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有滋有味
2019-08-24龙煦霏
龙煦霏
2019年春节档电影消费再创新高,春节期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为58.4亿元,大年初一单日票房高达14.43亿元。
撑起猪年春节票房的主力军仍旧是国产电影,除了传统喜剧电影《新喜剧之王》《疯狂的外星人》外,截至3月18日最大黑马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已斩获46亿元的票房成绩,位列中国影史第二部,成为现象级影片,更有评论称“中国科幻电影之旅由此开启”。
票补取消更凸显“自来水”效应
2018年10月电影票补政策取消后,老百姓再也享受不到9.9元看电影的优惠了。今年春节电影票均价为44.8元,比去年贵了5.1元,增幅达到13%。较高的票价门槛还是将一些观众拒之门外,今年初一的观影人次为3173.65万,同比下降2.73%。
近几年,影评口碑与票房走向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今年也不例外,“自来水”效应再次成就票房神话。《流浪地球》在正式上映前的宣传和预售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喜剧片《疯狂的外星人》《新喜剧之王》以及《飞驰人生》,但在1月28日的首映后口碑迅速发酵,到2月11日21点综合票房收入已超过23亿元。
实施票补政策的4年间,10元的电影票价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是不争的事实,但也出现了蹭热度、制造话题的现象,就连仅用两天拍摄的综艺节目IP片《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都能挤入电影市场圈钱。对于观众而言,虽然表面上看似9.9元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但是为了看场电影至少需要耗费4个小时的时间成本以及停车、零食等至少几十元的消费额,而劣质电影的观影体验未必会带来好心情。一些制片方或出品方甚至为了“创造”票房,不惜跟风效仿、用流量明星、票房造假、制造“幽灵场”等,破坏了中国电影业的良性发展势头。
2019年春节档在票价涨了的情况下依然创造近60亿元的票房说明,相较于高的票价,人们更在意的是观影体验和精神层面的愉悦。事实证明,只有把工作的重点锁定在尊重内容上,制作出高质量的产品才是硬道理。尽管高昂的电影票价短时间可能会使观影人次有所下降,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督促电影人重新聚焦电影质量,打磨出更多的精品,而不需要费尽七、思在话题、流量上。
类型多样化奠定市场繁荣基础
资本的大量涌入一方面助力中国电影市场的辉煌,但同时电影行业也是在被裹挟着前行,客观上造成了类型影片创作和整体品质的不足。不少作品仅着力视觉呈现而忽略讲故事的能力,跟风模仿大火题材,起用"鲜肉”,对赌保底发行,制造话题带节奏……无所不用的招数只为了更好“取悦”观众。然而,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真正静下心来研究不同受众人群的诉求,丰富类型电影,才能坐享“百花齐放的芬芳”。
发展类型电影喜剧片、动作片、好莱坞大片、爱情片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几种类型。其实,市场上还是有一些群体的诉求被忽略了,世界电影工厂好莱坞就制作过很多兼具票房和口碑效应的电影佳作。我国电影行业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不乏精品佳作,但近几年表现得过于趋利,电影创作者也享受停留在“創作舒适区”的快感。事实上,观影需求和观赏品位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与现实契合度高的题材很受欢迎,如果完全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资源配置,小清新的文艺片会“很受伤”。譬如,被视为不舍得花钱观影的老年群体也是有着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愿意为电影消费是因为现在院线上映的适合老年群体的电影几乎难觅踪迹,与其在影院被催眠还不如去唱唱、跳、画画。2017年的《芳华》赚足了话题和眼泪,票房成绩也是骄人的,然而并没有引起电影创作者的“热情”再去关注老年群体的诉求,因为没有形成“中老年电影氛围”使得创作者无法预期市场反响。取消票补政策后观影人数少了,但类型电影的观影群体却会随之相对固定,这就为类型片的发展赢得了契机,对良心制作的高质量作品,受众就是用“脚”投票也会走进电影院。当一部影片的票房能够达到影片生存标准时,即使是小众的文艺片也会再次迎来春天,在口口相传下得以生存甚至盈利。
助力中国科幻影片起航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的表现最为亮眼,《流浪地球》更是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
据悉,河南某地的一家影院黄金时段票价卖到了160元,这表明观众欣赏水平的提升和中国电影市场风向的变化。《流浪地球》以未来世界的展现形式创新了现代精神需求价值观念表达的艺术手法,《疯狂的外星人》则创造了“中国式科幻喜剧”表达方式。对此,两部电影的原作者刘慈欣认为:“从《流浪地球》开始,中国科幻电影正式启航了”,卡梅隆也发声“祝愿《流浪地球》太空之旅顺利,祝愿中国科幻电影之旅好运”。的确,中国近年来的科幻创作平台和作品数均在增加,科幻作品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2017年科幻产业的产值超过了140亿元。
提高发行对象渠道针对性
电影消费随着民众消费升级进入正当时。以往传统名导作品的厮杀场格局往往会造成先入为主的票房效应,而他们猪年春节档的"集体缺席”为电影新生代的才华展示腾出了施展空间,所以院线的排片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片的票房。大量社会资本的涌入使得我国院线的硬件数量和设施的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2011-2017年中国银幕数量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从9286块增加至50776块。目前,市场基础设施不可能再出现规模化扩张,因而内部结构优化、投放精准化、受众细分是大势所趋,这样的形势更有利于实现分线发行、区域发行,单银幕、影院的成绩单将成为主要的参考因素,这就倒逼电影人要静下心思量。消费者的稀缺决定了影片的生产要在满足普世性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观众的特殊化需求进行精细化制作。近年来,春节返乡的“小镇青年”就带动了三四线城市及县级影院的观影潮。
良好的电影生态环境需要作品类型的多样化。中国电影市场一路走来高歌猛进至今,接下来将进入细分领域,唯有以内容为王、敬畏市场,才能让中国电影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