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炙甘草汤对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9-08-26张雯雯王连志
张雯雯 王 晶 王连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3)
窦性心动过缓在临床上指心率低于60次/分,在健康的老年人运动员中较为常见,严重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悸、乏力、气短、头晕等。严重者会出现心源性休克、晕厥,更甚至是猝死[1],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本病在中医学中归于“心悸” 、“怔忡”、“胸痹”范畴,在《伤寒论》中云:“心悸动,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笔者使用炙甘草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内科就诊的8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2.3)岁,基础疾病,高血压5例,糖尿病10例,试验组4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46~66岁,平均年龄(56±2.4)岁,基础疾病,高血压4例,糖尿病1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心率均<60次/分,均有心悸、头晕、乏力、胸闷、心前区疼痛不适等表现;②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②对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③不愿意参加的患者。
1.4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口服0.3 g阿托品(世贸天阶制药(原厂家江苏方强制药厂有限责任公司)日2次口服,1个月。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炙甘草汤进行治疗,组方为:炙甘草15 g、生姜15 g、桂枝15 g、人参10 g、地黄20 g、阿胶5 g、麦门冬10 g、麻仁10 g、大枣10枚。若患者四肢厥冷加附子5 g、肉桂15 g;若咳喘痰多者加:百部10 g、射干10 g。
1.5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效:患者服药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患者服药后临床症状好转;无效:服药后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临床有效率=(有效+显效)/总病例×100%。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窦性心动过缓为心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为心律每分钟<60次,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如果每分钟慢于50次,超过3 s,就会出现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出现心绞痛,甚至死亡[2]。在祖国医学中,窦性心动过缓可以归于“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3]。该病的发生与阳虚、痰阻、阴亏、气虚、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心之络脉,久病入络,久虚入络,脉络瘀滞发为本病。炙甘草汤药出至张仲景的《伤寒论》,方中炙甘草补脾益气,为方中均药,生姜温里散寒,缓解寒凝血脉之痛,桂枝温通经脉,人参大补元气,地黄养阴,生津,阿胶补益气血,麦门冬、麻仁、大枣补益滋阴,诸药合用起到养心益气、养血滋阴、通络活血、助阳益气之共[4]。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心动过缓患者使用炙甘草汤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