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创伤后急性阑尾炎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
2019-08-26王传芳
王传芳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分析。方法:2017年4月-2018年7月收治腹部创伤后急性阑尾炎患者42例,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检验并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检验并且进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76.l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9.52%,对照组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OO%,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腹部创伤后急性阑尾炎患者在进行诊断时选择综合诊断方案,并为患者配合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对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腹部创伤;急性阑尾炎;治疗方案
资料与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7月收治腹部创伤后急性阑尾炎患者42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21例。观察组男13例,女8例;年龄18 - 76岁,平均(45.8±12.8)岁。对照组男14例,女7例;年龄19 -77岁,平均(48.7±11.6)岁。用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检验并为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采用综合诊断方案进行诊断,同时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治疗时主要为患者选择头孢噻肟联合甲硝唑口服治疗,头孢噻肟药物剂量2g/次,2次/d为患者给药,甲硝唑1g/次,1次/d为患者给药[l]。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诊断,为患者腹部创伤后选择采用Forwler标准技能型诊断诊断开始以后确认患者是否存在有腹痛状况和腹部外伤史,并且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有钝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之后对患者确认是否存在急性阑尾炎的相关症状,并且评价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对患者发病时间进行评价,并且在诊断误差和漏诊控制上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控制,比如对患者病史进行了解,为患者进行检验结果的初步分析,并进行科室会诊,了解患者的压痛和反跳疼痛状况。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病情进行相关的辅助干预。检验过程中需强化对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和超声检验,为患者配合腹腔镜诊断。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硬膜外麻醉,在患者的右下腹疼痛明显的位置进行MeBurney切口,沿患者皮肤纹路方向进行手术,之后在患者腹腔中寻找患者盲肠,沿患者结肠带加以寻找直到发现患者阑尾并对患者阑尾进行切除,为患者进行相关的腹腔清洗,做好防和消毒工作,结束手术。
观察指标:评价本文所有研究对象治疗以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调查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所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①显效:患者治疗后右下腹部疼痛和反跳痛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指标恢复正常,消化道相关症状消失;②有效:经过治疗以后患者的右下腹部几乎没有疼痛和压痛感,体温大致恢复正常水平,白细胞水平趋于正常,存在较少的消化道症状;③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2]。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检验,对于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相关状况均选择采用x2进行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20/21),对照组76.19%(1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2%(2/21),对照组38.10%(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 (21/21),对照组80.95% (1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讨论
阑尾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情,在我国也是较为常见的外科病症,导致患者出现这种病情的原因比较复杂。阑尾炎患者群体当中青年患者相对较多,而且有研究认为男性患者发病率相对女性更高。现如今,临床医学界对阑尾炎和腹部创傷以后的急性阑尾炎的研究相对较多,而且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对于腹部创伤后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为患者落实综合诊断方案,同时为患者选择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对于腹部创伤后急性阑尾炎患者在进行诊断时选择综合诊断方案,并为患者配合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对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栾世波.腹部创伤后急性阑尾炎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J]系统医学,2018,3(2):98-100.[2]刘钢.腹部创伤后急性阑尾炎诊断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