技能的考察,因此在当前的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专业技能教育的重視,在融合模式探索下,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丰富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的市场竞争力[2]。

(3)开展就业、职业素质教育

根据社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分析,当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着眼高手低、职业素养缺乏等问题,源于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没有根据当前的社会市场人才需求的模式进行分析,因此在融合模式的教育教学下,导师要根据当前的社会情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通过对当前的行业前景进行分析,让学生熟悉所学专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其次为学生分析在就业过程中岗位的职能要求,让学生熟知在就业中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让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能够对自我的能力有一个准确的判断[3]。

(二)“辅导员导师”融合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更新考试理念,创新考试制度

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对学生的测试还只是停留在最初的试卷考试上面,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国家推出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融合模式的教育教学中,要对传统的考试制度进行创新,对传统的考试理念进行更新,不仅对学生的书面考试进行测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相关专业证书的考试等等,只有在考试评价制度中融入更多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挥融合模式的价值。

(2)淡化考试,改革评价方式

在上述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讲过要對传统的考试制度进行创新和改进,淡化考试的概念,对学生的评价不只是停留在专业知识的背诵上面,更重要的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不仅是社会企业所需求的,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当前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可以采取学生之间的互评或者是实践能力的展示等等,促进评价方式的改革和变通。

(3)建立科学的课程考试体系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不仅是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在上述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多次进行分析和讨论,因此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要建立科学的课程考试体系,不仅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考试,还可以制定实践能力的考试,以及专业证书的考试,在课程考试体系中融入更多的内容,才能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大思政格局下,采用“辅导员导师”融合模式教育教学,不仅是对现代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创新,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观念,在社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时代的顶梁柱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定能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风易.“大思政育人共同体”构建中辅导员的合作执行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26-27.

[2] 张颖辉.浅析“大思政”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自觉性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09):62-63.

[3] 张婷.“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11):91-95+100.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编号:CJSFZ17-3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融合模式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