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龄二十载爱在不言中
2019-08-27闫媛媛王斌全
文/闫媛媛 王斌全
写这篇文章前,想了很久我该以一个什么角色去写,还是以一名实习护理研究生的角度去讲述吧,情之所至,总想抒发一下,这个故事没有苍凉,只有真实的感动,行走于世间二十几年,有幸见证了一个生命的奇迹——即使最后主人公可能已不在人世……
二十岁的男孩该是一个什么样子?阳光帅气的面庞,挺拔矫健的身姿,在篮球场上举手投篮,引得无数迷妹连连喝彩?但是这些平常的事于他们一家而言也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也许连愿望都不曾奢求过。
故事发生在急诊抢救室,一个严重气喘的小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娇嫩的皮肤,大大的眼睛,蜷缩在硕大的病床上,急促剧烈地喘息着,他的妈妈在一旁仔细焦急的照看着,我当时很奇怪急诊竟然还收小婴儿,便悄悄问带教老师像这么小的孩子在这个年纪遭受的病痛长大后会有记忆吗,会对他以后的生活造成影响吗?然而老师的答案让我匪夷所思——这个孩子已经20岁了!他得了先天性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永远都长不大,只有两岁的身形,体重只有27斤……
我的大脑瞬间陷入了混沌中……这就是传说中的“冻龄人”吗?
第一天时孩子的意识还算清楚,妈妈还能与他交流,我能感受到孩子十分的懂事,有教养,我们为他做治疗护理时会常规核对患者的名字,即使此时的他如此痛苦但都会积极地回应我们。面对如此娇小的他作为护士真的很心疼,操作都是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去执行,轻柔精准,只希望为他尽最大可能减轻痛苦,即便如此的小心谨慎,可是他的黏膜真的脆弱到不能承受任何刺激,轻轻一碰就会出血,妈妈看着孩子如此的痛苦犹如刀割一般,悄悄地抹着眼泪。刚开始妈妈很难接受,一直跟医务人员说:“这个孩子我小心翼翼地养了20年了,这次怎么就感冒了几天就变成了这样,我不敢相信”“我希望他不要这么喘了,我希望他可以好起来”,后来成了“我只希望他能走在我后面”。看着这个妈妈,看到他跟孩子的交流,在场的人们无不感动又心疼。
我们在与家属的沟通过程中得知,孩子十天前感冒不太舒服,一直服药,饮食这两日也尽可能清淡,来急诊的前一日就出现呼吸困难,由于情况十分特殊辗转两家医院来到本院急诊时已经是I型呼吸衰竭了,生命体征紊乱,心功能、肾功能都不好,病情十分的严重,随时危及到生命。这个病人太特殊了,营养不良、低蛋白,检查结果全身脏器都是发育不全,稍有些风吹草动他就会招架不住……可以想象的出孩子的父母能把他抚养到现在,付出了多少爱,给予了多少精心的呵护,对于他们一家的感动敬佩悄上心头。
由于急诊一般都处理成人的急危重症,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成人,或是特殊的儿童,医生召集全院大会诊,各科专家进行讨论,共同制定了诊疗方案。孩子的身体状况实在太差了,再完美的医疗方案面对这样特殊的状况也只能是拼尽全力去挽救,而结果谁都不能保证会不会有奇迹出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孩子已经出现了心衰、肾衰,而且也不能进食,家长也不想让孩子插胃管遭受痛苦,因为他的黏膜实在太薄了。医生推测孩子本身体质极弱,加上口服感冒药或是病菌侵袭又或是不知道的因素,加速了肾脏衰竭,已经出现了横纹肌溶解,肾衰的治疗现有的方案就是透析治疗,可是孩子如何耐受的了呢,透析治疗又会起到多少作用呢?爸爸妈妈一致决定放弃透析治疗。
今天是孩子入院后我的第二个夜班,一上班我就看到了孩子肿起的眼睑,意识已经模糊,生命体征已不太平稳,情况非常不好。
妈妈很难受,问我还有没有希望,她看不到任何好转的迹象,刚开始还能抱着他,可是现在只能看着他在这里遭受痛苦,她好想替他去承受这些,可她也知道不可能,我也能看到医生们已经尽力了,她想要一个结果,是不是该结束了……她还说现在她只想让孩子走的平和些。她说这两天一直都是自己在医院陪着,他的爸爸觉得也许还有希望,他真的不知道她在这里有多煎熬,工作请了假,感觉被掏空了一样,不知道孩子还能坚持多久,她的工作是一名教师,还有一个班的高三孩子们在等着她,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我强忍住泪水,劝慰她,说道像您这样好的人上苍是不会亏待您的,我能感受到这两天您对孩子的爱,我也能想象出您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的样子,我相信您的学生对您也是深深的依恋。妈妈回应我是啊,这是态度问题,自己的孩子是孩子,学生也是啊,她如何放得下。我说您真的很伟大,她说谈不上,我自己的孩子我都不去爱谁还会爱呢?我回道也许照顾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也不是每一个家长面对这样的情况都能把他照顾的这样好,伟大的人自有伟大之处,也许人们称赞的伟大在于伟大的事业,伟大的贡献,而您是一样的伟大,把平凡的事做到问心无愧,试问又有几人做得到。
