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果导向教育在交叉学科创新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2019-08-22金国哲王晓丹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3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导向成果

金国哲,王晓丹

(延边大学,吉林延吉 133002)

1981年,成果导向教育 (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由Spady率先提出,指“聚焦于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如何确保学生获得未来生活中取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被认为是卓越教育的引领方向。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ABET)已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始终。

1 成果导向教育在工科生培养中的意义

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主要任务和措施包含: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等等。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此后,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模式成了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核心内容。遵循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工科学生创新培养首先应回答如下几个问题:对于工学学士学位的获得者,应具备怎样的毕业标准?为何要让学生获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帮助学生养成的技能?什么样的标准能够准确衡量学生是否具备的这些技能?

2 交叉学科创新培养的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研究

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坚持知识体系为导向,是一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根本转变。该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在教学目标上落实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它不是由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而是采用最终“成果”来组织开展教学,以明确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反向设计教学过程。(2)在教学内容上更注重选择性。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允许学生依据自身能力特点与兴趣,选择不同的能力期望。(3)教学过程中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地关注“学生怎么学”,通过学习活动指导和影响学生,使其从内部需求出发,主动感知“应该学习什么”,从而引发其对能力获取的主动探究和实践。(4)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用相同的方式达到既定统一的学习目标,而是确保所有的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拥有走向“成功”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为此,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也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统一测评方式,其将评价焦点放在学生的“能力指标”上,通过多方面的评价确保学生达成预期学习目标。

3 教学体系改革

该文基于工学类主要交叉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将从教学框架、实施过程与评价体系三方面阐述成果导向教育的具体实现方法。

3.1 教学框架设计

在高校大类招生模式兴起的背景下,工学类专业普遍包含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相关工学类专业。该研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成果导向教学大纲,该大纲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要使用具体落地的动词,如“设计”“开发”“计算”“分析”等,而不能用常规的“了解,学习,掌握”等模棱两可的词汇来描述,设计出问题驱动、团队学习、项目载体的教学框架。

图1 交叉学科创新教育实施范围

首先将交叉学科中创新班学员与导师制下部分创新型人才分成算法组、软件开发组、电路设计组、机械组等开发团队,发挥交叉学科的各自优势,促进交流合作,其范围如图1所示。其次,以培养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人才为目标,以各项赛事与项目成果为导向,导师们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对各组成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即如表1所示的学生以项目分组,不同组内成员依据项目内容进行责任划分;梯队中的导师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指导分工的横向合作体系。

表1 学生项目分组

3.2 教学实施过程

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五个教学模块,共64学时,建议在第4~5学期开始,内容如表2所示。首先以成果驱动学习,在导论中介绍课程体系与成果评价,使学生了解到该课程体系所要到达的培养目标;学生在此后的学习中,不断审视自身能力特点,寻求适合自己的既定目标;在最后的项目实践阶段,允许学生自行分组,并鼓励跨专业、跨学科分组,各自完成项目设计与开发。

表2 交叉学科创新培养教学大纲

3.3 教学评价体系标准的建立

建立多元的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将评价焦点放在学生的“能力指标”上,通过发表论文、软著、专利,申请项目,参加竞赛及获奖情况等多方面的评价确保学生达成预期学习目标。这意味着要用最终成果与阶段性成果去评定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生允许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尝试次数去接近成功。

4 管理体系改革

在工学大类招生背景下,各专业学生在第三学期各自修完C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机械工程图学等相关课程后,开设此交叉学科创新培养课程。课程计划学时64学时,分两学期指导,内容包含导论、软件开发与算法设计、电子与控制技术、机械原理与工程材料、项目实践五大模块。

修读该跨学科培养课程,可置换4学分以下(含4学分)的多元方向培养课程。

5 结语

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将目标明确地聚焦于学习成果上,落实了能力本位教育。该文将其应用于交叉学科创新培养课程体系中,在教学体系设计上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出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允许学生在了解广泛多样的能力目标体现后,依据自身能力特点与兴趣,选择不同的能力期望。在此教育体系下培养的学生具有理论知识全面、目标明确、主动探究和实践能力强等优势,为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经验。此后,会将部分研究成果扩展运用于工科大类招生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中。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导向成果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音乐学副修专业,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高层论坛」评述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