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2019-08-27刘玉慈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管理制度

刘玉慈

摘 要:培养学生 “工匠精神”,先营造充满“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以“工匠精神”对学生管理和师资管理,教师以“工匠精神”进行教学和竞赛辅导,才能培养出具备 “工匠精神”的学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校文化;管理制度;师资团队;课程地图

“工匠精神”一词从2016年开始至今天一直是社会各界尤其是职教界的热词。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内涵: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严谨,一丝不苟,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专业,敬业。[1]如庖丁解牛,养由基百步穿杨,就是工匠精神的最好注释。

职业教育,是学生入职前的学校教育,培养职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对国家产业的革新经济的腾飞,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工匠精神”,更应该将“工匠精神”渗透职校文化、学生管理、师资管理等方面,才能培养出具备 “工匠精神”的学生。

一、培育与营造“工匠精神”的职校文化

职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特殊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制约全校师生的价值观、精神、行为,促进全校师生的良性发展。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职校文化,如:在校园雕塑、校园文化墙、校园楼梯、教学楼走廊、班级文化、实训楼(室)文化等,以工匠名人故事、作品、标语等,在润物细无声中,象校园内的网络一样,覆盖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校园里的每一个人,让“工匠精神”深深地植入每一个师生的心中。

二、应以“工匠精神”进行学生管理

中职学生,生活习惯学习态度较差,自信心缺乏。要有效地进行学生管理,需要学校上下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工匠精神”教练学生遵守学校与班级管理制度,才能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才能看到学生的良性转变。

学校与班级都有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守则等,但多数学校与班级,只是将这制度守则贴在墙上,或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严格地执行。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把学校与班级的管理制度当回事,仍然我行我素。新生入学,学生都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军训期间,学生的表现良好,遵守纪律,士气高昂。如果我们能把新生军训时间增加21天或一个月,学生的基本习惯养成,如作息,学校的基本管理,班级的管理,生管的管理,都能规范,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就会自然的遵守学校与任课教师的要求,认真进行学习。

学生管理的一个关键期,就是学生入学初期,学生对未来的学校的一切都有一颗敬畏心和陌生感,自己如何应对未来的学习生活都在试探、调整中,学生的行为有极大的可塑性。入学初期,良好的校园文化,严格的学生管理,都在无声地告诉学生学校的模样,那么学生就会以相应的面貌融入校园。

三、培养与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团队

教师团队的强弱,是职校发展的核心要素,目前各校各地都提倡培育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培育和打造“工匠精神+双师素质”的师资团队。只有教师们都具备工匠精神,才能很好地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才能有效地打造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

(一)学校以“工匠精神”打造优良的师资队伍

职校教师应当具备的每一项职业能力(如具备示范和传授工匠精神、教学与课改能力、指导职场健康安全就业创业等能力),学校和专业组都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逐项培训并考核,学校及教务处应当有条不紊地制定出每一位教师培养计划,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多种方式,让老师们认认真真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以确保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才能从顶层设计上打造出优良的师资队伍。

(二)学校以“工匠精神”进行师资及教学管理

师资管理是学校管理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学校与专业科要建立相关的教师管理制度,有监督与检查。在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学校相关领导处室要发挥“工匠精神”,认真严肃地执行,才能让制度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如果只有制度没有执行与监督,那么制度就成一纸空文;如果没有制度,而是在检查监督中发现问题,就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校与专业管理就贴满膏药。因此要以“工匠精神”完善管理制度,再以“工匠精神”去执行与监督。

(三)教师以“工匠精神”钻研专业课程

多数学校对新教师提出的要求是一年站稳讲台,三年形成风格,五年成为骨干。现在可以补一句:八年成为工匠(或行家里手)。这要求教师们要专于学习,精于实践,深入企业,乐于与行业企业专家及劳动能手交流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地提升并达到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让自己在专业上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工匠”。目前现状是部分教师因为自身或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八年十年都不能精通一门专业课,而且也有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放弃了进一步提升的要求,就等着退休。这样如何示范老师的工匠精神及工匠水平呢?教师只有自身拥有高质量的活水,才能浇灌养育出高水平的学生。

(四)专业教研组以“工匠精神”做好专业课程地图

课程地图的涵义既是作为名词的“课程地图”,也包含着“绘制课程地图”的过程,因此,也有学者翻译为“课程导图”或“课程绘制”。顾名思义,课程地图是学校根据学生未来可能的职涯发展,拟定出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再根据这些核心能力展开课程及活动的设计规划。

专业组在开学前或在招生前,要多方论证,制定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并在学生入校之初,召开专业会议,把全体专业教师介绍给学生,要让本专业的学生明确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内容:专业基础课程如《旅游概论》、《礼貌礼节》、《导游基础知识》等,专业技能课程《餐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模拟导游》、《导游服务》、《茶艺》等,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实训室和本地高星级酒店、旅行社、景点景区,企业实训的大致安排,以及考核形式与标准,有礼仪社团、演讲社团以及酒店服务技能竞赛、导游之星等都尽量参加;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和能力有:技能上达到酒店的基本要求、考取国导证、高新技能证、茶艺中级证等,培养良好的外在形象和礼仪修养,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具备行业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以及良好的职业意识与敬业精神。让学生对未来的学习有思想准备,明确自己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2]

(五)任课教师以“工匠精神”授课与考核课程

任课教师在开学第一堂课时,就将本学科的学习要求与考核标准及学习方法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努力到哪个程度,可以得几分,以及本学科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任课教师可以把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与考核标准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时时对照。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做好学习的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及时地展示优秀学生的学习成果,既可鼓励努力的学生,也可为其他学生做示范。对每一个学生以不放弃不抛弃的“工匠精神”进行指导辅导,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确实达到教学标准,才能培养出整体优秀的学生团队。

(六)专业教师以“工匠精神”雕琢出优秀的职校学生

每年的旅游专业技能竞赛,如旅游专业学生参加的省市“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老师们对精选出的学生兢兢业业地进行竞赛辅导,从选手的专业技能中餐宴会摆台、中式铺床,到选手气质修养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到选手职业养成等全方位地精雕细琢。--这正是教师育人的“工匠精神”的体现!从竞赛的结果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教师们是有能力打造出更加优秀的学生,但因种种,教师懈怠了。因此要学校要正面引导激励教师,以工匠精神上好每一堂课,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才能打造优质的职业学校,培养优秀的具备“工匠精神”学生。

四、结语

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职校应创建“工匠精神”文化,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团队,才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才能为祖国培养、雕琢及输送出新一批的“大国工匠”,让“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参考文献

[1] 工匠精神[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7%A5%E5%8C%A0%E7%B2%BE%E7%A5%9E/3993110?fr=aladdin.

[2] 季誠钧,张亚莉.高校课程地图的理念、要素与特征--基于台湾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关于新形势下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