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在不同性质甲状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9-08-23刘昆敏李松辅高兴蓉

医药前沿 2019年21期
关键词:腺体包膜甲状腺癌

刘昆敏 李松辅 高兴蓉

(1 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2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甲状腺是成年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前颈部,形似蝶翼附于甲状软骨前下方,左右两叶位于气管两旁。甲状腺疾病是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内分泌疾病,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甲状腺结节、炎症、肿瘤、自身免疫异常和退行性变等。近年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持续上升,影像学检查及尸检结果提示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高达50%-68%[1]。甲状腺结节有良恶性之分,良性节节的主要危害包括继发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压迫临近器官如气管、食管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恶性结节俗称甲状腺癌,在2017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90/100000,更以每年6%的速度逐年递增,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居第五位[1]。而甲状腺结节起病隐匿,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中不少结节为通过B超或CT体检时意外发现,区分良恶性是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关键[1]。在甲状腺结节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中,B超具有无创优势,但是受到操作者技术能力、主管判断等条件的限制,可能造成诊断的误差。随着目前临床CT检查技术的发展,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中CT逐步体现出其独特优势,如清楚显示结节的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囊变等[2]。还有研究指出CT图像受主观因素影响小,视野大,信息丰富,在术前观察腺体的形态,边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否时更具有优势[3]。本文分析CT在诊断和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方面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诊断为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手术病理资料,其中男79例,女105例,年龄29岁~75岁,平均年龄49.68±15.27岁。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其中良性组100例,恶性组84例。

1.2 入选标准

(1)明确诊断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2)入院后行CT检查;(3)接受手术并行病理检查;(3)所有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手术病理资料不完整者。

1.4 研究方法

1.4.1 主要仪器 CT机器型号GE Optima660,飞利浦Ingenuity COre128螺旋CT,扫描范围自耳下至主动脉弓上水平,层厚3mm,层距3mm,电压120kv,200mAs,先行平扫、再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剂量1.5ml/kg,速率3ml/s,延迟时间60秒。

1.4.2 图像分析 由我院具有三年工作经验的的影像学医生进行判断,图像分析内容有结节的部位、结节形态、结节大小、结节囊变、结节内的钙化、结节边缘、甲状腺包膜等。

1.5 观察指标

良恶性结节的病理类型;良恶性结节的CT征象,包括:结节的部位、结节形态、结节大小、结节囊变、结节内的钙化、结节边缘、甲状腺包膜。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良性组和恶性组病理资料见表1。

表1 良性组和恶性组病理诊断资料分析

2.2 良性和恶性结节CT征象对比

良性组和恶性组结节中结节囊变、微小钙化、强化、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包膜不完整征象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良性和恶性结节CT征象对比(%)

3.讨论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三倍,病死率是男性的1.5倍[3]。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我国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为12~17.0%[6],近几年发病率呈逐步增长趋势。由于不同性质的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处理方案截然不同,因此,及早发现结节并进行良恶性评估十分必要。而且甲状腺结节是否存在周围侵犯,有无气管软化,有无解剖变异等情况也必须在术前明确。相关研究指出甲状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

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是难点。在甲状腺结节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中超声具有价格低的优势,但是由于操作者手法及压迫轻重的不同容易导致测量差异,另外声波受骨骼、气体影响大,视野局限,使得观察腺体周围结构存在困难。核医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对甲状腺结节定性有帮助,但对术前了解周围解剖结构帮助不大。CT检查中能够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主观因素影响小,视野大,信息丰富,还能对附近淋巴结进行评估,观察肿瘤边界,颈部淋巴结转移,血管、气管,分析肿瘤是否发生转移。目前大量的研究均提示CT对于判断甲状腺病变的性质至关重要[3]。本次发现良恶性结节在结节囊变、微小钙化、强化、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包膜不完整征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看出通过CT检测可以检查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4]。在甲状腺良性肿瘤中,本次病理发现以下类型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桥本甲状腺炎及纤维钙化结节。这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上述良性病变有以下影像学特点:(1)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胖多由弥漫性甲状腺胖演变而成,病理生理下可以发现腺泡内积聚大量胶质,形成巨大腺泡,腺体可发生坏死、囊性变或钙化[5]。CT表现为双侧弥漫性增大的甲状腺内多个结节状、类圆形低密度区,少量结节内可见钙化[6]。(2)甲状腺腺瘤:多数为单发结节,包膜完整,CT下表现为一侧甲状腺内单个低密度结节病杜,瘤内密度均匀,强化程度可高于甲状腺,囊壁较厚,但边缘清楚[7]。(3)乳头状癌约占成人甲状腺癌总数70%,恶性程度低。滤泡状癌属中度恶性,且有侵犯血管倾向。未分化癌常经血运向远处转移,预后很差。髓样癌发生于滤泡旁细胞,间质内有淀粉样沉着,呈未分化。CT平扫多呈低密度,增强后不同程度强化,瘤体多为不规则形,钙化多位于病灶内。沙粒样钙化为乳头状癌较具特征性表现。微小甲状腺癌见瘤体密度均匀,无囊变、坏死。甲状腺未分化癌CT下可见腺内单个、不均质、低回声较大的实质性结节。

因此本文认为CT能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提供多方面依据,当提示甲状腺结节包膜不光整、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强化及微小钙化的结节时,恶性程度可能性更大,结节囊变提示良性可能大。

此外CT增强可观察甲状腺动静脉分布情况,恶性结节侧的小动脉分支数量增多,直径增粗,有时可见部分小分支直接进入瘤体。增强扫描恶性结节较良性结节的强化程度更高,恶性结节的相对强化程度全部低于正常腺体,但稍高于良性结节,而且患侧的腺体强化程度高于对侧腺体,良恶性结节边缘在强化时也有不同的表现,多数恶性结节强化后边缘不清楚,部分炎性结节的强化方式与之类似,增强后边界仍难分辨,需要结合病变形态及病史鉴别。部分小的良性结节呈较均匀强化,良恶性结节也都存在不均匀的强化方式,可能与结节生长过程中血管排列紊乱,灌注不均有关。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CT能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提供多方面依据,当提示甲状腺结节包膜不光整、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强化及微小钙化的结节时,恶性程度可能性更大,结节囊变提示良性可能大。

猜你喜欢

腺体包膜甲状腺癌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腺体受累和HPV感染对复发的影响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治疗少腺体型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盐酸戊乙奎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腺体分泌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