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火健脾丸对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08-26袁欣
袁 欣
(中国人民解放军31614部队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为消化系统常见和多发疾病之一,是以胃黏膜上皮固有腺体减少(或)伴肠上皮化生(小肠化和大肠化,其中大肠化黏膜癌变概率较高)以及幽门腺化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白光内镜下表现为胃黏膜发白、血管纹理减少。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主诉有腹部不适、疼痛,伴有食欲不振、反酸、嗳气、饱胀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极易持久、反复发作,属于胃肠道常见的顽固性疾病[1]。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区域遍及世界各国,其中以中老年人高发,有研究指出青年患者可出现胃黏膜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呈年龄相关性,即本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近年来本病发生率呈年轻化趋势[2]。有研究报道CAG随着病程进展可出现癌变可能,据统计CAG癌变率为2.5%~7.0%[3],癌变率显著高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而且随着内镜检查的日益普及,该病的发生率及癌变率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4]。CAG有多种临床类型,如肝胃郁热型、肝胃气滞型等。西药对CAG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并未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与此同时,西药不良反应较大,严重可出现椎体外系、药物性过敏等,而中医药对CAG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等特点。本院中医科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清火健脾丸治疗80例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经病理检查及中医明确诊断的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纳入的研究资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0.7±7.2)岁,病程7~30个月,平均病程(13.5±5.8)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2.1±8.5)岁,病程5~24个月,平均病程(12.3±5.8)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及书面同意。
1.2 诊断标准
1.2.1 诊断及纳入标准:诊断标准参照2016年《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5]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拟定。诊断采用白光胃镜+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再对这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诊断为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具有胃脘饥嘈或灼痛、脉弦数、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纳入实验前1个月进行胃镜+病理学检查证实;符合中医辨证为肝胃郁热证;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无多脏器功能衰竭或心脑肾等重大器官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
1.2.2 排除标准:排除标准为纳入标准以外的患者,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予以排除:①年龄<18岁或>70岁的患者;②病理检查疑似癌变的患者;③对治疗药物过敏甚至出现剥脱性皮炎等,患有严重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或精神病患者;④已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并可能对本研究中观察指标产生影响的CAG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⑥未按本研究治疗规定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数据不全影响分析的病例。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用清火健脾丸治疗,组方为白术30 g、枳实10 g、半夏15 g、陈皮15 g、炒栀子10 g、炒黄连5 g,每次10 g,每日2次,实际服用适当调整用药量。对照组患者服用果胶秘150 mg,多潘立酮10 mg,每日2次,饭前口服,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禁烟酒,规律饮食,避免过热和辛辣刺激食物,无显著影响观察指标准确性的因素。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严密监控,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其对症治疗[7]。与此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密切随访,了解治疗效果、疗程结束后1个月行碳13呼气试验检测Hp清除率,随访的方案包括定期门诊就诊、定期电话、微信平台以及邮件等方式进行随访。
1.4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相关标准[6]。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2次白光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明显好转,病理检查胃黏膜镜下符合萎缩性改变、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基本消失,白光胃镜及病理学检查均需2名高年资医师诊断;显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明显好转,病理检查见镜下胃腺体萎缩、异型增生及大肠化减轻2个级度;有效: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减轻,病理检查见镜下腺体萎缩、异型增生及大肠化减轻1个级度;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胃镜检查胃黏膜萎缩未减轻,病理检查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三者之和。
1.5 中医症候判定标准:本研究中医症候判定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相关标准制定[6],对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主要包括:胃脘胀满或疼痛、嗳气、反酸、口干、乏力、食少、少苔或无苔、脉象的变化、大便情况。症状分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作1、2、3分,比较治疗前后变化。
1.6 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参照《对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相关标准制定[8]。选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检测,同时进行胃镜复检,胃镜下在胃窦、胃角分别取1块胃黏膜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计算Hp根除率。
1.7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获取的数据资料均以EXCEL形式登记录入,数据整理后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本研究涉及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记录;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全部数据收集及整理后进行正态分布检测,如计量资料的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如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如计数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如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本研究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经统计分析发现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67.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得更显著(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Hp根除率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p阳性患者例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Hp根除率显著升高(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16.38±3.95 8.73±3.09*治疗组 40 15.66±4.17 5.59±2.83*#
表3 两组患者Hp根除率的比较
2.4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对药物过敏的情况,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检查及血常规检查均未出现异常。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2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治疗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经对症治疗后均明显好转。
3 讨 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无明确的病因,有研究指出CAG发生与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多种原因相关,而且本病发生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增长本病发生率增加,甚至有研究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进展为胃癌,目前普遍认为CAG为胃癌常见癌前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认为CAG属于“胃痛”、“痞满”的范畴,饮食不洁、七情失和、脾胃虚弱导致内外之邪积盛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脾胃虚弱、气机失畅、痰湿内蕴都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9]。不同类型的CAG的中医治疗方法不同,肝胃郁热型治法为舒肝和胃、解郁清热;肝胃气滞型治法为疏肝解郁、理气和胃;脾胃虚弱型的治法为健脾益气、运中和胃[10]。中医药治疗CAG具有其特殊的优势,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胃黏膜萎缩腺体、异型增生及肠腺化增生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11]。
本研究中使用的清火健脾丸是出自明代张三锡的《医学六要》,方剂包括白术,枳实,半夏,陈皮,炒栀子和炒黄连。方中以白术为君药,起到益气健脾、和胃、除热消食、滋阴养胃的作用;以枳实、半夏为臣药,具有消积、散痞、瘀化新生、滋阴养胃之效;佐以陈皮,炒栀子炒黄连,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炒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炒黄连燥湿清热,该方药健脾、清热,具有治疗脾胃弱,有火症,食少,嘈杂恶心功效,对于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在临床实际使用时,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适当调整用药量并增加使用其他中药,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治法原则[12]。有研究表明,慢性胃炎常见原因有Hp感染、酒精、某些特殊食物等,其中Hp感染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最为重要原因之一,Hp在胃内产生尿毒酶,尿素酶可催化尿素分解,在胃黏膜内可分解胃黏膜中的尿素,这一催化反应中产生大量的氨,这种代谢产物可直接导致胃黏膜损害,Hp本身可以直接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坏死、炎症形成甚至癌变等,这也是碳13呼气试验的原理[13]。本次研究发现,经过清火健脾丸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的Hp根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在方剂中加入了黄连、栀子等具有清热解毒、杀菌功效的中药,目前已有研究报道证实栀子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传统西药根除Hp的成功率,具体的生物学机制需要进一步阐释。
虽然目前CAG的发病机制并不是十分清楚,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已有其独特的见解。本研究结果表明清火健脾丸可以显著提高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积分和Hp清除率,不良反应少,对临床治疗CAG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本研究的样本数目较少以及随访时间有限,关于该方治疗肝胃郁热型CAG的药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仍需扩大临床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