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庆丰都民间传说承载的伦理道德观念
2019-08-27彭姣杨婷
彭姣 杨婷
摘要: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博大精深,殷墟的甲骨文字中有关于“礼”、“德”、“孝”等文字的记载,说明早在商代就已制定道德规范。丰都民间传说是丰都人民千百年来生产生活实践和生活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的伦理道德观念对调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立足于丰都当地人民口传、《丰都县志》记载的民间传说基础上,探究其中承载的伦理道德观。
关键词:丰都;民间传说;伦理道德
“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邏辑混乱状态,导致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顺。”[1]葛继红也曾提到:“少数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融汇在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化、教育、宗教及传统习惯之中,支撑着民族的心理意识,它比一般的伦理道德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广泛性、适用性和更为直接的社会功能,是各民族用于调适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的重要手段”。[2]可见,丰都民间传说所反映出的伦理道德观念对社会的重要性,它能使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关于是非善恶的观念、情感以及行为习惯,以维护当地基本秩序。
一、惩恶扬善
“善与恶是人类伦理学思想史上产生最早的一对伦理学范畴。所谓善,是指符合一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行为或事件;所谓恶,是指违背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或事件。”[3]善,总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或者源于心底的感动;而恶,则给人一种肮脏与丑陋的印象。
文人著述有关丰都鬼城的文章,最早见于汉代《列仙传》和西晋的《神仙传》中的王方平、阴长生传。汉代以后,道教、佛教以及一些文人诗词中提到丰都也不少,传为“鬼城”最早是在元末、明、清。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聊斋》中有专章,其它文学著作中有《钟馗传》《喻世明言》等。后世编写的《错钩张三》《催生娘娘》《无常贪色遭罚》《无常醉酒》《牛王殿》等传说就是民间故事与文人创作相结合,把丰都“鬼城”加以神话的产物。这些故事都贯穿了“惩善扬善”的主题思想,尽管有其局限性,却反映出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
丰都民间传说《催生娘娘》是一篇寓意极其深刻的作品。它主要讲一难产妇女桂英死后来到阴间后需取“替身”还阳世。一夜,桂英发现一难产妇生命垂危,反而帮助难产妇顺利生下小孩。回阴间后桂英再次横了心要害人求生。桂英来到乡下,见一倒胎的难产妇,再次使出浑身解数解救产妇和婴儿。直至鸡鸣,桂英再也进不了“鬼门关”,成为孤魂野鬼。阴天子察明真情,封她为催生娘娘。
此外,《背沙》也是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尊敬老人和嫌害老人应得的不同结果。故事中周林、李玉莲夫妻两人恶待老母亲,被发往溜沙坡背沙。这种违背道德原则的人最终食恶果,大快人心。
积极向善,无愧于心,方能收获一个美好的人生。因此,这些故事更多的是要求人们在世行善,杜绝一切作恶行为。
二、尊老爱幼
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仁”,《论语》孔子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百行孝为先的传统。
丰都民间传说《报恩菩萨》(杨贵民口述,详见附录)讲述很久以前,丰都城里住着姓黄的娘俩,儿子名叫黄长云,在他不到半岁,父亲便去世了,家里愈发贫穷。母亲黄李氏辛苦将儿子拉扯到十二三岁。为了养活母亲,黄长云开始沿街要饭,有时要不到饭,他便割下身上的肉,煮了给母亲吃。黄长云得知自己命数将近,祈求黑白无常:“判官大人开恩,我家里还有个眼瞎的老母,我走了,就没有人服侍她了。”崔判官受其感动,并将他的事禀报给阴天子。他死后,得到阴天子召见,封为报恩菩萨,去掌管恩德簿。故事旨在告诉我们百事孝为先,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尊重长辈、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的《陈情表》早已将此道理告知世人。
再如《舍命为老母》中黄贵儿为了救回母亲,不惜用自己的性命与阎王作交易,只为让老母亲多享受三年人间的锦衣玉食。《孝子》中的滚豆儿为了替母亲报仇,与龙王进行几天几夜的恶斗,最终使得一家团圆的故事。
以上民间传说无一不在诉说着“孝”,在上,表现为对长辈的敬重;在下,表现为对晚辈的呵护与关怀。孝悌永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便多出一份永恒的保障。
三、忠贞爱情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恩格斯认为爱情的基本内容是“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5]丰都民间传说中的男女爱情故事多为感人,可歌可泣。
丰都民间传说《红梅阁》中的女主人公李慧娘,她与《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同样受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扼杀。它讲述的是南宋末年,良家女李慧娘被奸相贾似道强掳至府上,让其充当歌姬。一日,随同贾似道游湖时,李慧娘听到太学生裴禹怒斥贾似道祸国殃民的慷慨陈词,心生爱慕之情,于是被贾似道无情杀害。李慧娘死不瞑目,死后阴魂不散,一心想着报仇雪恨。在她死后,贾似道设计将裴禹骗进府中,囚禁于红梅阁内,伺机将其杀害。李慧娘的悲惨遭遇得到明镜判官的同情,赦令其暂回人间,搭救裴禹,并赠送给她一把阴阳扇,最终帮助她破除难关。从这个传说中,我们不难看出像“贾似道”这样的人正是封建阶层的代表,而李慧娘则是对爱情坚贞不屈、勇于抗争的一个烈女形象。由此可以判断丰都民众对于恶势力的痛恨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否则李慧娘和贾似道也不会有这样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黄泉》的故事同样家喻户晓,它讲述了千年之前黄泉路上两代“孟婆”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仙桥》则讲述麻姑来丰都相会王方平而不遇,却阴差阳错撮合了一对门不当户不对的男女的爱情故事,对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作出了大胆反抗。
丰都爱情故事均体现出丰都人民崇尚爱情、重视家庭的传统文化,同时映测出当地人民对于自我权利的坚决维护。在生活中,忠贞的爱情常常被现实伤的体无完肤,频繁发生的“婚外情”对于爱情的挑衅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人世间的爱情是不容亵渎的,之于婚姻,之于家庭,它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结语
丰都爱情故事均体现出丰都人民崇尚爱情、重视家庭的传统文化,同时映测出当地人民对于自我权利的坚决维护。“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6]在生活中,忠贞的爱情常常被现实伤的体无完肤,频繁发生的“婚外情”对于爱情的挑衅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人世间的爱情是不容亵渎的,之于婚姻,之于家庭,它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爱情值得每个人认真呵护经营。在丰都民间传说中追寻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惩恶扬善、尊老爱幼、忠贞爱情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要求将传统社会家庭伦理道德与现代相结合,与此同时,加强伦理道德建设,对于我们构建幸福美满的家庭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尧新瑜.“伦理”与“道德”概念的三重比较义[J].伦理学研究,2006,04:21.
[2]葛继红.布依族伦理道德探微[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04:62.
[3]万俊人.道德的谱系与类型[A].新哲学(第一辑)[C].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204.
[4]陈国庆等注译.论语[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