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语言输出假说为视角的初中英语语法课例分析

2019-08-24仰惠娟

文教资料 2019年16期
关键词:课例分析

仰惠娟

摘    要: 本文结合Swain的语言可理解性输出假说,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输出准备、在良好语言输出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交际性输出、课堂中结合输入与输出使互动形式多样、给予学生即时正确的反馈以提高输出质量这四个方面,分析一节初中英语语法课的教学过程及特点,并探讨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帮助外语学习者,尤其是初中外语学习者有效输出二语,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语法    语言输出假说    课例分析

一、引言

据多方研究表明,我国以往的语法翻译法,以及考试对阅读的重视等,造成中国外语学习者长期以来多侧重语言的输入,而对于第二语言的输出则较为忽视。正如文秋芳所述,“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多年来秉承重输入、轻输出的指导思想”(文秋芳,2008),导致大多数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不如听力和阅读水平。然而,作为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言输出能帮助外语学习者更加流利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与交流。外语教学在强调大量可理解性输入的同时,应该重视语言输出,两者交互作用才能确保语言习得的成功发生。本文基于语言输出假说,结合一节初中英语语法现场课例,探讨输出假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帮助外语学习者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二、输出假说

(一)概念。

20年代80世纪,Swain等人基于浸入式教学研究,提出语言的可理解输出假说(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Swain(1985)认为尽管“‘可理解的输入对语言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理解性输入本身不足以导致成功的语言习得,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产出可理解的输出”,二者结合才能准确流利地使用目的语。如她所述:“语言的输出对语言习得同样有积极意义。”

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在外语学习中得到广泛应用,要求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符合“i+1”模式。然而,输出是语言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Swain(1993)认为可理解性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输出可以激发学习者从普遍存在于理解中的语义的、开放型的、非决定论的策略加工转向准确理解必需的完全的语法加工。语言的输出活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目的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与语用使用的得体性,同时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有效地促进二语习得。因此,输出在句法和形位发展中起着潜在性的重要作用。

(二)功能。

Swain(1995,1998)提出,学习者能够不断通过输出练习提高语言流畅度。因此,她在提出可理解性输出定义的同时,进一步归纳其三大功能——注意/触发功能(the noticing/triggering function)、假设检验功能(the hypothesis testing f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the meltalinguistic reflective function)。她指出这些功能能提高语言的流畅性。

(1)注意/触发功能(noticing/triggering):语言输出促使二语学习者意识到自己语言体系中的部分语言问题,进而可以触发对现有语言知识的巩固或获得新的语言知识的认知过程。

(2)假设验证功能(hypothesis testing):二语学习者可以把语言输出视为验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假设的途径。

(3)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当二语学习者反思自己的目标语用法时,输出即起着元语言的功能。

三、课例说明

(一)背景。

本课视频取自浙派名师暨全国名师经典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点评精编第六卷,执教者韩欣江老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英语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学习内容为Section A 2a-2d & Grammar Focus。由于之前的课已呈现基本的一般将来时句式,即:主语(people/everything/kids/they)+謂语(will do)+其他,还包含几个There will be...的句子,本课以学习there be结构在一般将来时中的用法及 more,less和fewer的用法为主。

(二)步骤。

本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1. Greeting & Lead-in

教师以话题“你最喜欢的歌曲”导入本课,并以歌曲“I am sailing”热身,通过新话题“What will you do/become?”引入语法:一般将来时的时态,在复习上一课“will”的一般疑问句用法时为新课做铺垫。

2. Your ideas of the future

教师提供不同未来世界生活的话题(交通、工作、学习等),引导学生想象未来世界,感知“一般将来时对未来进行预测”的表意功能,并用“more/less/fewer”和“will / be going to”进行填空,其中包括大量的师生、生生互动、小组讨论、汇报等活动促进语言输出。

3. Grammar Castle

教师采用语法城堡的形式归纳语法规则,使用各种图片、表格、时间轴等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记忆理解语法规则。如将本课重点语法will放置于动词房间,并在房间中设置三个柜子,分别为:时态、语态和异态,佐以时间轴重点关注其时态,达到最佳记忆理解效果。

4. Homework Assignment

用已学知识进行填空练习,深化巩固,有效延伸课堂教学。

四、课例分析

Swain指出,在习得过程中,“可理解性输入”固然有很大作用,但不足以使外语学习者全面提高二语水平。一些学生在二语学习中之所以会犯语法错误,是因为课内外很少有机会进行语言表达练习,课堂教学以老师的灌输式输入为主,学生表达时的话语长度有限,老师对学生语法方面反馈多流于表面,随意且滞后。因此,要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更需要“可理解性输出”(Swain,1985)。韩欣江老师的这堂语法课不仅注重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更提供大量机会使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点(there be结构在一般将来时中的用法及more,less和fewer的用法)进行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出,将话语权更大程度交予学生,并给予学生正确有效即时的反馈,提高语言输出质量。

(一)开展语言输出的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输出准备。

在学生开始输出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语言输出的准备工作,创造条件为学生语言输出搭建支架。在本堂课中,韩欣江老师从导入部分开始,多次通过不同的方式为学生的语言输出做准备。在导入部分,利用歌曲“I am sailing”热身,活跃课堂氛围,并引出未来理想职业的话题:“Will you become a sailor in the future?”为之后语言的输出做铺垫。下一步,通过新话题“What will you do/become?”引入一般将来时“will”的时态,为本节课的重点语法点there be结构在一般将来时“will”的时态中的用法搭建支架。在“Your ideas of the future”环节,教师提供一些替换练习,请学生运用“there be”结构在一般将来时中的用法及“more,less和fewer”的用法进行填空,为语言输出做准备。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支架搭建循序渐进、由简到难,随着学生输出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加输出难度。

