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探究

2019-08-27侯木华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互动预设多元化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生成信息,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师生互动的效果,还要机智地调整教学预设,要利用多元评价的方法推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靓丽多彩。

关键词:评价;多元化;互动;生成;预设;差异

作者简介:侯木华,河北省雄安市容城县大河镇西里小学教师。(河北  雄安  07170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6-0062-02

随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差异互补与生成互动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这一课题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课堂教学由教师单纯演绎教学设计逐渐演变为生成互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逐渐由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在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教学生成资源涌动呈现,教师如何在回答应对中机智地把握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并推进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成的精彩如期而至呢?这需要教师不断增强多元评价意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启迪教学心智,让互动生成的精彩释放于多元评价的瞬间。下面以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片断为例,探讨如何把握和利用有价值的生成资源,通过多元化评价,构建生成互动的高效课堂。

一、课堂回放

师:谁能把2、5的倍数特征和大家说一说?(指名学生回答)

生1: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只需要看个位就可以,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和5的数是5的倍数。

师:同学们都知道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只需看个位上的数字,那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呢?请同学们观察一组算式:10÷3=3…1、100÷3=33…1、1000÷3=333…1……,观察后请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2:通过观察发现,整十、整百……的数都是2和5的倍数,所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是不是2、5的倍數就可以;相对于3来说,整十、整百……的数不是3的倍数,所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需要看个位、十位、百位……的每一个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如果每个数字都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字就是3的倍数。

师:她把2、5的倍数的特征描述得非常清晰,但对于3的倍数的特征描述得不太恰当,谁来帮帮她,3的倍数应该具备怎样的特征呢?

生3:3的倍数,要看个位、十位、百位……每个数位的数字,有的是3的倍数,可有的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不是3的倍数。遇到这样的数,要3个3个地分一分,把余下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合在一起,再3个3个地重新分一分,看一看能不能分完,如果能分完,那么原来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迟疑了一下)这样说也可以,(板书:3个3个地分,余数加个位上的数)可是,其他同学听了你的回答,有的赞同,有的还有疑问,该怎样把问题说具体呢?

生4:把十位、百位……每个数位的数字都3个3个地分一分,把余下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如果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说得很好,请同学找一些数字试一试,看一看余下的数字和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什么关系。

二、剖析与反思

笔者通过反思自己与学生的交流过程,剖析自己在学生回答后的三次评价:

第一次,学生回答不够规范、准确,与预设没有偏差。我的评价很出色,肯定学生的优点之后,直接点出了不合适的地方——“3的倍数要看每个数位的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并及时利用这个不准确但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让大家来解决。“3的倍数应该具备怎样的特征呢?”总之,第一次的评价准确而到位,对生成互动中的信息处理及时而巧妙。

第二次,学生的回答显然跳出了我的预设,我略有停顿,然而很快判断出这是一个提早出现的正确资源,就灵活地把“3个3个地分,余数加个位上的数”板书在黑板上,但我没有意识到学生回答的精彩之处——“不是3的倍数的数字,3个3个地分一分,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只评价到“这样说也可以”,且顺势指导学生把“3的倍数的特征”说具体,从而拉回到自己的预设之中。第二次评价缺乏多元意识,对“3的倍数特征”的处理没有抓住“3个3个地分”这个重要环节,错失了一个开发有价值资源的机会。

第三次,学生的回答正是我预设之中的,“把每个数位上的数字3个3个地分,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看一看是不是3的倍数,道理说清了,但“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这个有效的生成资源被搁置不理,这一次,我的评价是以单一标准来评价的。试想,课堂上如果我能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先具体说一说“3个3个分的过程”,无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都先按每个十、每个百…3个3个地分,那么余下的数字就是该数位上的数字,再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看一看是不是3的倍数,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就更完美了吗?学生在这两个生成资源的整合中,初步掌握了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这是一个获取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思维过程,也是课堂精彩绽放的燃点。

三、启示与收获

通过对这段课例的分析,笔者审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差异互补与生成互动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的过程,留给了笔者许多的启示和收获,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信息异彩纷呈,正确灵活地处理这些非预设性的生成资源,需要教师提升多元评价的意识,为此引发了笔者对评价方法多元化,打造互动生成的小学数学课堂的一些思考:

1. 多元评价,尊重差异。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学设计再完美,也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尤其明显。教师只有正视并尊重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才能找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促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而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激励性的评价,用自己的耐心等待他们进步和转变,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捕捉信息,注重生成。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不断进行的一种认知与心理相互沟通和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生间相互传递着收获的信息,每种信息的有机结合都会给课堂带来生成的契机。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将会给每个学生带来新的认识与发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产生思维的共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活力,从而实现师生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织、情感的共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调整预设,有效互动。意外生成的资源往往跳出了教师的预设范围,这时需要教师在反思预设的基础上,及时对教学预设进行调整,从而选择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合理利用,达到有效互动的目的。对生成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教师要保持开放、接纳的心态,在预设调整过程中搭建互动的平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品质。

4. 资源整合,超越预设。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不是将原来的教学设计全盘推翻,一味地跟着学生的感觉走,而是把生成的信息与预设中的某些环节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让生成的信息资源成为具体学习内容的载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加丰富与完善,达到“1+1>2”的目的,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 熊华.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 五年级 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朱泽玲

猜你喜欢

互动预设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