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乡村旅游驱动力及其互融发展水平测度*
2019-08-22沈伟丽
沈伟丽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
0 引言
乡村旅游是根据多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利用乡村风景、生活和文化来吸引游客,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和观光购物等体验的一种旅游方式[1]。乡村旅游将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民生活、产业发展和乡村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了解地方民俗和乡村自然景观的机会,另一方面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乡村经济,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2]。目前,开展乡村旅游是响应我国扶贫政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
淮安市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城市,其中农业人口比重达到70%左右[3],因此,发展乡村经济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淮安市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据统计全市的旅游示范村数量已超过10个,淮安市的许多风俗也逐渐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4-5],近年来正在规划的“江苏旅游新三角”计划再次增强淮安市发展乡村旅游的竞争力[6]。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从动力学的角度探索淮安市乡村旅游的动力机制,了解影响乡村旅游的因素,估测各驱动因素间的互融水平,对提高淮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效益和发挥乡村旅游对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都有重大意义。到目前为止,只有沈伟丽等[7]对淮安市乡村旅游开发的动力系统进行过探究,但是仅从政策和社会支持的宏观方面进行了简单分析,尚未见对淮安市乡村旅游驱动因素的相关报道,文章基于近7年来淮安市统计的相关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法[8]和层次分析法[9]对淮安市乡村旅游的驱动力及各驱动因素间的互融水平进行分析,为淮安市开展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淮安市位于北纬32°43′00″~34°06′00″,东经118°12′00″~119°36′30″之间,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城市。淮安市景色优美,具有丰厚的旅游资源。淮安市人文景观较多,例如镇淮楼、水下泗州城、关天培祠、明祖陵、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等都分布在城内。此外,京杭大运河、古槐河、盐河和里运河从内部穿过,白马湖和洪泽湖也在内部,这些水域的分布为淮安市发展旅游提供了资源依托。根据淮安市旅游的规划,将以淮安名城和盱眙县为旅游中心,洪泽湖连结百里古堤形成旅游核心区。全市内包括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国家级景区42个,省级乡村旅游区52家,其中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旅行社110个。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的全套服务体系,表1是淮安市近7年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统计数据,在2017年淮安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 934.14万人次,实现了旅游业总收入357.33亿元。
表1 2011—2017年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统计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该文利用相关性分析法[8]对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结合淮安市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文献,选择合适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乡村旅游集农业生产、销售、休闲农业、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活于一体,所以该文从经济、农业、环境和建设4个方面分析其驱动因素,具体的指标因子详见表2。根据相关分析结果找到淮安市乡村旅游的驱动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9]对这些因素之间互融水平进行估测,在指标选择中,参考张新等[10]研究区域两化融合水平指标选择的方法,结合该研究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构建合适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表2 淮安市乡村旅游驱动力分析指标
2.2 数据来源
为了深入研究淮安市乡村旅游驱动力及融合水平,该文采用2011—2017年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淮安市统计局网站(http://tjj.huaian.gov.cn)2011—2017的《淮安统计手册》和《淮安统计年鉴》。
3 结果与分析
3.1 乡村旅游驱动力分析
根据表2淮安市乡村旅游驱动力分析指标整理各指标2011—2017年的相关数据,详见表3,其中X1代表GDP(亿元),X2代表粮食总产量(万t),X3代表农民人均纯收入(元),X4代表财政收入(亿元),X5代表农业机械总动力(万kw),X6代表特色产业产值(亿元),X7代表空气质量优良率(%),X8代表城镇化率(%),X9代表固定资产投资(亿元),X10代表基础设施投资,X11代表交通基础建设投资(亿元),X12代表镇村公交开通率(%),X13代表旅游业总收入(亿元)。利用SPSS19.0软件对这些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X1~X12代表相关驱动变量,X13代表因变量,从而得到旅游业总收入(亿元)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详见表4。
表3 2011—2017年淮安市农村情况统计
表4 相关模型分析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表4),2011—2017年淮安市乡村旅游的驱动因素包括GDP、粮食总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特色产业产值、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交通基础建设投资、镇村公交开通率。从各变量的相关系数来看,只有空气质量优良率是负值,旅游业总收入与空气质量优良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0.707),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环境质量逐渐下降。其他指标都是正值,说明经济因素、农业因素和建设因素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旅游业总收入与粮食总产量呈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94,其他因素与旅游业总收入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说明淮安市乡村旅游业与农村经济、生活和建设紧密相关,农村经济和发展建设的效益较好,旅游业利用效益较高。
