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9-08-26王丹田洁刘运佳
王丹 田洁 刘运佳
摘 要:本研究对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不同年级之间,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存在差异,四年级学生的宿舍相处要好于其他年级;(2)男生宿舍人际相处优于女生;(3)家庭所在地、经济情况均不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4)宿舍停留时间对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有很大的影响;(5)与父母的关系对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有非常大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 宿舍 人际关系
一、引言
某高校558例心理咨询记录中发现人际问题和情绪问题在咨询中所占比例最大,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宿舍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与情绪管理不善已经成为当前突出的问题。人民网对全国9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42.28%的大学生与舍友发生过冲突,有些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这足以说明了解分析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现有关于宿舍人际关系的文献,研究对象为贵州大学生的很少。因此,本研究以問卷调查为基础,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后对贵州省某高校宿舍人际关系做出了评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笔者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贵州省高校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给予合理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研究以贵州省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吕鹏自编《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量表》,采用方便取样法,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3份,有效回收率95.75%。其中,男生105人,女生278人;大一95人,大二93人,大三共85人,大四共110人。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吕鹏自编《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量表》问卷。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Alpha为0.86,分半信度为0.76,表明问卷在总体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大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家庭所在地、经济情况、宿舍停留时间6个人口学变量。第二部分是关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方面问题的调查,由40个项目组成,包括人际认知、人际情感、人际交往3个维度,问卷要求被试者通过判断题目中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按“完全不符合”到“十分符合”的程度分为1~5个等级来进行评分。
(三)统计方法
利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现状
大学生人际关系在人际认知、人际情感和人际交往上与家庭所在地和经济情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年级、性别、宿舍停留时间和与父母的关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1.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年级之间的差异
根据表1数据可知,从总体上看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在整体上存在差异(P<0.05)。具体表现:四年级>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从各维度上看,各年级在人际认知和人际交往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2.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性别之间的差异
根据数据可知,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宿舍人际相处总分高于女生宿舍人际相处。其中,在人际认知和人际交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3.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家庭所在地之间的差异
根据数据可知,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家庭所在地(城市与农村)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
4.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经济情况之间的差异
根据数据可知,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不同经济情况下整体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5.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宿舍停留时间之间的差异
根据表3可知,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宿舍停留时间上存在较显著差异(P<0.01),其中在人际认知和人际交往的差异(P<0.05)大于人际情感的差异。
6.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与父母关系之间的差异
根据表4可知,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与父母关系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
四、讨论
(一)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相处的年级差异
刚刚步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对新生来说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对室友不了解,但又存在交友需求,人际认知和人际交往方面会有所偏差。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与相处,到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大家适应了对方的不同,也对人际交往有了新一层认识,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冲突,避免破坏宿舍关系。在其他研究中也证明了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与一年级比较更为和谐[1],大四面临毕业与分离,同学们产生了恋恋不舍的情绪,在对自己宿舍人际关系的重新审视下,宿舍人际关系质量回升,同时宿舍成员会努力去维护良好的宿舍关系[2]。
(二)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的性别差异
男生宿舍人际关系优于女生的原因分析:柴娅萍的研究调查显示:女生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状况敏感甚至有障碍所占比例比男生高9.3%[3]。在性格上与男生相比,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对人际关系与周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由此引发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使女大学生更加容易误解对方,从而使宿舍人际关系急剧恶化[4]。由此看来,女大学生的宿舍关系问题更让人担忧。
(三)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的家庭所在地差异
常理所认为的“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并没有在本研究中表示出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这不仅仅是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人文、教育上。并且网络通信技术的发达使得知识也相比较以前更加容易获取,它给予了知识的通道,城市与农村差异的缩小,甚至“趋同”是必然趋势。
