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间康复治疗与就业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作用探讨

2019-08-23朱磊庄晓伟史曜维牛丹丹王稀琛陈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1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障碍常规

朱磊 庄晓伟 史曜维 牛丹丹 王稀琛 陈艳

200436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疾病是指各种心理学、生物学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导致的以大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理改变,以认知、意志、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1]。目前临床上针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主要采用抗精神障碍药物治疗,但是综合效果不理想。有研究认为[2],日间康复治疗与就业有助于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疗效。鉴于此,本研究特筛选150例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将常规抗精神障碍药物联合应用日间康复治疗与就业,并开展分组对照试验,详情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2月筛选我区社区精神疾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研究组男45例,女30例;年龄20~60岁,平均(43.24±8.15)岁;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57例,偏执性精神病13例,双相情感障碍5例。常规组男44例,女31例;年龄22~60岁,平均(43.18±8.07)岁;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59例,偏执性精神病12例,双相情感障碍4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常规组给予常规抗精神障碍药物治疗,均参照《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和药品使用说明书进行维持治疗[3],时间为6个月。②研究组均在上述疗法的基础上给予日间康复治疗与就业,由区精神卫生中心、残疾人联合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工作人员共同提供服务,康复项目主要包括手工DIY粘贴、串珠、承包社会付酬工作等,每日康复活动时间为工作日上午9:30-11:30,下午13:30-15:00,周末和法定节假日休息,康复活动所需材料由残联提供,生产产品通过义卖等渠道销售,酬劳按照患者工作量支付,并提供饮食补助等;所有患者均可参加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免费服药服务,并有专业人员负责病情监督、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定期评价患者精神状态变化,详细记录并给予个体化跟踪随访管理,对于评估结果显示病情不稳定或不适应当前康复项目,及时与残联和日间康复机构做好对接工作,必要时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转换当前岗位等。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精神障碍相关症状显著减轻甚至完全消失,患者自觉无不适感;②有效:精神障碍相关症状有所减轻,自觉不适感减轻;③无效:精神障碍相关症状和自觉不适感无变化甚或加重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对比社会功能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个体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包括对社会有益的活动、个人和社会关系、自我照料、扰乱/攻击行为4个维度,各维度评分范围均为0~25分,评分越高对应社会功能越理想。

统计学方法:数据利用SPSS25.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研究组显效6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33%(73/75);常规组显效47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6.67%(65/75)。两组患者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028,P=0.000);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7,P=0.016)。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社会功能变化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社会功能变化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 n 对社会有益的活动 个人和社会关系 自我照料 扰乱/攻击行为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75 11.30±1.19 16.82±1.28a 10.09±1.17 17.11±1.35a 11.08±1.11 16.96±1.25a 11.09±1.11 16.97±1.20a常规组 75 11.32±1.20 14.33±1.30a 10.12±1.19 14.36±1.32a 11.12±1.14 14.57±1.33a 11.13±1.16 14.35±1.24a t 0.102 11.820 0.156 12.614 0.218 11.340 0.216 13.149 P 0.919 0.000 0.876 0.000 0.828 0.000 0.829 0.000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社会功能变化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对社会有益的活动、个人和社会关系、自我照料、扰乱/攻击行为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重要难题,社区康复治疗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必须高度重视并对治疗方案加以改进才能获得理想成效。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治疗后研究组各维度社会功能改善均优于常规组,可知日间康复治疗与就业在社区精神疾病患者中应用不仅能提升疗效,还可显著改善其社会功能。常规社区治疗包括用药指导、随访管理等,但作用不理想,甚至有部分患者病情不断加重,社会功能改善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日间康复治疗与就业在社区精神疾病患者中能使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帮助其不断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从而有助于增强其社会功能。相关研究表明,日间康复治疗与就业在社区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恢复其身心功能,增强体质,并且还可实现其社会价值。在社区精神疾病患者接受日间康复治疗与就业的过程中,可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有助于减轻自身的经济压力,还可增强自信心,促使其改善人际关系,不断适应并真正融入社会。因而日间康复治疗与就业在此类患者中具有显著作用,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建议在社区精神疾病患者中引入日间康复治疗与就业模式,不仅效果理想,并且还可显著提升各维度社会功能,作用理想且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精神障碍常规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别受限于常规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