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
2019-08-23谢晓波
谢晓波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选取70例,按随机数字法编号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流程干预,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率。结果:观察组收诊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有积极影响,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抢救效率
急诊科是救治急、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和必经之路,是全院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被人们称之为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在现代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急诊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即在原有的护理流程上进行改造、重建,确保护理环节间的紧密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抢救效率。本文就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进行探究,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选取70例,按随机数字法编号分为两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诊医学》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对研究内容知情,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心肝。肾病情危急者、抢救过程中死亡者以及精神病患者。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1~75(46.15±12.47)岁,脑血管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心血管疾病11例,外伤6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19~74(46.48±12.85)岁,脑血管疾病10例,呼吸系统疾病7例,心血管疾病12例,外伤6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不显著,可做对比研究(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流程干预,由家属或急诊人员将患者送至急诊室,设置一名高年资护士为急救护理工作组长,随机安排抢救人数,按医生嘱咐实施抢救。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具体如下:①完善各项护理工作程序,开展急救程序化管理培训,加强护士对护理流程的熟知度。②严格按规范实施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接到电话后5min内出诊,并與现场人员取得联系,了解患者现状,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到院后,开放急诊绿色通道,实施先抢救再收费、先诊疗再挂号制度,由分诊护士将患者推进抢救室,争取抢救时间;另一方面,主治医生在5min内到达抢救室,做好术前谈话、家属知情同意书签署等工作,护士做好抢救准备。根据患者病情,结合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原则以及定时、定人、定位三模式开展抢救工作,1~2min内供氧,3min内检查管着血压、血氧等各项生命指标,5min内建立静脉通道,10min内采集患者血样。抢救工作采取首诊负责制,各人员需明确自身职责,按要求配合完成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率,记录收诊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以及治疗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分析应用软件SPSS21.0,计量数据表示均为均值±标准差(x±s),采取t检验。检验标准: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所示,观察组抢救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诊科接待的患者多是急症者,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需急诊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抢救和监护工作。因此,为保障急诊患者生命安全应及时采取有效抢救措施。传统护理流程可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但缺乏规范性,护理工作未能得到统筹安排,导致急诊工作分配、实施步骤存在问题,抢救效率不高。优化护理流程是依据迈克尔·哈默所提出的作业流程重组理论所改造的护理模式,将其应用于急诊护理中,可改善急诊护理措施,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确保护理的安全性。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制定科学的工作程序,使护理工作实施更为规范、科学、有效,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实现了急诊护理管理的最优化,保证了护理工作效率。采用多措并举的形式,提高急诊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加强了其责任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对护理流程的不断优化,如接诊优化、开放绿色通道等,不仅缩短了患者抢救时间,尽最大能力挽救患者生命,还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治疗疗程,节约经济成本。从本次研究数据中可看出,观察组抢救指标均较对照组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对急诊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效果确切,可提高抢救效率,争取黄金治疗时间,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做进一步探讨研究,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