(四)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的家庭所在地差异
伴随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于“平等”的价值观宣传,使得大学生对于彼此不同的尊重理解相比较以前增强许多,“金钱至上”论慢慢地消失在言论中,不再以“钱”论人,成为这一代大学生的标志,经济状况对于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降低是社会发展的理想趋势。但在王海涛等人的研究中认为,在沟通上富裕家庭的学生明显优于其他家庭经济情况的学生[5]。这说明“金钱至上”论也是存在的,不再以钱衡量关系的社会需要逐步实现。
(五)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的停留时间差异
宿舍是大学生活中有归属感的一个地方,宿舍停留时间对宿舍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在宿舍停留时间较长,与室友的交流和互动就会更多,在宿舍总有你帮别人或者别人帮你的时候,做一些共同的事情,参加集体活动,会加强对别人的认知和交往,促进人际关系。
(六)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与父母关系差异
父母养育方式和与子女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子女在宿舍人际交往中的表现。总的来说,父母给予子女的理解和情感上的包容关心越多,和子女的关系越融洽,同时更善于与人相处。正如张天天等人的研究认为:父母关爱因子与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6]。同时,唐业琦的研究也表明: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情感温暖与理解)与宿舍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而消极的教养方式(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则与宿舍人际关系呈显著负相关[7]。在做某些错事过程中及时承认自己的错误或体谅子女,都有助于很好地引导子女进行人际交往,能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宿舍的“小家庭”,与这个家庭里的成员有很亲密的关系,愿意在这个家庭内敞开自己的心扉和理解他人,这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五、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建议
在问卷的最后我们挑选了几个经常发生在大学生寝室关系中的常见词作为多项选择的内容,总体而言,各选项之间的比率大体一致,以下是以此问卷数据为基础而给出的相处建议。
(一)真诚待人
人际关系建立是从觉察开始的,在觉察相识阶段,人们只是对对方的外貌言行进行知觉,并且进行相应评价,如果赞许、有好感就會产生想进一步交往的动机,如果厌恶、鄙夷可能就没有想深入交往的愿望,所以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真诚待人会是选择率最高的选项。
(二)分担痛苦、赞赏对方
大学生宿舍本身就是一个小团体,是大学生活的基本单位之一,在宿舍生活是需要一定群体意识的,具有群体意识的人会适应得更快速良好。美国东密歇根大学教授特布斯的小群体研究表明,仅就人际关系而言,人格、性别、年龄、健康、态度和价值等背景因素以及具体互动模式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差异性影响,人只有感觉一种人际关系是有价值的,才会继续维持,志趣相投的室友自然会更加相处融洽,互相弥补亦是如此,尽管彼此想法不同,但也能够对对方作出情感支持,如分担痛苦、赞赏对方等。
(三)互相尊重
在一篇关于宿舍人际关系的论文中,姚福清提出宿舍中的“霸权主义”,即“绝对话语权”,即使对方不同意自己观点也不允许对方驳斥自己,而当自己不同意对方观点时却一定要驳倒对方,持续性地强迫室友接受自己的观点[8]。这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其他的比如不经允许就擅自动对方物品等都是造成宿舍冲突的导火线之一。大学生在宿舍生活中,相互尊重是建立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的保证,宿舍成员之间彼此尊重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9]。大学宿舍是走向社会前处理人际关系的试验田,遇到矛盾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多一分理解也就多一分气度,积极、温暖的室友关系需要室友们共同经营和维护。
(四)接纳他人
要能够欣赏别人的成就,承认别人的优秀。猜疑经常是指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的正常活动,使人感到委屈冤枉,无法信任别人的人也无法被别人所信任,无法接纳别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石,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问题“无法与什么样的室友相处?”中“猜疑心重”的选择率是最高的。以此说明,在宿舍人际关系相处中,应该善于相信他人并且接纳他人。
(五)避免过分自卑,孤独固执,消极颓废、悲观抑郁
自卑和自馁心理是大学生在宿舍人际相处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心理[10]。个体由于自身家庭、性格、天生气质等方面的问题,认为自己的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不敢与他人交流,形成孤独固执的性格。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认知偏差,认为其他同学看不起自己并且不愿意与自己做朋友。最终消极颓废,悲观抑郁,加重本身不善于人际关系技巧,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并且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泛化到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对身心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与他人相处时,应该提高自信,保持正确的认知。我们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宿舍人际交往,勇于敞开心扉,以维护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11]。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对自己或是对他人都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苗露露,王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矛盾高发期及原因分析——以长治学院为例[J].中北大学学报,2017,(5):80—84,88.
[2]吴连海,古全美.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基本因子特征调查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8(06):442—444.
[3]柴娅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心理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7,(4):70—71.
[4]史娟,谢继涵.关于大学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几点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3):19,21.
[5]王海涛,康绍喜,曾茂春.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分析[J].教育观察,2018,(23):16—18.
[6]张天天,秦向荣,陈松.父母教养和归因方式对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5,(4):262—266.
[7]唐业琦.高职生人格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宿舍人际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14.
[8]姚福清,兰倩.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及应对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91—93.
[9]张亚平,张丽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5,(3):93—96.
[10]冉晓丽.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224—225.
[11]武慧敏.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的相关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第17卷(3):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