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的探讨
2019-08-26郭淑惠
郭淑惠
摘要 目的: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基于此观察组实施心血管危险分层。比较治疗前后研究组危险分层情况以及两组血压控制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危险分层较治疗前改善显著,其中高危、极高危患者例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门诊高血压患者实施心血管危险分层的效果显著,既利于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又能积极防止相关并发症,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 门诊;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分层;血压控制;探讨
在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且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对其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1]。而在治疗该病症的过程中,门诊医护人员除了给予其常规治疗措施外,还需采取一项重要的评判措施,即实施心血管危险分层,以便实现对患者的对症治疗[2]。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做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1- 68岁,平均(54.2±3.2)岁。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齡42 - 69岁,平均(53.2±2.8)岁。两组基础信息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基于此观察组实施心血管危险分层,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首先实施心血管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4个级别[3],然后对不同分层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疗。完成危险分层后,护士需指导患者改变以往不良生活习惯,叮嘱其适当降低摄入日常钠盐的量,叮嘱其严格戒烟戒酒,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常用降压药进行治疗。而在治疗高危、极高危患者时,需联合使用2种及以上的药物加以治疗,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在降压治疗期间,如果患者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则需积极治疗其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脂等。在结束治疗后,对所有患者实施电话随访以及门诊随访,以仔细调查和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并于1周后观察疗效和危险分层改善情况。
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研究组危险分层情况以及两组血压控制效果。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对比:经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危险分层改善对比:观察组经治疗后危险分层较治疗前改善显著,其中高危、极高危患者例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讨论
近几年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上高血压发病人数逐渐增多,且发病人群逐渐趋向于年轻化。对于患者而言,高血压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蛋白尿、血脂水平异常、抽烟[4]。在治疗该病症的过程中,一项极为必要的评判措施即为心血管危险分层,其指的是通过分析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和血压水平,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包括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然后由医护人员根据不同危险层次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样除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危险因素,进而达到改善患者病情,提升其血压控制效果的目的[5]。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门诊高血压患者实施心血管危险分层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门诊高血压患者实施心血管危险分层的效果显著,不仅利于控制患者血压,而且利于积极防止其相关并发症,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古丽娜尔·巴吾东,张建辉,马衣热·依斯拉木.门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9):7582-7583.
[2]吴悠扬,陈皓,姜文兵,等.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9):1268-1270.
[3]何涛,陶天琪,李玉珍,等.不同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J]微循环学杂志,2015,25(3):17-22.
[4]李新永,安艳玲.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与个体化治疗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4):41-42.
[5]贺志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情况探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9):4314-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