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及研究
2019-08-23黄楚琼罗逸龙
黄楚琼 罗逸龙
515162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1
515071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广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2
吞咽障碍为中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中风急性期一般有45%的患者会合并吞咽障碍。吞咽障碍还可引发其他并发症,比如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威胁生命安全[1]。临床常采取药物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改善吞咽障碍,而在此基础上加入针灸等中医治疗方式并获得理想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42例,按收治时间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53~78岁,平均(65.3±6.2)岁。研究组男13例,女8例;年龄55~75岁,平均(64.9±7.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对于中风后吞咽障碍诊断标准;②经头颅CT或MRI诊断后进一步证实;③神志清晰,可理解简单指令,可配合完成调查;④洼田饮水试验≥3级;⑤无发热及肺部感染,生命体征稳定;⑥病程≤6个月;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障碍,无法开展交流;②有药物过敏史;③有心肝肾器质性疾病、全身系统血液性疾病;④明显口腔疾病;⑤不同意本次治疗方法。
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康复训练方式,主要治疗药物为舒血宁注射液以及脑蛋白水解物,同时兼并康复训练。使用冰棉签擦患者软腭、扁桃体以及舌根等部位,20下/次,然后指导患者尝试进行吞咽动作,之后行舌部训练。训练过程中患者向前方、侧方反复伸展并使用冰袋贴敷其面颊部位,指导完成闭嘴、张口等动作。指导患者进行进食训练,进食过程中头部稍微向前倾,进食过程中勺子接触舌体表面,刺激吞咽反应。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综合治疗:①服用补中益气汤,药物组方:党参30 g,当归、法半夏、石菖蒲、郁金各15 g,北黄芪45 g,远志、炙甘草各5 g,柴胡、砂仁各10 g,若痰热较重,舌苔黄腻,加胆星5 g,竹茹10 g;若风痰明显,流涎不止,加白附子5 g,全蝎3 g,白僵蚕10 g;若血瘀明显,加红花5 g,桃仁5 g;若有风阳,头痛头晕,脉弦,加钩藤10 g,夏枯草10 g,石决明30 g。以上药方用500 mL清水煎煮成200 mL,分早晚服用。②针灸选择穴位:风府、地仓、合谷、三阴交、下关、廉泉等穴位,采取平补平泻方法针刺,出现酸、麻、胀等感觉为度,留针时间为20~30 min。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判定疗效。
观察项目[2]:①VFSS评分:在X线透视基础上让患者吞造影剂,观察造影剂在口腔、咽喉以及食管停留时间,得分为0~10分,得分越低说明吞咽障碍越明显。②洼田氏饮水试验:患者端坐,饮用30 mL温开水,一次性饮用完毕无呛咳为1分;分2次饮用,无呛咳为2分;可一次性饮用完毕但有呛咳为3分;2次饮用完毕有呛咳为4分;呛咳频繁,无法饮用完毕为5分。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吸入性肺炎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VF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得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得分均降低,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5例,发生率为23.8%(5/21);研究组发生吸入性肺炎1例,发生率为4.8%(1/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P=0.016)。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FS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F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40±0.32 6.35±0.46观察组 2.56±0.45 7.06±0.51 t 0.68 2.01 P 0.067 0.037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得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86±0.55 2.35±0.22观察组 3.62±0.57 1.01±0.27 t 0.73 2.09 P 0.065 0.033
讨 论
吞咽障碍主要发病机制为中风后人体的脑实质发生出血或缺血缺氧等,导致双侧上肢神经元受损,出现功能性减退、中枢性瘫痪等,最后出现吞咽障碍。中医认为吞咽障碍主要病根在于脑部,因经气不足、风火痰瘀滞咽关引发,因此治疗原则主要为通经络以及调和气血。此外也有研究认为中风主要是由于肾亏虚,中风后患者偏瘫在床,导致运动无力,并且脏腑功能减退,脏器无法运行津液,致使其滞留成痰。本次研究,在常规西药以及康复训练外加入中医综合治疗方式,给予补中益气汤口服,加减治疗,该汤剂中的黄芪、白术以及党参等具有补气、祛痰效果,郁金、石菖蒲等化痰开窍,远志、砂仁等祛风通络,配以甘草调和,诸药联合使用后具有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等效果;针灸选取穴位中,风府、地仓、下关等是治疗中风闭不开的主要穴位,针刺以上穴位后具有通经络、调和内脏等功效[3-4]。
洼田氏饮水评定量表评价吞咽障碍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并且操作简单;VFSS被认为是评价吞咽障碍的金标准,可准确直观评估口腔、吞咽部位以及食管的吞咽情况。本次使用以上量表共同评价治疗情况,结果显示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研究组吞咽障碍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吞咽障碍;此外研究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为吞咽障碍改善后,吞咽可控程度高,可降低误吸等不良事件发生,本次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5]。总之,对于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中医综合治疗法可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