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损的疗效评价
2019-08-26杨彩娥
杨彩娥
(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放疗科,福建 厦门 361004)
乳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肿瘤疾病的病死率中排名第二;通常采用放疗手段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可对乳房起到保留作用,故此在临床上得到患者青睐,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局部肿瘤发展进程,并且还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在放疗期间容易对局部皮肤造成一定损害,为此在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1];我院为了探究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损的临床效果,将2015年6月17日至2017年9月17日收治的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见正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选取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5年6月17日至2017年9月17日,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标准化皮肤护理);并对120例患者的皮肤护理效果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进行观察及评估。观察组乳腺癌放疗后皮损平均年龄值(46.71±2.21)岁,年龄上限值60岁、下限值22岁;临床分期:早期乳腺癌20例、中期乳腺癌20例、晚期乳腺癌20例。对照组乳腺癌放疗后皮损平均年龄值(46.75±2.26)岁,年龄上限值61岁、下限值23岁;临床分期:早期乳腺癌22例、中期乳腺癌19例、晚期乳腺癌19例。对比的年龄等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存在一定研究性。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乳腺癌放疗后皮损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20~60岁;③均为女性患者;④知情,签署同意书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乳腺癌放疗后皮损的诊断标准;②年龄<20岁,>60岁;③不愿参加本次研究;④存在药物禁忌证;⑤处于嗜睡、昏迷阶段;⑥伴有心功能、肾功能、肝功能不全等症状。
1.2 方法:对照组方法——给予常规干预措施,①放疗前护理: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评估,并检查其皮肤是否未出现损伤及炎症情况。②放疗期间护理:嘱咐家属及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且标记清楚;与此同时告知其勿采用肥皂、热水清洗容易造成局部皮肤破损。③放疗后护理:放疗结束后告知患者勿在放疗部位涂抹碘伏及酒精等刺激性消毒药物,以免对局部造成严重刺激。
观察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皮肤护理,如下叙述:①护理人员每天对患者局部照射皮肤进行评估及观察,当患者局部照射剂量在20 Gy左右,可导致皮肤出现潮红、发热等临床表现,故此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衣着宽松,且柔软,勿戴胸罩,以免发生摩擦,造成皮肤破损。②若是患者的局部照射剂量在40 Gy左右,可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瘙痒、发干、紧绷感、灼热感等症状,与此同时可伴有色素沉着、脱屑等1级皮肤损伤症状,故此护理人员应告知其勿用手抓挠,禁止涂抹刺激性药物,如酒精、碘伏等,可在局部皮肤涂抹刺激性低的婴幼儿护理用品,从而起到止痒、润肤的作用。③若是患者的局部照射剂量在60 Gy以上,可导致局部皮肤出现充血、水肿、水泡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溃疡、坏死等2级以上皮肤损伤症状,故此护理人员应实施针对性措施,比如溃疡患者可给予贝复济外喷及银离子敷料覆盖,继而保证创面干净整洁,再如皮肤水肿患者可给予局部红外灯照射,从而促使其愈合。
1.3 观察指标:分析且观察两组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的皮肤护理效果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生活质量(心理职能、生理功能、疾病治疗、社会功能)。皮肤损伤等级[2]采用RTOC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可分为5级,0级——无变化,1级——出现滤泡样暗红色斑,与此同时存在干性脱皮、脱发及出汗减少等症状;2级——触之疼痛,存在鲜红色斑及中度水肿;3级——出现凹陷性水肿,并且皮肤皱褶以外部分可发生融合性湿性脱皮;4级——发生溃疡、坏死及出血等表现。皮肤护理效果[3]:显效——经干预后皮肤损伤程度明显改善,且超过2度以上;有效——患者经干预后皮肤逐渐好转,且超过1度以上;无效——皮肤损伤程度无改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采用QLQ-C3O进行评估,条目共30个,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生活质量评估——共分为4个维度,即心理职能、生理功能、疾病治疗、社会功能;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标准:该次研究均采用SPSS20.00软件进行分析且处理,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生活质量(心理职能、生理功能、疾病治疗、社会功能)(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皮肤护理效果(计数资料)——百分比;以P<0.05表示两组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对比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皮肤护理效果对比:表1数据可见两组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在皮肤护理效果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即观察组总有效率98.33%(59/6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44/60),P<0.05。
表1 对比两组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的皮肤护理效果[n(%)]
2.2 两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对比:表2数据可见两组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在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P<0.05。
表2 对比两组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分,
表2 对比两组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分,
注:120例患者对比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存在差异,P值<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0 49.21±5.21 70.25±8.20对照组 60 49.25±5.23 62.36±7.45 t值 - 0.04 6.91 P值 - 0.96 0.01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表3数据可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估对比中存在明显差异,即观察组数据高于对照组数据,P值<0.05。
表3 对比两组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表3 对比两组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注:120例患者对比的生活质量评分存在差异,P值<0.05
组别 心理职能 生理功能 疾病治疗 社会功能观察组(n=60) 24.13±2.41 25.39±2.55 24.52±2.34 27.36±3.55对照组(n=60) 20.15±1.06 20.11±1.11 19.77±1.00 20.25±1.05 t值 11.71 14.71 14.46 14.88 P值 0.01 0.01 0.01 0.01
3 讨 论
乳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具有极高的病死率,通常采用放疗方式治疗,其效果显著,同时也是保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治疗方法能够对局部肿瘤起到明显控制作用,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治疗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照射部位损伤等,继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故此在放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尤为必要,可对不良反应起到明显减少作用,与此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
放射治疗通常用于恶性肿瘤患者,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容易诱发一系列不良反应,故此我院建议实施治疗的同时给予标准化皮肤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特点制定合理方案,且实施健康教育等内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它是一种针对性护理措施,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强等特点,主要是从放疗前、放疗后入手,继而预防一系列不良反应出现,与此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耐受程度,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5];该次研究结果中可发现两组患者在皮肤护理效果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数据,P值<0.05;由此说明实施标准化皮肤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此同时还能改善放射性皮肤反应[6];从表2中可发现两组患者在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值<0.05;由此说明实施标准化皮肤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健康状态,继而对生活质量起到明显改善作用;与耿春花[7]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如试验组经干预后总体健康状况评分(69.24±7.58)分,而对照组经干预后总体健康状况评分(62.34±8.05)分;两组患者对比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即P值<0.05。
总而言之,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改善皮肤损伤程度,并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耐受性,临床上值得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