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法学科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推进
——上海“第二届国际钢琴教学法学术周”活动综述
2019-08-24赵小红
文/王 婧、赵小红
继2017年10月成功举办上海“首届国际钢琴教学法学术周”之后,“第二届学术周”活动于2018年12月23至26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此次学术周共邀请四十余位来自国内外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授,活动内容包括专家讲座、大师课、主题发言、学术论坛、音乐会等,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涉及钢琴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多个层面。与“首届学术周”相比,本次活动新设了“中国风格钢琴教学作品征集评比与展演”活动,增加了对基础钢琴教学等当今钢琴教学现状的研究与探讨,为学术周增添了亮点。现将学术周内容综述如下:
一
此次“学术周”共举行四场专家讲座,讲座内容分别从作曲家与作品研究、国内外钢琴教学实践、基础钢琴教学等不同角度出发,为钢琴教学实践提供了更丰富的理论支持和更广阔的思路。
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的讲座题目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独特价值”。杨老师在讲座中首先清晰概述了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基本情况,包括作品的编号、乐谱出版和诸多“未完成”残篇等现象,随后他从作曲家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创作特点出发,全面分析和总结了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特征和贡献。杨老师认为,舒伯特最好的钢琴奏鸣曲中往往体现了一种“漫游”的线路和“婉转”的步履,调性布局更为多彩和多样,与贝多芬作品中积极、肯定的动力性戏剧和直线向前的方向感相当不同。由于舒伯特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的不幸遭遇,他的音乐的表现范畴偏于悲剧、梦幻和抒情,而这些原本看似和大型奏鸣曲创作并不相容的浪漫气质却构成了他的突出特色。舒伯特的音乐往往表达孤独的个人处在一个敌对、异化、压抑和具有威慑力的外部世界时的内心感受,但同时他又从未放弃过希望和梦幻,至晚期(生命终结),甚至具有了超越、接受和达观的智慧境界;舒伯特的音乐以优美真挚的旋律写作、色彩性的和声语言、民间舞蹈的节奏滋养、扩展而庞大的形式结构为特点,这些在其后期钢琴奏鸣曲中得到了最充分、最集中的展现。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周薇教授在题为“钢琴基础教学的观念与实践”的讲座中,以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为切入点,指出钢琴基础教学中教师应避免过度演奏化和概念化,不仅要会诊断学生的问题,更要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周老师提出,钢琴基础阶段应包含四种重要能力的培养:基本技术、内心听觉、内心节奏、识谱视奏。并对每一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具体训练方式,如可以通过弹唱(大声唱)—弹唱(轻声唱)—弹(内心唱)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启蒙阶段琴童的内心听觉等。此外,周老师用多层同心圆系统形象地展示了她多年的教学观—钢琴教学整体观(如图1)。钢琴教学包含听觉、节奏、识谱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最小的圆代表教学的初级阶段,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教学都应综合全面,只有在基础教学阶段就注重多层次教学,学生才能整体提升,因此钢琴教学不是点状的,而是网状的。周老师的观念和方法给在座的钢琴教育者提供了新的教学研究方向,聆听者纷纷表示周老师的讲座“干货”满满,受益颇多。
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穆里娜教授在“钢琴基础教学的观念与实践”的讲座中,首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示范、比喻、分析,详细地叙述了卡巴列夫斯基的教学理念。卡巴列夫斯基格外重视对初学琴童的教学体系的建立,以及对学生学琴时内心轻松、愉悦感的培养;其次,她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讲解如何使初学者领会弹奏时手臂放松,指尖用力的弹奏方式,并运用卡巴列夫斯基作品49中的简易作品,形象地阐述了弹奏过程中手臂的“力量转移”;穆里娜教授还提出,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分句、分析音的走向,以及对音乐性格的把握。
美国堪萨斯大学史密斯教授的讲座题为“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对钢琴教学的影响及推动”,主要分享了科学技术为钢琴教学带来的变化以及教授自身的经验与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打破传统模式,尝试远程钢琴教学,这一模式打破了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使钢琴学习具备了更大的可能性,但由于网络延迟、设备质量等原因,远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讲座中,史密斯总结了远程教学需注意的三个要点:优良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间良好的互动、严谨合理的教学安排。他以自身经历为例,与大家分享远程教学的利弊。他认为,科技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手段,钢琴教师应主动应用,从而帮助自身更好地学习与教学。
二
