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2019-08-27张活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3期
关键词:持续发展

摘 要: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延伸。其宗旨是通过旅游活动促进滨海这一特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确保该区域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关键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滨海旅游;持续发展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不损坏现有和潜在的旅游资源,及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保护已开发的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在环境,社会,经济三效合一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开发行为。国际旅游学界著名专家D·巴特勒在他的专著中,对可持续旅游做过这样的定义:“可持续旅游是指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和延续,以这样的方式和规模发展,即在无限长的时间内,旅游开发不改变或降低环境质量(包括人文和自然的)以及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人类活动和进程都能得以顺利地实现。”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延伸。其宗旨是通过旅游活动促进滨海这一特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确保该区域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一、滨海旅游持续发展现状

滨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至少包括滨海旅游资源、滨海生态环境、滨海旅游经济、滨海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其中,前两要素是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根本。人们通常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在旅游业发展初期,特别兴起时期,人们往往只注重其经济效益,忽视综合效益评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并威胁旅游业发展的长期利益。

二、阳江市滨海旅游业发展及可续性研究

(一)阳江市滨海旅游业发展条件

1.先天优势环境位置。阳江市紧邻珠三角,位于北部湾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区的交汇点,面海靠山,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国家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8.75 %。阳江母亲河-漠阳江穿越阳江全境,其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连续多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阳江蓝”已成为阳江人引以为荣的名片。

2.便利的交通条件。阳江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纳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阳江积极实施“以海兴市、绿色发展”战略,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目前拥有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阳江港、合山通用机场,铁路、高速路将与之衔接,构建起海陆空相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3.丰富的资源物产。阳江是中国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有闸坡、东平等7个国家级和省级渔港,全市海产品总量居全省前列。阳江也是广东重要畜牧、林业基地,程村蚝、春砂仁、大八益智、黄鬃鹅等特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4.丰富的旅游资源。阳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中“中国十大美丽海岛”之一的海陵岛,这里有国家5A级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景区、8000多亩红树林、广东海上丝路博物馆陈列着宋代沉船“南海I号”及其发掘出的大量珍贵文物;“国家地质公园”-阳春凌霄岩、“珍稀植物王国”鹅凰嶂、千岛之湖阳东东湖、阳西月亮湾、东平珍珠湾等自然风光;山歌渔歌、春联白榄、根雕雅石、漆艺漆画,呈现出地方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国诗词之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风筝之乡、中国刀剪之都、广东音乐之乡成为阳江闪亮的文化名片;一年一度的南海(阳江)开渔节、风筝文化节、龙舟节、海陵岛国际马拉松比赛等,展示出阳江民俗风情和海洋文化的魅力。

5.发展滨海工业的优越条件。阳江以临港工业为主攻方向,打造以阳江港为核心、沿海岸线为主轴的海洋经济带,建设国家新能源基地、五金刀剪产业基地、高端不锈钢产业基地;培育风电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海上风电、新型建材、机电设备、食品医药等特色产业。目前中广核、广新控股、青山集团、嘉吉粮油、三峡集团、华润集团、珠江投资、维达纸业、碧桂园、中国保利、恒大集团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进驻,阳江正形成全方位开放的崭新格局。

(二)阳江滨海旅游业存在问题

1.阳江属于粤西欠发达地区,近几年工作重心转向临港工业经济发展,承接了大批珠三角转移的企业。发展临海重工业虽能提升地方经济实力,但会显著改变海洋生态环境,尤其是在景区周边发展重工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比如,在滨海地马尾岛景区可见隔海相望的火电厂冒出浓烟、占用大量滩涂资源建设电厂、用大量海水进行发电冷却、电厂和工厂向空气和水体排放的废弃物等,这些无疑将破坏附近海生态环境。

2.景区污水直排,导致海水水质下降。海洋旅游者出游时间集中在夏季,旺季时过多游客集中在海岸有限的空间地,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骤然压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来自景区酒店餐饮服务、居民生产生活污水,部分未经处理以直排方式流入大海,导致近岸水体遭受污染;景区周边渔船压舱水和网箱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对近岸海水和沙滩造成一定程度污染;人为开采沿岸红树林、藻类植物群落和珊湖礁,破坏沿岸自然生态系统;围垦和填海、房地产“圈地热”导致沿岸自身修复能力不断下降。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局部海洋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附近海域已多次出现大规模赤潮现象。

3.海陵大堤泥沙淤积,破坏附近海域生态环境。海陵拦海大堤建于上世纪60年代,虽方便海岛旅游地的可进入性,但多年阻断了海水正常的东西向涌动,破坏海湾泥沙和污染物的天然环流路径,导致淤泥不断淤积堤坝东侧,目前淤泥已由岛东面向南部蔓延,导致岛上各沙滩均受到海泥等污物的侵蚀,对该岛旅游业造成严重威胁。

(三)措施

随着阳江滨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对旅游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的影响也在逐渐显现,如果地方发展滨海旅游只考虑局部经济利益,过度开发甚至破坏性开发海洋资源,必将导致海洋污染与海洋生态问题。因此,解决排污治污等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对海滨区域建設合理规划、对海洋资源进行科学发展规划,这些都是阳江滨海旅游业实现长久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结语

阳江在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的同时,也加剧了对沿海生态和海洋环境影响和资源损耗。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不仅是现在阳江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未来该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因此,实施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切实保持好当地良好的旅游环境,对于这座以蓝天碧海而闻名的城市来说格外重要。

主要参考资料:

1.政府文件

1.1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1.2印发广东省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规定的通知

1.3关于切实加强海岛保护有序发展海岛旅游的意见

1.4广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 年)

2. 法律法规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2.3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办法

3.新闻报道

3.1杨邦杰:阳江要开发与保护并举发展海洋经济

3.2加强海岛保护 建设生态岛礁

3.3 海陵岛停止所有未动工房地产项目,广东最美海岛规划重启

4.理论文章

4.1海岛旅游开发生态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

4.2资源环境保护视角下海岛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4.3 高强度人类活动对泉州湾滨海湿地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4.4 国内滨海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

4.5 基于RMPP分析的滨海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析_以广西北部湾为例

4.6 基于内涵界定的我国滨海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张活,广东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持续发展
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宣传工作
关于石油企业会计精细化管理研究
工商管理对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保险营销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