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

2019-08-26林舒娴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幼小衔接心理问题

林舒娴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指导纲要》当中明确指出,教育人员应充分重视幼小衔接中的各种问题,并要对相关问题达成共识。对此,幼儿园及各小学教育者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依旧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儿童的心理问题。基于此,指出当前幼小衔接期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进而分别从树立幼小衔接正确观念、重视儿童认知能力培养、提高广大儿童学习兴趣等维度,提出了幼小衔接期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旨在能够切实增强广大儿童的心理素质,确保幼小衔接的顺利完成,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小衔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应对策略

所谓幼小衔接期,从教师的层面上看,其主要指的是小学教育人员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基于他们的身心特点,從身体、心理及生活等多方面最大限度地帮助幼儿顺利平稳地完成教育阶段的过渡,从而确保幼儿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而对于家长来说,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过渡,也是他们的基本责任,因此,从家庭的层面上,幼小衔接则是指家庭当中的每个成员应更加细心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重视他们在进入小学初期阶段的种种表现,并在适当时机给予一定的有效帮助,保障后勤工作的整体质量及时效性。与此同时,也要主动对幼儿心理进行不同程度的疏导,以便能够让幼儿更快地融入到小学的全新环境中,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幼小衔接期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忽视教育的连续性。

幼小衔接工作中较为显著的问题便是有关人员仅关注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时期,单方面考虑到了其中的阶段性,却忽视了过程的连续性[1]。儿童心理发展不仅有着阶段性特点,同时也具有连续性特征,他们的心理及情绪变化是不间断的,各种变化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前期的发展是后期的重要基础,是为后继发展奠定基础的。但当前大部分小学教师对于幼儿期间的教学活动并不了解,而幼儿教师对于小学教材中的具体内容也没有做过多调查,进而导致了幼儿与小学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切断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两个教育机构。这样的情况下,幼小间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方法上存在较大差距,致使儿童无法适应自身学习所发生的巨大转变,无法投入到小学阶段的学习中。

2.儿童年龄特点限制。

由于儿童个人年龄上的特点,决定着他们心智上不成熟,综合能力与小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我国教育部门重要教研课题结果显示,许多儿童在进入小学后,在学习上都会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许多课本知识无法理解,在开始阶段就陷入了学习的瓶颈期。而其中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水平较低,对于小学教学内容不了解,不能明确地理解小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小学阶段是广大儿童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智力的发展水平将会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果,同时也决定着他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个人主动性的发展。但目前因为大部分儿童独立性较差,因此,致使他们个人适应能力缺失,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幼小衔接期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1.树立幼小衔接正确观念。

树立正确科学的幼小衔接观念,将决定着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效果,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注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性及连续性,忽视了这方面的重要作用,尚未站在该角度去看待幼小衔接工作,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衔接工作较为形式化等。对此,相关教育机构应积极组织教育人员深入学习幼儿教育知识、幼儿心理教育知识以及幼小衔接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让教师们深刻意识到,幼小衔接工作是推动广大儿童顺利完成从学前学习时期迈向学龄期个人不断从量变发展到质变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是连续不间断的,并不是突然发生转变的工作。只有站在相应的高度上去看待,深刻认知到从入园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幼小衔接工作的正式开启。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意志及培养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将会为广大儿童日后的小学学习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2.重视儿童认知能力培养。

人的认知能力主要包含记忆能力、注意力、知觉能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美国教育专家柯教授深入研究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障碍,并将其划分成学业方面的障碍及发展方面的障碍[2]。其中所谓发展性障碍一般包括记忆上的不足、感知能力的缺陷、拥有非同寻常的思维能力、语言方面的缺陷、数字推断判断能力上的缺陷等。人是通过认知能力来实现认知事物的基本目的,因此,上述这些能力是儿童完成小学期间学习任务的重要保障,是顺应小学课业要求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及终身教育事业的基础,它将为广大儿童日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人的认知能力在儿童时期属于高速发展阶段,在整个幼儿园阶段更要对儿童事物认知能力予以高度重视,以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为基础,对其负责。

3.提高广大儿童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参与活动、产生具体行为的根本因素,有着鲜明的情绪色彩,具有积极的心理倾向,能够让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做出直觉性的操作,使广大儿童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展现出强烈的主动性与高度的积极性,是儿童努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发展智力的根本动力。对于儿童而言,相对于学习文化知识更为关键的是应首先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可以促使儿童进入小学后,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发自内心地想要掌握更多知识。因此,想要促进幼小衔接工作,就应转变以往说教式及灌输式教学方法,对情感体验有正确认知,运用不同的有效方式,培养并提高广大儿童的学习兴趣。

4.帮助儿童建立个人信心。

新精神研究主义者艾利克斯提出人的一生中会一共经历的八个阶段,其中的4-6岁之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中的儿童,他们的根本任务是积极性的提高,深切感受到目标的实现。若在这一阶段中,成年人对于儿童自我控制的要求设定得过高或是无法做到经常肯定他们的能力与行为,将会造成过度的控制,导致儿童出现退缩胆怯的行为表现,进而将会降低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个人信心,最终会对学习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对于成年人来说,在儿童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经常对他们给予鼓励与肯定,积极表扬他们的正确行为,促进他们主动性的进一步发展。人的信心在个人自我意识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种强大的动能,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促使人产生主动活动的意愿。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小学一年级新生儿童,并不愿意主动参与班级或是学校组织的集体性校园活动,也并不想主动与新同学沟通,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儿童缺少信心。他们的自信通常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幼儿时期对个人的自我评价有着鲜明的顺从性,容易受到他人或是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成年人的评价是儿童认知自我的重要参照依据。因此,成年人对儿童做出的不符合实际的评价,会严重影响儿童对自我的主观评价。针对这一点,需要成年人对儿童给出正确、科学、客观的有效评价,帮助他们建立强大的个人自信,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并融入到崭新的学习环境中。

三、结束语

幼小衔接始终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因为其不仅关系到儿童进入小学后的适应情况,同时也影响着他们日后的学习进程。因此,应充分重视并加强幼小衔接工作,充分重视广大儿童的心理素质,积极培养与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解决他们当前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娜.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2]达娃卓嘎.我区幼儿园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西藏教育,2017(5).

[3]汪薇.基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幼小衔接问题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幼小衔接心理问题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