学术周活动中的主题发言和学术论坛主要从钢琴教师培养、钢琴教学问题探究和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三个方面展开,这些课题对当下的中国钢琴教学理念和实践有切实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赵小红教授在主题发言“钢琴师资培训的合理模式探究”中,主要从当前中国琴童学习与钢琴师资现状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钢琴师资培训的内容和实效等问题进行梳理并给出了自己的积极建议。当今社会中钢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因此,赵老师认为在教师培训时,可采取“横+竖”的培训模式来进行。所谓“横”,即要从音乐的感知能力、弹奏能力、读谱能力三个方面同时进行,以全面培养和提高钢琴教师的真正能力;所谓“竖”,是应将培训程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程度,从而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钢琴教师素养欠缺的实际问题。此外,赵小红老师还提出设想,可以在师资培训中加入钢琴教学实践环节,更直接地检验师资培训的学习成果,并设立合理的考核制度,使师资培训更具含金量。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王庆教授的主题发言以“‘天然’与‘合理’—浅谈钢琴启蒙阶段的几个技术问题”为题,他首先对本能动作(与生俱来)、天然动作(不经思考,下意识的动作)、合理动作(经过知性分析后的动作)三个概念作出了解释,认为钢琴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思考钢琴教学的问题。他将弹琴所参与的肌肉群分为: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并概括了大小肌肉群的不同特点:大肌肉群易控制、力量大、频率低;小肌肉群则刚好相反。肌肉群本身特点也就易导致学生出现折指、抖手腕、声音不集中、缺乏歌唱性等问题,因此王庆老师向大家分享了自创的手指操来强化小肌肉群。最后,王庆老师提出,钢琴教师应将天然动作经过知性的分析、选择,把它塑造成练琴的合理动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和练琴更高效。
上海音乐学院音教系博士研究生杨丹赫则在题为“浅谈美国钢琴教师教育”的主题发言中,阐述了美国钢琴教师教育以及钢琴教学法学科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问题。美国钢琴教学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落地生根,经过全美学校音乐学会、全美钢琴教学法协会等行业协会的促进和实践,使钢琴教学法学科(Piano Pedagogy)在20世纪80年代已初具规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高度成熟的专门学科。美国高校钢琴教学法学科的学位授予灵活多样,对学生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教授教学法专业的师资绝大多数是教科书编者、行会主席等具备教学经验和演奏能力的老师。美国等国家的钢琴教学法的学科发展经验为我国钢琴教学法学科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提供了良好的专业性借鉴。
学术周中还举行了三场学术论坛,第一场论坛的主题是“如何与时俱进地培养合格的钢琴教育人才”,由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施忠教授主持,安冰冰、陈宇萌、金慧、穆里娜、吴磊、汪洋、余丹红、于学友八位嘉宾针对如何培养合格的钢琴教育人才的话题,均提出合格的钢琴教师应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念、扎实的专业素质以及全面的人格素养。高校要注重对未来钢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模拟教学实践,并加强其研究和创新能力。
第二场学术论坛的主题是“高等音乐院校如何引领和规范社会钢琴教育的发展”,由中央音乐学院杨鸣教授主持,嘉宾为陈再峰、代百生、孙铿亮、谢承峯、杨鸣、赵小红、张慧等八位教授。针对高校对社会钢琴教育的引领和规范论题,各位教授首先反思了当下社会钢琴教育的问题,如教师绕离正常教学进度、教师整体教学水准有待提高等。作为专业音乐院校,我们可以全面建设各自的钢琴教学法团队,让名师走进社会教学机构,与社会钢琴教师建立起长期的互动模式;定期开设公益性讲座,正确引导琴童家长的观念,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制定有针对性的测评系统,对社会钢琴从教人员统一培训、考核、颁发证书等。
第三场学术论坛的主题是“中国钢琴教学作品的征集、挖掘与应用”,由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主持,卞萌、陈声钢、高平、秦萤明、孙韵、唐哲、王庆、谢亚双子、周挺九位嘉宾进行交流。“中国钢琴作品”是近年来钢琴教学中探讨的热门词汇,扶植和推广中国钢琴作品也是钢琴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们的钢琴教学中,确实存在中外曲目不平衡的现象,钢琴教师应具有传承中国文化、中国作品的意识;其次,要保持一颗对音乐的好奇心,不断挖掘、研究陌生的作品;此外,应将中国作品列入教学计划,有目的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三
讲座及论坛为在场的听众带来了见识与理论的碰撞,大师课和音乐会则让大家感受到了教授们和表演者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演奏功底以及对音乐的热爱。
五场大师课分别是但昭义教授的“演奏肖邦的诀窍—用‘心’弹琴,以‘情’相印”、秦萤明教授的“德彪西钢琴作品的触键及踏板运用”、江晨教授的“亦仙亦魔—浅谈拉威尔的音响世界”、穆里娜教授的“如何演绎俄罗斯钢琴作品”、唐哲教授的“中国钢琴作品的演绎技巧与演奏要诀”。其曲目涉及浪漫、印象等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作品,演奏者分别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本科、研究生钢琴专业的学生。五位大师在教学中不仅对学生所弹奏作品的音色、句型、触键方式、作品性格、踏板、创作背景等作了优秀示范和详细讲解,还着重讲解了如何练习作品中的困难片段,如怎样在整体较弱的音响里做层次等,令在场钢琴教育者体会到了合理的练习方法和多变的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两场音乐会分别为“穆里娜钢琴独奏音乐会”和“2018中国风格钢琴教学作品征集大赛获奖作品音乐会暨颁奖仪式”。穆里娜教授丰富的激情和精湛的技艺为聆听者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而获奖作品音乐会为听众展演了此次大赛中的13首获奖及委约作品,演奏者皆为上海音乐学院在校生。此次征集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50首,由梁楠、钱慎瀛、田田、姚晨、高平、郭文景、秦萤明、叶国辉八位专家投票评选出二、三等奖(一等奖空缺)及优秀奖、新人奖,获奖作品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本次征集活动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与评价,为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和推广提供了平台。
上海“第二届国际钢琴教学法学术周”活动为各地的钢琴教育者提供了相互探讨和学习的机会,对当今钢琴教学现状提出了反思、建议与展望。学术周的圆满举行离不开组委会、嘉宾及全体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在此感谢大家为中国钢琴教学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第三届钢琴教学法学术盛会”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