后来我为她详细介绍了一下现在孩子的情况,也介绍了些医学方面的知识,还有机体维持生命的过程,妈妈的理解程度极高,也许也是照顾这个孩子的缘故已经成了业余的医生。她问我是不是撤去这些输的液体她的孩子生命也就终止了,他现在不能进食,脏器既然都衰竭了,是不是就靠着这些外源的东西在给他续命……请原谅我的懦弱,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第一次感觉近在咫尺的真相却是谁都不愿意触碰的悲痛……之后妈妈与医生进行了沟通,也正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医生们真的尽了最大的努力。没有任何的证据可以依靠,谁都不能保证治疗一定会有效果,但是只要家属还有信念医务工作者定会竭尽全力去挽救,然而医学有太多的无可奈何,也许到最后也摆脱不了人财两空的悲剧。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是医务人员摆脱不了的命运。
在急诊的三个日夜里,起初是妈妈一个人照顾,后来是爸爸妈妈两个人,再后来很多的亲戚朋友,到最后全家人都来了,还有一位白发苍苍的爷爷。我们能感受到这个孩子正如妈妈描述的那样,他平时应该很乖,情商智商都很高。妈妈说,我平时带他去公园玩,就当成小孩一样,也没有人怀疑什么,真问他年龄我也不说,他的世界从来只有善良,也不能去上学,但是他学东西很快,我和他爸爸从来没有让他了解过外面的世界也许并不都是这样善良,还有恶人的存在,他看到的永远都是这个世界的美好,平时看到一只麻雀受了伤也会喊着让妈妈带回家治好去放飞,从来也不会闹我们,我们去上班他就自己一个人在家,带这个孩子我们真的很开心,就算一直这样下去我们都愿意……妈妈之前可能也有预感,她说来急诊的前两天孩子就与她说他想姥姥了,姥姥家的大院子,那个时候真的不知道他会病的那么重,甚至会离开我,我那个时候其实该有感觉的,因为他姥姥已经不在人世了……
“有些时候我们就活在即将发生冲撞的轨道上,浑然不知,无论它是意外发生的还是蓄谋已久的,对此我们都无能为力。”
我问妈妈您之后还有什么打算吗,她说快五十的人了再生也是不可能了,也不想回家,家里全是他的影子,之后可能会去偏远山区支教吧,她们夫妻俩都很喜欢孩子。我想他们当时决定只要这一个孩子时定是想把所有的爱都给他,我相信这二十年他们都不曾后悔过。
我感叹这个生命的奇迹——这个寄居在两岁躯壳里20年之久的小天使。他无疑是幸运的,生在一个幸福的也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里,有如此善良伟大有涵养的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有亲戚朋友共同编织的七彩世界。同样这个孩子带给家人的快乐又岂在朝朝暮暮。
孩子的整个生命都是浓缩的,也许是这次,也许是下次,也许这次能治好,也许稍微一不留神他就又成了这个样子,谁都不知道他的生命会在何时悄无声息的到了尽头……
在孩子还有意识的时候,妈妈和孩子的对话中有这样一句“XX你不是说最爱妈妈的吗,你睁开眼睛看看妈妈,和妈妈说说话好吗”“爱!”这个爱坚定不舍,这个爱拼尽了全身的气力,说完之后又是急促的喘息……
他们一家创造了一个医学的奇迹,这个奇迹是爱的结晶!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更是这对夫妻的爱,还有亲朋好友善良的支持。我能想象出他们之间浪漫的爱情,在我上班的几日我看到了爸爸妈妈的冷静睿智、看到了他们哪怕有一丝希望也绝不想放弃的信念、看到他们彻夜陪伴牵起的手,看到爸爸妈妈无人时落下的眼泪,看到他们对医务人员的善意和理解……爸爸总是很温和,一直拉着孩子的手,当他接受即将到来的结局时,红红的眼眶,在走廊抽起了烟……
急诊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会见到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的事、匪夷所思的疾病、各式各样的人情冷暖,每一个来急诊的家庭都是流动的,就像医务人员的排班一样。急诊的人们呆久了多少都有预见生死的本领,因为疾病总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进展,但是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会不会有奇迹的出现,所以只要家属还有信念,每一个医务人员都会竭尽所能拼到最后一刻,生命也许就在这争分夺秒的抢救中从死神手里拉回。
第四天,那张硕大的病床上已经换了人,我不敢去问其他人,不知道结局也许便是最好的结局了。
我明白医学不是神学,总有回天无力的无奈,但有一种力量却可以让生命长存——那便是爱!若有来生,愿你依然温暖纯良,更愿你爱的亲人能在没有你的日子里依然温暖如初,纵使生活再也回不到从前,只愿未来会善待他们。
“有些人,注定可以于河边闲坐。有些人被闪电击中过七次。有些人对音乐有着非凡的天赋。有些人是艺术家。有些人是游泳健将。有些人懂得制作纽扣。有些人懂莎士比亚。有些人是妈妈、是爸爸。”
还有些人,只是世间的过客。
“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要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对我们有多么的重要。”
(写这篇文章只为追忆一份感动,想纪念一份真情,希望不要搅扰到故事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