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流派研究
2019-08-27黎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不同风格的语文教学流派悄然诞生,促进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繁荣。当代语文教学可分为三大流派:情感渲染、阅读指导和思维培养,还可细分为十种类型。本文首先对三大派系进行案例分析,然后探索了每种类型的核心价值和形成规则。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流派;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黎俊,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贵州 贵阳 55000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6-0108-02
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语文教学工作者都热衷于传统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语文教学逐步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流派。笔者重点介绍了当前中国语文教育的几个流派,并通过相应的案例,对几个流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阅读引导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引导派”主要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把语文教学过程视为学生的培养过程,代表人物为钱梦龙、蔡澄清和李建明等。在这些专家看来,教师只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利用语文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何谓训练”?训,指教师的教导、指导;练,指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协作活动的过程,教师以课程内容为媒介来指导学生学习。正如蔡澄清所说:“教学之道无他,求其善导而已。”针对这一流派,钱梦龙也提出了相应的课程:包括自学课程、教学课程、练习课程和重复课程,其中自学课程是主要的课程类型,钱梦龙还构建了“五步教学法”:认识感知、识别问题、指出问题和答案、深入思考和重复重组。因而,这一流派的教师一般采取以下做法进行教学:
1. 教师教学引导,学生自学。新编的语文教科书为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单元”为板块进行排列,并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安排,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相应的教学部分,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其目的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2. 选修课导学,交叉教学。教科书具有单一的风格,高级文本太多,理论性很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无聊,致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了厌倦和懈怠。为此,笔者利用“语言应用”“先秦选读”“现代与当代诗歌与散文鉴赏”“古代诗文与散文鉴赏”等选修课来展开教学,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3. 借助假期引导阅读,开展其他阅读方式。教师可在每个寒假和暑假之前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与人交谈,并要求学生撰写不少于800字的阅读和访谈记录,以便在学年开始时进行比较。教师要对优秀作品进行评价,并向学校报纸推荐出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订阅一定数量的报刊,或者去图书室、期刊室阅读大量的文本知识以充实日常生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分享优秀文章,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情感教学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教学派”的特点是熏陶感情染塑心灵,这一流派要求教师以激情和“爱”来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它强调语文教学要讲“美”,让学生发现美、理解美、领悟美。高中语文教科书是由教育工作者精心编写的包含丰富情感教育资源的教学用书,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语文教科书的熏陶作用,学生就可以获得精神启蒙。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课文充分体现了“爱”这个字,既有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纯洁和无私的爱,又有诗人对乳母难以忘怀的爱。学生在欣赏这篇文章时要学会珍惜情感,善待他人,进而将感恩之心推向社会和国家,承担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高中语文教科书中也有着许多令人向往的爱情作品,例如,诗人在《雨巷》中写到:“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心中等待的美丽、高贵又忧郁的女孩。高中语文教科书中还有很多积极向上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或处于生活的最底层,或处在逆境,或身受谴责,但他们都积极地改变自己的负面情绪,勇敢地面对生活,这些作品引导学生努力探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学会珍惜时间,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例如,《短歌行》里曹操表达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浓浓感伤,但诗人也吟咏出相应的豪情壮志。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就要借助于情感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态。教师就要借助相应的教学素材,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正面人生,努力克服困难。
三、“思维能力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能力派”是指教师借助相应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语文思维具有交流性、广泛性和滲透性的特点,教师要借助于相应的语文知识,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1. 语文思维的特点。
(1)交流性。教师要认真设置课堂提问,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为学生提供讨论的空间。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可以补充、辩论和交流,借此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使学生能较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2)广泛性。语文思维的广泛性是指学生语文思维的广阔程度,学生要善于学习,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感兴趣,学生要喜爱观察和思考,具有广博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够根据主客观情况从问题的主次各个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探究,从中吸取营养。
(3)渗透性。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文化熏陶,可以将语文中蕴藏的美感逐步渗透到自身的心灵和思维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教师要借助相应的语文课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学生处于被动式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使得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得非常困难,加上应试教育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束缚,教师很难放开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自信心,还要有快速解答问题的教学能力,而且,教师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将自己的语文思维融入教学中,充分热情地开展语文知识教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李白的“将进酒”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预习,主要预习李白的生平简介和相应的作品等等。假如学生平时没有时间去预习,教师可以将李白的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了解李白的相关情况之后,再对《将进酒》进行学习,就能够很好地扩展自己的思考空间,通过量的积累达到思维的质变,从而更好地锻炼自身的语文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的主平台,教师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语文教学流派都各有其优点与不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找寻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 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