3.2 互融发展水平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择的指标与旅游业总收入都具有相关性,根据12个驱动因素和旅游业总收入的统计数据,从经济、农业、生态和建设4个方面展开与乡村旅游业的互融发展水平评估。所谓融合主要体现在产业化的融合和相互渗透,即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在产业中的融合发展以及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11]。因此,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淮安市乡村旅游和驱动力互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为淮安市乡村旅游和驱动因子互融发展水平评价,准则层中经济、农业、生态和建设这4个方面概括为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水平和产业融合水平,其中工业发展水平包括建设方面,旅游业发展水平涵盖了生态方面。指标层是在准则层的基础上具体化,农业发展水平涉及农业生产、粮食产量、机械化程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生活水平、农副产品销售情况等;工业发展水平主要指基础建设和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旅游业发展水平涉及游客数量、景区个数、景区内基础设施情况、生态环境质量、旅游总收入等;产业融合水平是根据近年来淮安市发展情况,分析发展乡村旅游对其他产业带来的影响。根据准则层和涵盖的范围,表5中列出了详细的指标体系。
根据统计得到的相关数据,邀请24位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按1~9标度进行打分,构建判断矩阵,并对每一个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得到各指标的最后权重值,对各权重通过加权求和的方法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指标的得分,详见表5。
表5 淮安市乡村旅游和驱动因子互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表5可知,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的权重最高,分别为0.353 7和0.326 5,产业融合水平较低(0.199 0),工业发展水平最低(0.120 8),说明淮安市重视农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都比较高,而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落后。
从指标层来看,旅游业总收入的权重值最高,为0.094 0,说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景区内基础设施情况的权重值也比较高,说明淮安市在开发乡村旅游的同时注重景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表3中可以看出,基础设施投资从2011年19.2亿元增加至2017年122.01亿元,增加了5倍,说明淮安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加大了对基础建设的投资,促进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开发。但农民在旅游业开发中的参与度和农村居民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的权重值都很低,说明旅游业开发对农民就业影响程度较小。乡镇制造业所在比例、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等指标的权重值相对较低,这几个指标均与工业发展水平相关,说明淮安市以发展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薄弱,在GDP中所占比重较小。
从得分来看,农村基础建设投资比重的得分最高,为0.43,虽然权重值并不是最高的,说明在建设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基础条件。农民在旅游业开发中的参与度的得分最低,为0.07,说明政府对农民的鼓励政策较弱,今后应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从整体的得分情况来看,农业发展水平的得分都比较平稳,工业发展水平得分波动较大,旅游业发展水平得分也有明显波动,产业融合水平的得分都相对较低,表明淮安市以农业为经济支柱,工业发展水平较弱,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
4 结果与讨论
4.1 结果
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对淮安市乡村旅游驱动力及其互融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淮安市乡村旅游的驱动因素包括GDP、粮食总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特色产业产值、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交通基础建设投资、镇村公交开通率等。其中,粮食总产量对乡村旅游的驱动力最小,其他因素的驱动作用都比较大。(2)淮安市农业发展水平较平稳,旅游业正在快速发展,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弱,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
4.2 讨论
该研究对2011—2017年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找到了乡村旅游的驱动因素,对其进行互融发展水平测度,结果表明其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在刘苏衡和刘春[12]对武汉乡村驱动力研究中,认为经济因素和规模因素是乡村旅游的驱动因素,其中经济因素与该研究中涉及到的指标基本一致。周剑锋[1]指出淮安市发展乡村旅游重要的优势在于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对应于该研究中交通基础建设投资,说明该研究得到的研究结果可信度较高。
淮安市以农业为基础,乡村旅游正在蓬勃发展,但结果显示产业融合水平较低,工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环境效益也受到影响,农民参与度较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淮安市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采取一些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1)发展乡村手工业、制造业和加工业。借助乡村旅游的优势建立一体化工厂,以传统特色民俗和特产为依托,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发展手工业、制造业和产品的加工业。(2)合理开发环境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淮安市虽然自然风光独特优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发展旅游业应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加强环保的宣传,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3)合理规划和布局,提高农民的参与度。根据淮安市不同地区的资源类型和特点,因地制宜,强调特色,带动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将田间活动与乡村旅游衔接起来,形成“劳动自助型”的体验模式;将民居房改建为乡村旅游景观房,内饰为当地民俗,形成“民居民俗型”的居住模式。总之,淮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将促进农业、工业的整体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旅游开发和环境的关系,实现淮安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