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对比及并发症率分析
2019-08-22朱领娣
朱领娣
(江苏省泰兴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泰兴 225400)
子宫肌瘤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的发病群体为中年女性,在临床上该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病患会出现月经改变(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盆腔坠痛等。目前在临床的治疗中可以采用药物或者手术的方法来对病患的病情进行治疗,所使用的治疗药物为米非司酮,不同的使用剂量会有不同的疗效。本文研究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研究数据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这个时间段当中,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病患(98例)实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所使用的米非司酮剂量为每天25毫克)和研究组(49例,所使用的米非司酮剂量为每天13毫克)。对照组年龄段为39岁~48岁,平均数值为(43.5 2.1)岁;研究组年龄段为39岁~50岁,平均数值为(44.5 2.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都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的剂量为每天25毫克,研究组使用的剂量为每天13毫克。进行治疗的时间为病患月经来潮的第二天,在每次服用药物之前和之后的两个小时,都需要禁止饮食,一个疗程的时间为12个星期。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对比项目为:治疗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病患经过治疗之后子宫肌瘤的体积有明显的缩小,其缩小的范围在50%以上,临床的症状消失表示治疗显效;病患经过治疗之后子宫肌瘤缩小的体积在50%以下,临床的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表示治疗有效;病患临床症状无变化表示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标准
SPSS 21.0作为本次研究的首选统计学软件,数据对比过程中采用,%等指标,P<0.05作为数据对比有无意义的判断标准。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在治疗效果的对比上,研究组显效28例,有效19例,总体概率为95.9%;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7例,总体概率为85.7%。通过对比,研究组疗效较好(P<0.05),数据展示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
在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上,研究组出现恶心呕吐现象的例数为1例,出现过敏皮疹红斑反应的例数为1例,概率为4.1%;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现象的例数为2例,出现过敏皮疹红斑反应的例数为3例。通过对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P<0.05)。
3 讨 论
在临床上子宫肌瘤的发病概率比较高,多发于中年妇女[1]。在临床的治疗上,大部分病患能够保留子宫以及生育的能力,但是手术的治疗方法对病患身体所带来的创伤比较大,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处理,容易影响病患的生育能力[2]。而在药物的治疗上,米非司酮是常使用的治疗药物,该种药物是一种孕激素的拮抗剂,能够跟人体的孕酮相结合,让病患的孕酮产生结构性的变化,从而能够将转录激活进行停止[3]。米非司酮能够反作用于人体的下丘脑以及垂体等部位,对子宫肌瘤的生长繁殖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在对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所取得的疗效也有效不同,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使用少剂量的米非司酮所取得的疗效较好。研究数据表明,两组病患子宫肌瘤的体积都有所缩小,但研究组所小的体积要多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上,研究组发生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使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小剂量进行治疗所取得的疗效较好,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