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MART”视角下的新目标式习作教学透视
2019-08-26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 周 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如今习作教学现状,很大程度上仍存在学生对习作学习缺乏兴趣、对习作知识缺乏积累、对习作缺乏创新及真实情感等问题。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当下习作教学问题很多原因皆为习作教学目标设计不全面、不科学,因此我们呼唤目标更为明确的新型习作课堂模式,呼唤习作教学有新转变、新张力、新飞跃。
为此,笔者以管理学的“SMART”原则为切入口,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设定进行实践研究。把“SMART”原则的理论与小学作文教学相结合,探讨基于“SMART”原则指导下的新型“目标式”习作教学构建,以夯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使作文教学取得新飞跃。
一、什么是“SMART”
“SMART”原则又称“黄金准则”,是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的论述,“SMART”是五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组成。
1.S(Specific)——明确性
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
2.M(Measurable)——衡量性
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
3.A(Acceptable)——可接受性
目标是要能够被执行人所接受的。
4.R(Realistic)——实际性
在现实条件下是否可行、可操作。
5.T(Time-based)——时限性
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
“SMART”原则的五个方面在对任务目标的设定中互为作用、有机结合、不可或缺。如图:
二、“SMART”对目标式习作教学的新影响
(一)“SMART”能解决当前习作教学的主要问题
1.使习作教学目标设定更有针对性
很多教师进行习作教学时不能对习作教学目标进行较好地分析与制定——有的对低、中、高年段目标未清楚区分;有的对不同体裁创作目标没界线区分;有的对不同立意、选材、内涵的体裁目标没明确区分。这些都导致了习作教学目标界线不清楚、内容重复、形式单一的局面。
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写话和习作的教学目标内容的设定仍处于年段区别不大,学期、学年的阶段性目标不明确的状态。
为此,我们可用“SMART”中的“明确性”来指导习作教学,让我们的习作目标内容更为明晰。
2.使教师的习作评价更有衡量标准
写作的批改是习作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教师对学生习作质量的反馈。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批改时只凭借自身经验对作文的思想、语言、情节、书写进行总体评价与指导。这种类似于“印象”模式的评价机制并不是客观的评价方式,不能让学生具体了解自己的不足,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因此,“SMART”中的“衡量性”在习作目标制订中显得尤为需要。
3.使习作教学更加针对学生学情
王荣生在《写作教学教什么》中提出:“理想的写作教学必须基于学情。”就目前作文教学现状看,很多教师的习作教学目标设计脱离学情。教师对习作教学的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理论研读等方面未从学情出发,甚至忽视学情,绕开学情。如今学生作文很多在内容或思想上都缺乏真实。
笔者对苏州几所小学问卷调查发现,以记事作文为例,95.1%的学生表示自己有时写的内容不是自己的真正经历,其中45.3%的学生为临场编造,33.2%的学生用了书上看到的故事,还有16.6%的同学套用了电视剧情节。究其原因,76.7%的学生认为没有真实经历不会写。
图示:
可见,教师对学生习作目标的制订,一定要从学生学情出发。对此“SMART”原则中的可接受性原则恰是对这一方面的问题有着直接而有益的影响。
4.使实际写作条件满足习作教学要求
当前作文教学中,由于实际写作条件不能满足习作教学要求,大部分学生习作趋于模式化。杨晴雨在《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中提出:学生仅根据模式化形式开展语文写作的做法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难以使其写作思维得到大力拓展的。
时金芳在《作文教学问题归因探析》中指出:共性化的教学内容不能教出个性化行为。对于涉世不深,阅历尚浅,思想稚嫩,思维简单的中、小学生,难以写出老师所要求的作文。可见,作文教学中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对此,“SMART”原则中的“实际性”是习作教学可操作性的重要前提,也是解决如上习作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5.使学生习作完成效率大幅度提升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写作文仍是难题,学生习作效率低,“畏难”“拖沓”。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对作文完成时限作明确要求。再者,大部分教师的习作教学目光短浅,只着眼于眼前的习作教学任务,而没有从习作培养的全局出发。
教师在写作教学的目标制订上必须重视习作教学的“时限性”,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也应注意时间与阶段的导向式把握。
基于以上分析及研究,我们发现“SMART”的五项原则对当前“目标式”习作教学有着崭新的影响。图示如下:
(二)“SMART”能助推当前习作教学新发展
1.“SMART”——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催化剂
当前习作教学常常处于“套用式”“固定式”的瓶颈阶段,限制了学生习作创新的能动性。
“SMART”能使学生习作思维更有目的性地沿着不同方向、角度扩散,是一种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习作教学思维方式。它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调动思维的主动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催化剂。
2.“SMART”——加速习作教学观念的转变
“SMART”原则,加速习作教学观念转变,帮助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使其能契合新课程改革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师角色的职能转变,为学生习作确定更为科学的目标,真正强化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
3.“SMART”——掀起目标式习作教学新浪潮
“SMART”目标式习作教学是以习作目标为核心来实施教学的。“SMART”意味着破旧立新、意味着“动奶酪”。习作教学中,教师围绕新型目标展开习作教学,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习作训练,会让学生习作水平提升的空间更大,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享受到自己习作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将掀起目标式习作教学的新浪潮。
三、基于“SMART”的新“目标式”习作教学基本内容
基于“SMART”的新“目标式”习作教学,是巧妙运用“SMART”原则,以习作教学目标达成为主要教学目的地对习作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新型 “目标式”习作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如下。
(一)“S”确定明确教学目标——“目标式”作文教学必要基础
根据“SMART”原则,为学生制订“明确”的习作完成目标。无论是内容、能力培养,还是练习数量上都应作具体要求。这是“目标式”作文教学中,对目标设定的必要基础。
(二)“M”制定准确评价标准——“目标式”作文教学的内在需求
把“SMART”原则的衡量性原则运用于“目标式”作文教学中来,这是新型“目的式”习作教学的又一重要方面。其能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使教师的评价活动更有目标性,是“目标式”作文教学的内在需求。
(三)“A”遵循学生“可接受”规律——“目标式”作文教学的首要前提
根据“SMART”原则为学生制订“可接受”的习作完成目标。此目标主要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对习作目标进行确定。在具体的习作教学中从学生可接受的角度出发,是“目标式”作文教学在目标设定方面的首要前提。
(四)“R”精选写作实践相应内容——“目标式”作文教学重要条件
遵循“SMART”的可操作性原则对习作实践的相关内容进行目标设定。对每一次写作训练的教学目标都精挑细选。设定真正能让学生体验与实践的习作目标,是能保证习作实践不脱离实际的“目标式”习作教学的重要条件。
(五)“T”限定习作完成相应时间——“目标式”作文教学的主要动力
遵循“SMART”的“时限性”原则,对习作教学进行目标设定。不论是在一篇作文的写作目标中,在阶段性习作练习的完成目标中,还是在长期性习作训练中都对学生进行时间限定,提升其习作完成效率,促进其习作能力的培养,“时限性”是“目标式”作文教学的主要动力。
综上所述,“黄金准则”(“SMART”原则)在当前习作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适用性。建立新型“目标式”习作教学,就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当前习作教学中习作目标设定笼统、习作完成评价无参照、习作教学脱离学情、实际习作要求不能满足、习作完成时限宽泛且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把习作教学致力于向“SMART”原则指导下的新型“目标式”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如今习作教学的形势,更是习作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