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自信心提升策略研究

2019-08-27任宗仪邵言菲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3期
关键词:自信心大学生

任宗仪 邵言菲

摘 要: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受国家政策和贵州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其办学规模和学生人数在逐年扩大。这类院校因办学条件和自身特性,在生源方面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和城镇低收入家庭。这一群体由于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更多养成了内向的性格,且不善于交往,整体而言缺乏自信,这对于贵州省未来基础教育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探索有效提升自信心的相关策略,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毕业后更好为贵州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关键词:师范类院校;大学生;自信心

当前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于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来说,想要毕业后在社会立足,除需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必须着眼于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的自信心现状尽快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同时,也要让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状,并以自省、自觉的态度去积极面对,再通过制定一系列有计划、有阶段性的方案去逐渐改变这一现状。当然,在改变的过程中也要鼓励他们学会坚持,千万不能放松,并定期进行自我反省、及时调整。让他们明白,只有通過一步一个的脚印,扎扎实实的努力下去,才能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逐步提升自信心,为大学四年以后的职场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拓展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在校学习不应仅仅限于书本知识,而应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因此,高校学生既应学专业知识,也须掌握其他技能,如科学理论,社会常识,民族风俗、心理调适等,同时要主动了解新领域,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但贵州省师范类院校生源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和城镇低收入家庭,这种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接触新知识,与其他同龄人相比,在知识储备和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同时,他们所就读的中小学阶段,教育理念因条件的制约,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只重视书本知识,完全跟随高考指挥棒来制定教学计划,这种理念造成了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知识面整体较窄的局面。

因此,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要有意识去拓宽自身的学习领域,扩大兴趣爱好,努力提升学习能力水平,让自身知识储备和结构达到一定水平。此外,知识的学习不是仅通过书本和课堂,要学会使用网络信息工具,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讲座,不断获取各领域前沿成果,提升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真正做到心中有底气,行动有力量。另外,通过之前对于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自信心现状和特点的分析,发现必须要重点加强这类学生在心理调适方面的学习,这样才能让他们实现自主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服务,逐步提升自信心。

二、强化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和自主性

学习是每个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前提基础。因此,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自信心,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在校四年期间学习的重要性。课程设置方面开设学科入门专业指导,更新课堂教学模式,学分分配方式更多元化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安排高年级学生一对一帮扶低年级学生来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另外还安排优秀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总结他们的学习经验来传播给新生,从入学之初就给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榜样。同时,教学模式多样化,包括课堂实践,调查研究等新的模式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一系列的方式来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主性,变不爱学习到热爱学习,强化他们学习的成就感。同时,学分分配方式可以更加多元化,在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实际教学管理制度中,可以将必修课课和选修课都分配相应学分,并设置以学分为中心的弹性学习年限。这种方式不仅利于学生认真完成学校规定学分,也能拓展知识面,为提升个人综合素养提供途径,进而提升个人自信心。

三、提高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融入社会的过程,一旦离开社会,个人的存在便显得毫无价值可言。而这一过程,具体来说就是不断与不同的社会人进行不同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包括学习、生活、工作、情感等。每个人基于自身情况和当时所处环境是决定其能否顺利开展人际交往的关键因素,且人际交往的顺利与否会对个人自信心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提高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提升自信心的重要途径。而对于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来说,提升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提升自信心的重要前提,更是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应着眼于自身情况和社会现状,通过以下几点去提高自身际交往能力:

首先,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必须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社会中,人与人的能否做到长期交往是以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基础的。而一个具有正确三观导向的人,才能正确认识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应尽义务,惟有如此才能在社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真正展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功,进而不断提升自信心水平。

其次,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要有意识的去学习基本社交礼仪和必要沟通技巧。社会经过长期发展,每一项社交活动都有其相对固定的礼仪规范,而学习这些礼仪规范是参与社交活动的前提基础,也是进行社会交往的前提条件。学习礼仪规范不仅有助于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与他人建立正常人际关系,同时也是他们融入社会的必要保障。掌握沟通技巧是在学习礼仪规范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如果说学习礼仪规范可以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那掌握沟通技巧则能够帮助他们拓宽人际圈子,为他们融入更大的社会舞台提供帮助。这样学生的自信心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最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还是要在实践中去锻炼。对于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而言,要积极鼓励他们参与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并在他们参与实践活动地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有效促进他们融入社会,并提供展示自己所学所的知识技能,通过这个过程作为媒介来开展社会交往,并不断克服之前不敢于去和陌生人接触的内心障碍,以此提升自身魅力,增强个人自信心。

四、鼓励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活动

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我国高等院校进行民主管理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举措,这即符合高校改革和学生发展的共同要求,也符合高校管理决策科学、透明、公开、民主的办学宗旨。目前,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已经逐渐在为学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但从总体而言仍缺乏主人翁意识,这也说明了参与管理的程度相对偏低。其实,高校的管理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围绕学生来开展的,且都和学生有直接利益关系。因此,贵州省师范类院校要积极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学校管理,把自己放在校园主人翁的位置上。同时,通过参与学校管理来学习相关知识,并且将自身所学与实践管理结合起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水平,进而提升自信心。

总之,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群体的成长和成才,直接影响到贵州省今后的基础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而基于目前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群体的自信心现状,政府、社会和高校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并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他们摆脱当前的心理困境,早日找到自信,进而健康成长、成才,更好地为贵州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榕.大学生自信心与宿舍人际关系处理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

[2] 夏忠.培养自信心 培养责任心 培养协作精神 心理重塑助90后大学生挑大梁[J].班组天地,2018(06).

[3] 张敏婷.大学生自信心与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J].职业,2018(09).

[4] 刘静.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J].才智,2019(05).

[5] 姚云庆.农村高中临界生自信心的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9(12).

[6] 宋冉冉.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路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9(12).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委托課题《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自信心现状与培养机制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任宗仪(1987- ),男,江西南昌人,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成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邵言菲(1998- ),男,山东聊城人,贵州师范学院历史院档案学院档案学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自信心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