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和玛雅帕伦克“红皇后”墓葬中看不同的永生观
2019-08-26张桢浩
张桢浩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和玛雅帕伦克“红皇后”墓葬,相隔万里,是两个不同时期的文明的杰出成果。其中所包含的大量精美随葬品不仅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状况,从这些随葬品中我们可以同样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本文谨从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土的帛画和玛雅帕伦克“红皇后”墓葬的随葬品结构来对两个文化不同的永生观进行浅析。
一、玛雅帕伦克“红皇后”墓葬中所体现的永生观
玛雅帕伦克“红皇后”墓葬位于神庙建筑之下,内存石棺,棺板中央放置有香炉和骨质纺轮。(1)在此部分体现了玛雅玉米神话中的内容,从《波波尔乌》这部英雄史诗中,将玉米的轮回和人类的生命轮回由相同的观念连接在一起。英雄双胞胎在进入下界之前将玉米埋在祖母房子的中央,并暗喻植物的繁盛与否暗示着他们在下界的生命状态。两人战胜了下界王所设下的磨难,但是被其欺骗跳入灶坑而死,他们死后骨头被磨碎扔入水中,最后实现重生。(2)两人对应玉米,玉米被埋葬于房屋中央,这就解释了为何墓葬位于神庙之下。香炉可放置火种或燃香,人死后骨头如同神话中的玉米种子,神庙下的墓葬如同神话中的房屋,在棺板之上燃香是为玉米种子的生长提供热量,暗喻着人如同玉米种子一样破土重生。在石棺两侧有殉人,他们将在死者走向往生的道路上供死者驱使。死者的身上涂满了朱砂,水与朱砂混合如同鲜血,使死者看起来像活着一样。同时红色在玛雅文化中代表着东方,代表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因而也具有起死回生的非凡意义。(3)而死者面部还覆盖着用孔雀石拼版形成的面具,玛雅地区不存在贵金属,因而大多使用的是绿宝石(玉石、翡翠、软玉等)黑曜石、贝壳、珊瑚和蜗牛壳。(4)而孔雀石面具最吸引人的是它的耳饰,四瓣形玉饰中套长圆形竖管。耳饰阐释了玛雅人“四方—中心”的宇宙起源说。(5)玛雅人认为世界由五片梅花瓣的结构组成,五片花瓣分别代表着四方世界及一个中心轴。中心轴不仅最为特殊,意义也最为重要。它象征一棵大木棉树,枝干垂直穿过三界(上中下),三个垂直世界所释放出来的超自然能量都沿木棉树这条生命之轴上下流动,因此它为死者灵魂进入下界提供了一条通道。需要注意的是,死者的面具除了嘴微张外其他地方如眼睛和鼻子等都是被装饰物封闭着的,这是因为玛雅人认为灵魂是永恒的,口腔是灵魂进出肉体的通道,灵魂在离开肉体后会稀释进入女人的身体,孕育新的生命。(6)“红皇后”墓葬体现了玛雅人对死者加速往生从而实现灵魂永生的美好祝愿,是玛雅神话精神在生活实践中的外化。
二、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所体现的永生观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自1972年正式发掘以来,前代学人们已经发表了大量的成果。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往生观,囿于篇幅故主要以描述出土的T形帛画和彩绘棺纹饰为主。关于出土的T形帛画,存在多种说法。但至今北方出殡时仍然打灵幡,只是上面的图案与T形帛画图案之繁复相差甚远。名称虽然不同,但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引魂招魂之用。T形帛画上的图案,存在多种解释。在汉初,从战国经秦火而流传的文化正在经历整合,这个整合的过程势必会吸收和融合其他多种文化。长沙国地处楚国旧地,楚地巫风盛行,保留着大量的原始生殖崇拜。这些生殖崇拜以抽象的符号化方式呈现在T形帛画上,如帛画底部双鱼交尾喻女阴轮廓,其上站立的虎头蛙身怪物体现了虎崇拜和蛙崇拜,而此两者均为阴性崇拜。帛画中部为两龙相缠穿璧则为男女性行为的暗喻。而上部左太阴蛤蟆立于上,右太阳黑乌置于中,象征阴阳调和,化育万物。(7)原始生殖崇拜希望借助性事来实现长生不老。而除了原始生殖崇拜之外,其中还包含了从燕齐之地传入的尸解信仰,帛画底部两侧鸱鸮象征着阴间,虎头蛙身怪物为海神,海神手举两鼎两壶之仙药,同时其魂魄仍享用阳间众人的祭品。但是在这一部分死者的形象并没有展现,这可能是因为此时死者仍为魂魄形态而无法现形(这种情况在北朝时期也有出现)。而在服用仙药后,经历一个孕育的过程(两龙相缠穿璧),死者重得形态。此后死者西登昆仑悬圃,受天界使者所授道书和玉浆。而在帛画上部,则展现了天界之景,两仙官守卫天门,而其上墓主已化为人面蛇身的仙人,融于至道与日月同辉。(8)而彩棺上纹饰与帛画中所表现的内容相互映衬。马王堆一号汉墓的最里层棺饰有菱形纹锦,锦上复贴鸟羽,表示死者如鸟一样进入九泉冥界,归土为鬼。向外一层为朱地彩绘棺,头挡和左侧绘有仙山,足挡绘有双龙穿璧,而其他面绘有仙人、天马,神鹿等动物。朱红画棺为尊贵之器,而此处的仙山应推测为昆仑山,死者在经历生命孕育重新获得形态后,到达沟通天地,升仙必至的昆仑山。而再向外一层是黑地彩绘棺,棺板上绘有復杂的云气纹图案,图案之间夹杂着怪神、怪兽及长发带翼仙人。天玄地黄,玄为黑色,涂成黑色代表着九天。死者从冥界上升至九天而成“真人”,与其他神灵同游。而最外层棺为黑漆素棺,黑漆素棺象征包裹冥界、人界和天界的,玄之又玄的道。(9)死者在进入九天之后,与道混而为一,从而实现了永生。
三、总结
总而言之,两种文化对于如何实现永生的看法是不同的,玛雅人流行玉米崇拜,在墓葬中希望加快死者往生从而实现其灵魂永生。而汉代人们将永生希望寄托于道术以及原始生殖崇拜等各种神秘力量,希望借助这些力量来使自己从冥界进入仙界,从而实现灵魂的永生不灭。这些不同的文化观点影响了墓葬的布局并从随葬品中表现出来。
注释:
(1) 王安琦:《“红皇后”湮没在恰帕斯丛林中的玛雅第一夫人》,《大众考古》2018年03期。
(2) [美]MichaelD.Carrasco著,李文彬译:《玛雅农业神话:玉米和人的生命轮回》,《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04期。
(3) 喻理:《重生的面孔——玛雅丧葬面具中的神明象征》,《荣宝斋》2015年12期。
(4) [德]白瑞斯撰,王霄冰译:《古代玛雅人的丧葬仪礼与死亡观念》,《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
(5) 吕章申主编:《玛雅:美的语言》,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第194页。
(6) 吕章申主编:《玛雅:美的语言》,第66页。
(7) 启良:《马王堆汉墓“非衣帛画”主题破揭》,《求索》1994年02期。
(8) 姜生:《马王堆帛画与汉初“道者”的信仰》,《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12期。
(9) 姜生:《马王堆一号汉墓四重棺与死后仙化程序考》,《文史哲》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