如,在讨论“未来职业”这一话题时,教师首先提供给学生较为简单的例子:There will be ?摇        ?摇 jobs for people because ?摇        ?摇 robots will do the same jobs as people. 学生只需替换画线部分的单词进行语言输出即可。随着学生输出水平的提高,教师把句子改为:There will be ?摇        ?摇 jobs for people because ?摇        ?摇.增加学生语言输出难度,使学生思考使用不同话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此类练习在一定量后又升级为今未生活对比,增加学生使用所学语法点进行目标语输出量。在每次学生发言表达自己观点之前,教师会通过两人讨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为学生在全班汇报前做准备,这类形式的说前讨论既是输入的过程,又是输出的过程,且能促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在产出目的语时的部分语言问题,自我反思并改正问题,同时巩固现有语言知识或获得新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输出质量。

(二)创造良好语言输出环境,进行有效的交际性输出。

语言输出必须基于“真实的交际需要”(邹为诚,2000)。在保证足够输入量的同时,注重交际的真实性与动机性。因此,若想获得有效输出,教师首先要确保学生有真实的输出需求,即学生在语言交际环境中有“真实”的交际目的;此外,在选择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的同时还要确保合适的交际对象,让学生能自主自由地输出语言。

本堂课的话题为“未来世界”,包括交通、工作、学习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子话题。教师以这些话题开始,创设真实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在有真实交际目的与交际话题的环境下与同伴进行自然的语言输出。例如,在“Your ideas of the future”环节,教师提供关于人类寿命、家庭生活、杭州环境、学习方式等话题请学生进行今昔对比的讨论,话题贴近杭州学生的生活,内容具有趣味性与可理解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输入,促进语言的理解与输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游戏、聊天等形式创造轻松、愉快的语言输出环境,激发学生讲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输出二语。

(三)课堂输出形式多样,结合输入与输出。

教师在提供足量的可理解性输入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互动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地输出目的语。丰富的课堂互动形式不仅是激发学生二语输出的兴趣与动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助推剂,而且是提高学生目的语输出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多样的课堂互动中,学生不仅能使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输出目的语,而且能在与师生、生生互动中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在本堂课中,教师采用多种语言输出方式,如教师与全班的问答互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進行讨论与汇报、学生一对一互动等,给予学生大量机会使用本节课的语法点有效进行语言输出。

(四)给予学生即时正确反馈,提高输出质量。

在学生完成语言输出之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即时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输出质量,修正语言错误或者引导进一步的语言输出。教师的反馈语应真诚、有针对性,并能促进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

在本节课中,韩老师多次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输出反馈,且反馈过程不笼统,没有泛泛而谈。在讨论关于“未来生活”各个话题时,针对不同学生对每一话题的看法,教师给出不同的反馈与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大量使用积极的反馈语调动鼓励学生持续输出语言,如wonderful idea,I like your inspiration, great等,反馈及时且有针对性。

而且在课堂学生输出目的语后,教师采用的反馈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启发诱导学生对问题或话题进行深一步思考讨论,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出。如在全班谈论“未来环境”时,当学生对这一话题持有一致看法后,教师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请学生讨论思考:

Student A: I think there will be more fresh water because people try to protect our world.

Teacher: Thats right. Because people will try to protect our world. So there will be, what about the pollution?

Student A: There will be less pollution in the sea.

Teacher: Thats right. Do you agree with him? Are you sure?

Students: Yes.

Teacher: Im not sure. So I have a question. What are you doing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nowadays? If you do nothing, I think in the future, there will be less fresh water and there will be more pollution in the sea. So what are you doing in your daily life to protect our life?

教师在给学生反馈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抛出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考。同时,在课堂中通过小组讨论形式收集学生更多的看法,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进行第二语言的有效输出。

五、结语

有效输入是教学的关键和前提,提高輸出效率是教学目的与结果。韩老师的这节语法课充分利用语言输出理论,在给予学生语法知识输入的同时,将话语权交还给学生,利用各种语言输出形式,在师生与生生的讨论互动中对本课知识进行巩固与输出再造,提高学生目的语输出质量。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点,如时间的把控不够到位,导致最后语法归纳环节比较匆忙,最后环节学生语言输出机会不多,但总体而言,本节课互动丰富,学生输出频繁,且输出质量颇高,是一节有效的英语语法课。

语言的学习既需要足量可理解性输入,更需要将输入内化,转为可理解性输出,使语言在交际中得到产出。语法的习得不仅在于语法点的理解记忆,更在于实际交际中的使用。因此,如何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足量可理解的输入,并使其产出有效的输出,是目前值得初中英语教师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 In S. Gass S & C. 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85.

[2]Swain, M.. The Output Hypothesis: 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 [J].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93 (50).

[3]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 In G. Cook & B. Seidlhofer (eds.) For H. G. Widdowson: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C].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4]陈红平,李娜.语言输入假说和语言输出假说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4(17).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6]邹为诚.论语言输入的机会和条件[J].外语界,2000(1).

猜你喜欢

课例分析
中学化学“新学课”课堂时间分配课例分析及策略研究
类比推理教学课例(数学)分析
慧眼识璞玉,妙手炼浑金
如何提高心理课的课堂效率
例谈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策略和模式
基于逻辑方法视阈的课例分析
利用“电子书包”促进数学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