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和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
2019-08-26边玉芳
边玉芳
孩子不愿意跟我们多说话,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孩子整天在电话里和同学聊天,却和我们没有交流;跟孩子一起的时候,我们问孩子,他都不怎么回答,多问几句,就说要回自己的房间去了。孩子好像不太愿意跟家长分享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跟同学们之间发生的事情,甚至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情况一概不知。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共同面对的难题——亲子沟通问题。
亲子沟通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行为和与同龄人关系等诸多方面。良好的亲子沟通有助于孩子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技能等方面的提升。有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儿童,其原因之一就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频率低、时间短、主动性不强、沟通能力较差。
亲子沟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才能够让父母不再困扰,让孩子更愿意吐露心声?
测测你与孩子亲子沟通的情况
下面是一些针对日常的描述,家长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填写。如果与描述相符,请打“√”;如果与描述不符,请打“×”。若孩子能理解,也可以孩子独立进行评价,从不同视角评价亲子沟通的情况。
①
家长的沟通能力
( )对讨论的话题,家长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 )家长会主动与孩子交谈,开启话题。
( )家长能接受孩子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 )对于某些敏感的问题,家长能巧妙地询问孩子。
( )家长能不费力气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以上回答中“√”的数量越多,说明在亲子沟通中,家长的沟通能力越好。
②
沟通质量
( )孩子和爸爸的交流让彼此更加亲密。
( )孩子和爸爸的交谈让孩子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 )孩子和爸爸的谈话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
( )孩子和妈妈的交流让彼此更加亲密。
( )孩子和妈妈的交谈让孩子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 )孩子和妈妈的谈话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
以上回答中“√”的数量越多,说明在亲子沟通的质量越高。还可以分别对比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的质量是否存在差别。
③
沟通系统的平衡性
( )通常情况下,孩子愿意与爸爸交流自己的想法。
( )一般来说,孩子喜欢跟爸爸聊天。
( )通常情况下,孩子愿意与妈妈交流自己的想法。
( )一般来说,孩子喜欢跟妈妈聊天。
孩子愿意与爸爸和妈妈沟通,而非只愿意跟某一方沟通,则说明亲子沟通具有良好的平衡性。
亲子沟通策略大揭秘
策略1 重视亲子沟通,主动与孩子沟通
重视亲子沟通,并落实到行动。家长一定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多与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主动与孩子沟通,主动发起话题,营造积极沟通的良好氛围。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更愿意与家长沟通。当然,话题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
·以询问孩子一些有趣的、愉快的事作为聊天的开场白。愉快的开始,能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促进亲子间的沟通。
·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情,进行积极的沟通。这不但拉近亲子间的距离,还能创造共同的话题。
·了解现在孩子与同龄人中流行的东西,包括儿歌、卡通片、偶像、故事书等,并将这些“知识”渗透到与孩子的交流中。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亲子间的沟通话题,另一方面也是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爸爸妈妈很在乎你”,拉近亲子间的心理距离。
·不要经常问孩子的学习成绩,例如“这次的考试考得怎样?”“在班上排第几,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也不要经常重复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很冷,穿够衣服了吗?”“吃饱了吗?”“渴了吗?”这些话题或过于敏感,或太单调无趣,难以引起孩子想沟通、想说话的意愿。
策略2 提高对孩子需求的敏感性,同时让孩子了解自己,提高孩子对家长的敏感性
由于表达能力所限,小学生不一定能完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这需要家长平时多观察孩子、多了解孩子,能快速地发现孩子的变化和需要,做一个“体贴入微”、“善解人意”的家长。多与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以往的经历,让孩子走进自己,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期待和需求。这是因为小学生对他人心理的揣摩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很好地理解家长、体谅家长。向孩子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的请求,给孩子帮助家长的机会,使孩子体验为父母做事的成就感、自豪感。
策略3 耐心、认真地倾听孩子说话,准确理解孩子要表达的意思
认真倾听孩子的话。由于孩子的表达能力条理性较差,因此孩子有时不能清晰表达自己。家长需要耐心地等孩子把话说完,把“零散”的东西拼凑起来,准确理解孩子要表达的意思。低年级孩子表达不完整,甚至有答非所问的现象。中年级孩子的表达开始变得完整、丰富,但条理性仍较差。高年级孩子的表达比较有条理,能抓住重点。父母耐心、认真地倾听才能准确理解孩子的意思。切勿打断孩子的话说:“行,别说了!你怎么想,我还不知道吗?”当孩子感觉到家长并没有认真倾听自己的话时,渐渐地便失去说话的欲望。
策略4 关注孩子的情绪,通过孩子伙伴的事间接了解孩子
小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情绪较为外露。关注孩子的情绪,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间接了解孩子,询问孩子伙伴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識在不断地发展。孩子不喜欢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遇到的事情。当孩子跟家长说起自己伙伴的事情时,家长需要有所留意,可能孩子也会或将会面临相同的事情。
策略5 有意识地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时间,注重亲子间的情感沟通
增加沟通时间。孩子上学后,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减少,家长需要有意识地增加沟通时间。沟通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等可以灵活多变,并不一定要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才能进行亲子沟通。
注重情感沟通。家长可以跟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可以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表达自己对对方的信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压力和烦躁的情况,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自己与孩子的沟通,将工作与家庭分开。
策略6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需要保持一致,各施其“职”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应保持一致,向孩子传达一致的信息。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某个问题上存在分歧时,可以先私底下沟通、协商,达成一致后再与孩子进行沟通。
父母亲需要“互帮互助”,增进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当父母亲中的一方与孩子发生误会或冲突时,另一方需要进行协调,扮演桥梁的角色。
母亲需要提高自己对孩子需求的敏感性。由于孩子更愿意与母亲沟通,孩子与母亲相处的时间也更长。因此,母亲需要清楚孩子的需求和变化,并给予回应。有时候孩子遇到困难、产生疑惑,可能不愿意直接说出来,这就需要母亲的“善解人意”。父亲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对孩子来说,父亲的地位不可替代。父亲需要肩负起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多与孩子沟通。父亲可以学习一些沟通技巧,提高与孩子沟通的效果和质量。
策略7 与学校、老师合作,促进亲子沟通
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加强家校合作,促进亲子沟通。通过家校协同,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孩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了解老师希望家长如何配合,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孩子。
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的班主任进行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是否发生什么事情等。
策略8 有些话不能说,以免伤害到双方的感情
有些话不能说。家长不要说一些孩子最不想听的话。这些话像刀子,可能父母只是无意识的一句话,可是却对孩子造成很深的伤害。即使在盛怒的时候,家长也要思考话语的轻重,不要说出一些严重伤害双方感情的话。如果发现孩子说了一些让父母难受的话,家长可以明确地向孩子提出来。
比如孩子说“你烦死了,我不想听你说。”“你懂什么,说了你也不懂。”之类的话时,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有意见。可是你这么说,妈妈真的觉得很伤心、很难过。以后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