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针灸在神经康复治疗中的临床运用
2019-08-23赵玉晓
赵玉晓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在神经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共74例脑卒中神经康复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7例。A组行常规神经康复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Fugl-Meyer以及Barthel指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以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灸在神经康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有效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使患者具备良好的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神经康复;治疗;临床运用
脑卒中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类型,传统治疗仅能够控制病情,但无法达到根治的效果。脑卒中还可能引发肢体功能障碍、偏瘫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中应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神经康复治疗,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针灸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措施之一,本次研究在神经康复治疗中应用针灸疗法,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共74例脑卒中神经康复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7例。A组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51.09±6.64)岁;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50.84±6.08)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組行常规神经康复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先对患者实施体针治疗,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针灸方案。若患者处于急性期,则应以醒脑开窍为主,以内关穴为主,针刺人后快速捻转,5min/次;若患者处于痉挛期,则应以支正穴、解溪穴、手三里穴、环跳穴、外关穴、曲池穴等为主,采用捻转提插手法,留针30min,1次/d;若患者处于弛缓期,则应以足三里穴、梁丘穴、三阴交穴、侠白穴、伏兔穴、后溪穴、曲泽穴等为主,手法及留针时间、治疗频率与痉挛期方法相同。体针治疗完毕后,再实施头针治疗。选择患者偏瘫对侧头皮感觉区及运动区,捻针200次/min,留针30min,1次/d。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Fugl-Meyer以及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如下: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负重能力、运动能力良好,具有自主生活能力为显效;神经功能有所恢复,负重能力一般,患侧负重能力较差,生活需要他人协助为有效;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剧为无效。Fugl-Meyer、Barthel指数越高,表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如下表1所示:
2.2 Fugl-Meyer以及Barthel指数对比
治疗前,两组Fugl-Meyer以及Barthel指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以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发生率约为所有并发症的80%。因此,不仅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还需要注重对患者的康复锻炼,传统临床中一般采用康复锻炼的方式,但实践发现,脑卒中患者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较低,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对神经康复治疗患者实施针灸,结果显示,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Fugl-Meyer以及Barthel指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以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通过头针治疗的方式,能有效促进脑部血管的扩张,缓解血管痉挛症状,从而促进血液循环,使休克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功能。同时,头针能对周围组织的循环进行刺激,激活感觉功能,促进大脑皮层电活动,使患者能顺利进行康复锻炼,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通过体针治疗的方式,能有效加强肢体的肌肉张力,提高机体的运动协调程度,同时有利于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此外,针灸治疗能够对机体的内环境起到一定的调节效果,加强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的连接,从而加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灸在神经康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有效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使患者具备良好的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